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米?巴巴“迷图”话《老炮儿》
2016-03-24陈茜
[摘要]《老炮儿》叙事主线选择“动作模式”只是一个外在框架,它仅仅服务于形式的完整性,电影的本身没有内涵和价值,作品就是以此表达“两种规矩的博弈”这一重要主题。导演管虎为了成功地演绎出作品的主旨,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准备,总体上来说,不过是就角色进行的修饰。这种形式的修饰手法正与霍米·巴巴关于影片的“迷图”定义吻合。本文从叙事形式以及形式背后的意义表达两个方面来解析该片的“迷图”。
[关键词]迷图;“六爷救子”;情感状态
《老炮儿》的素材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服务于感官快感的解救儿子,第二类是满足观影者的草根想象、再现市井文化的主人公生活,第三类是导演完成文化认同与回归的人物关系。
一、叙事形式的迷图
管虎导演想要把动作形式和角色感情关系融入一部作品中,就一定要让这两种元素在剧情发展的时机和节奏的配合上完美无瑕,最佳的状态就是让这两种元素能够并驾齐驱。但是电影在这一点的把握上并不是很成功。
作品主要的线索是主人公六爷救自己的儿子,剧情的主要矛盾在于现实世界中利益的角逐,即使电影在剧情发展的过程中淡化了这种利益上的较量,重点说明的是两方人的原则,为的是自己的人生信条而战。但是从作品反映的元素来看却并不是这样的:主角的儿子晓波与小飞的女朋友发生了不正当的关系,是这场事件的导火索,晓波因为自己的不甘用刀划了小飞的限量版跑车,小飞只得将主角的儿子扣押,主角知道了真相以后决定去用钱把儿子换回来,所有的一切都是真实世界金钱的竞争。为了给所谓的原则张目,引用了“做错了就得补偿”的说辞,但是这些元素对于有思想的观影者来说,这些老旧的规矩道理,不过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助力。小飞的朋友侮辱了主角,让冲突扩大化,所以,主角从一开始的救儿子变为不能回头的动作形式。
依照以往动作形势的规则,发生矛盾的两方到最后一定是占有道义的一方取得最后的胜利,影片也会走向结局。导演却不是这样处理,让主人公的儿子在电影的中期就被释放回到了主角的身边,进一步发展人物情感这一线索。随之产生的问题是,儿子回来了,主人公与小飞之间的动作形式如何处理呢?
从元素的选择来看,导演是被逼无奈才应用了两种模式转换的手法,目的是保证动作形式能发展到影片结束:在主人公带着钱救儿子的时候,灯罩儿让小飞的限量版跑车的损失继续加大,剧情得以进一步发展,引出了按照规矩来解决问题的剧情,双方决定通过斗殴来决定胜负。这一剧情让本来由晓波引起的问题发展成为是否去“赴会”的问题,在影片最后在冰湖上演了一场激动人心的写意镜头。晓波在被小飞的女朋友偷偷送回家里之前,导演为了改变形式做了必要的准备,即,让主人公自己说出了这不单单是救儿子的事了,通过这种形式强调双方角逐动机的改变。在电影之后的两个情节中,有两个重要的场景,即因索要账单而在巷子里发生的械斗以及“冰湖之战”。在不是唯一的剧情动机情况下,电影在惊心动魄中走向了结局。
电影如果仅有以上的一条线索——由“毁车绑架”引起的人物冲突的话,故事是完整的,但是管虎显然不想让作品这么单一。他想引入多条线索,由一个冲突引发出多个冲突,引入多条线索。目的是让作品有着情怀的元素,更说明了亲情矛盾的复杂性。这种意向的展示必须利用人物的情感发展为基础来完成,于是,电影中出现了亲情元素的内容。
与此同时,在动作形式中,管虎的想法是把主人公解救儿子变成不真实的目的。这种剧情形式如果处理得当的话,可以把作品的内涵成功地改变,主人公去解救儿子,儿子被放回来之后,他仍然不甘心,继续缠斗着。最后无论是主人公还是观影者都发现,影片最根本的目的并不是救晓波,而是要和这个变了样子的世界、不能理解的世界斗争一番。在此基础上,导演在主人公儿子获得自由后做了两个铺垫性的设计:主人公到处借钱,来反映朋友之间的问题,让本以为只有救儿子这一条线索的电影作品变得不那么单一,反映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突出了中国男人的江湖情义。无论其好坏,这种处理方式的目的是把对事的评判转移到人上。从取得的成绩来看,这一举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晓波被小飞的女朋友送回家之前,让主人公自己来告诉观影者,这不单单是救儿子这么简单了,导演企图让观影者明白,主人公是为了更深刻、更重要、更加有原则的目的而行动的。但是和观众想的不一样,观众的审美有着自己的价值点。
