APP下载

让思想品德课更有“学科味”的探究

2016-03-25诸伟娟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育契机思想品德课渗透

诸伟娟

[摘 要]如何有机渗透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凸现思想品德课的“学科味”是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努力解决的问题。要在思想品德课中凸显“学科味”,应做到:运用恰当、典型的案例开展教学;抓住教育契机,开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通过教师情感渗透,营造情感课堂氛围。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学科味 案例 教育契机 情感 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40077

不久前,笔者在参加绍兴市思想品德课优质课评比观摩活动中,遇到了这样一个现象:教师在讲授经济全球化这一现象时,列举了许多国外品牌,如耐克、奔驰、本田 、沃尔玛等。例子确实很形象也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也易于理解,但与此同时,笔者感觉这似乎在为外国产品做广告,缺失了思想品德学科最重要的东西,失去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的绝好机会。

新课程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而思想品德课的本身性质使它比其他学科更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可以说没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就没有思想品德课存在的价值!但不可否认在现实教学中,类似上述案例中的行为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那么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有机渗透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凸现思想品德课的“学科味”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作了以下几方面粗浅的探索。

一、运用恰当、典型的案例开展教学,凸显“学科味”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品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好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坚决避免空洞说教,而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教学中寻找切合实际的典型案例,开展相应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情感体验,在感悟中提升思想境界,从而达到思想品德课思想教育的目的。

如笔者在上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第一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时,先请学生观看了成语故事《负荆请罪》的视频,然后设计展示了以下问题。1.廉颇和蔺相如两个人物你比较喜欢哪一个?并说出你的理由。2.廉颇和蔺相如两个人的关系有怎样的变化?从故事中你体验到宽容有什么好处?有的学生说喜欢廉颇因为他知错能改,有的学生说喜欢蔺相如因为他宰相肚里能撑船……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学生说宽容能使对方从中吸取教训,改正自己的行为;宽容能消除矛盾,使人心情舒畅,赢得友谊,得到他人尊重……故事具有教育意义,提问又富有启发性,学生在观看故事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思想境界,达到教育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目的,赋予了课堂生活意义。

又如在上例中,教师应能辩证地分析,恰当举例,既承认外国许多产品确实质量很好,同时也介绍一下中国自己的品牌,如海尔等也是世界品牌,产品畅销世界许多国家,并实事求是地指出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差距。这样,通过这一事例就能很自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品牌意识,培养学生为民族工业振兴而努力的责任感,很好地实现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抓住教育契机,开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凸显“学科味”

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应该是有机渗透在教学过程和教材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是在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下,经过教育者的活动、交往以及自身内部矛盾运动,逐步发展和积累思想品德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产生心理内部矛盾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在学生内在思想与外在社会规范要求出现矛盾时,在学生自我感情真实流露时,结合课堂生成性内容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式方法,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判断、自我调节,把教育与自我教育密切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碰到学生的思想矛盾就绕开走,回避矛盾;有的迁就学生;有的采取简单粗暴手段硬是代替学生解决矛盾……这样做结果只能适得其反,无法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因而也就无法凸显其思想性。

所以,教师必须善于抓住教育契机,结合课堂生成性内容开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从而凸显思想性。如笔者在上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第一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讲到如何做到宽容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母亲是个教师,一心扑在工作上,以至于忘了我的生日。问学生: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学生纷纷说要对母亲宽容,体谅母亲。其中有一个学生却站起来说:“不宽容母亲,因为母亲为了祖国的下一代忘了我,而我也是母亲的下一代呀,怎么能忘了?绝对不原谅母亲!”这一观点的提出很出乎大家的意料,但却真实地流露了学生的思想问题,该怎么办呢?如果回避,就错过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绝好机会!如果简单粗暴地对学生进行责备,不仅不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反而会适得其反。于是笔者反问他:“那么你是否知道你母亲的生日?你有没有为你母亲过过生日呢?”这名学生无言以对,笔者紧接着说:“做父母的确实应该关心、照顾我们,那么我们作为子女是否也应该关心、孝敬父母呢?”学生异口同声说“应该”,而那名学生也羞愧地低下了头。接着笔者又饱含感情地说:“孝敬父母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会孝敬自己的父母,多宽容、体谅自己的父母。如果人与人之间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宽容,我相信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美好!”在这里笔者抓住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契机,在学生情感真实流露时,结合课堂生成性内容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判断,把教育与自我教育密切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教师情感渗透,营造情感课堂氛围,凸显 “学科味”

情感是教学艺术魅力形成的关键因素,没有真挚、强烈的情感,不可能把课上得成功,也就不可能实现教学目标。按照情感转移原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必须遵循“入情——动情——析情——移情”的规律。只有遵循这一规律和过程,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首先教师要有情感,而且教师的情感应该是真实的,而不是矫揉造作的。其次,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传达自己的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教师的情感主要通过语言来传达。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情感。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逼真、亲切、自然,充满情意,学生听了便能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语言,以便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使学生听了赏心悦目,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激励和鼓舞。教师要善于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教育性用艺术化的形式和方法诉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同时,通过语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进一步感染触动学生,真正达到“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实现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标。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教育契机思想品德课渗透
班主任工作的细节之美
抓住“小事”强化对学生的教育引导
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策略研究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抓住教育契机 培养良好习惯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