首先,从行动线索和感情线索在整体电影中的分配来看,行动线索占据的比例比较大,而且表达感情效果很好,在高速公路上飙车的片段实在是画蛇添足,让主人公和观影者明白这不是真正的目的并放弃,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关于非真实目的的表达,电影仅仅展示了一个剧情点,而且由台词“现在问题已经不是这么简单”来进行转换,唐突又无力。电影表达真实目的,必须慢慢进行,一步一个脚印,在转变的过程中应让观影者的心理有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再者,从剧情背景把握的方面来说,表达非真实目的开始崩塌之时,人物是不说话的,有一个内心思索的纠结。
电影《老炮儿》中两个阵营人物的动作线索不停地改变冲突的目的,这种冲突本可以为非真实目的向真实目的变化提供机会,但是这个机会最终没有实现:让车的损失扩大化这种幽默处理的方式是没有任何逻辑道理的;因为贪污的账单引发的巷战,仍旧是在报复的意义上加大了主人公行动的动机性;不管是小飞想要停止这场斗殴,还是主人公义正词严地揭发检举,这些场面都代表着“光明与黑暗的斗争”,和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两代不同道义的碰撞以及老一代混江湖人的落寞与无奈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联系。
概括来说,就是电影的动作形式线索不停衍生出新的动机,让剧情从头到尾地连接,但是在电影其他的线索中并没有,让角色的真实目的以有逻辑的形式逐步走向观众,电影的意义表现也并没有达到想要的目的。因此,在最后的冰湖之战的情节中,动作形式戛然而止。在剩下的长达十分钟的剧情中,有的仅仅是过度地烘托感官效果。在这一段极端的画面中,行动、剪辑和演绎都达到了极端,展示了感官和情感的炫目。这种炫目和电影前半段的人物真实目的牵强附会,一起形成了剧情发展中失去力度的两个段落。在心理感受的层面上,观众可以认为是一种“晕眩”。在深层次内涵的表达上,则体现了明显的“迷图”。
“迷图”不过是电影创作中细小的失控或无妨大局的漏洞。将小范围的问题宏观地来看,是一个导演能力体现的范围,应该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将其放在历史与哲学中来分析。迷图需要让人们思考的是:一部不那么完美的作品,人们竟然能阐述表象,发现问题,却很少能找到源头,这就发展成为一种群众性的引导和误解——艺术研究者只要专注于自己的能力,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真实的状况并不是这样,剧情发展最根本的问题来自于电影史的转变与真空期,那么,所有的招数、技巧、能力对于这些问题来说都是于事无补的。对于人物主题与剧情主题两方面的刻画无法兼顾,往往会顾此失彼。这种盈利目的与有深度的内涵不能相互统一,价值、艺术、生活、意识形态等冲突也会不断地凸显出来,这些种种都是艺术史真空期留下的问题。
二、意义表达的迷图
从导演的想法上来分析,小飞代表的是一种不同的生活。但矛盾的是,小飞本来就不能去代表新秩序的生活,相反,小飞是这些新的生活中的另类,一种新生活孕育下的病态式的人类。电影对高速公路上的赛车、小飞们的做法行为以及其父亲的侧面刻画,都无一例外地说明其身份的违法性。所以,主人公与小飞的较量,其实是社会底层人与拥有权力人之间的斗争。在当今中国的意识形态中,这样一种较量表明的是光明与黑暗、善良与丑恶之间的对立;在观众的理解中,这一形式无疑要表达的是一种中国式的英雄主义。所以,动作形式的两个阵营也好,主人公解救晓波的剧情也罢,都不能去解读新旧两种江湖秩序的形式意涵,不能突出由新旧秩序博弈所引发的老一辈人的情怀。
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动作线索的后半段,小飞和主人公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契合,小飞在自己家与主人公握手的剧情,让观影者感受到的是惺惺相惜的江湖义气。主人公的儿子也是电影中重要的角色,因为父亲年轻时的所作所为,对其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因为其父亲进监狱,从小缺少爱的晓波是不会爱人的。但是在电影表达父亲与儿子的矛盾时没有最基础的参与感,从角色本身来说,晓波因为和别人的女朋友发生了不正当的关系从而与有势力的年轻人结下梁子,和小飞相同,晓波也无法代表他所在阶级人的生活。所以,晓波与小飞冲突还是说明不了导演本身要传达给观众的江湖对立。电影本身就是阐释了旧时代英雄主义得到了证明的陈词滥调。电影的女主角,其对主人公的爱情竟然是对其所谓英雄传奇的崇拜,是一种病态的爱情价值观;这样的主人公竟然既贤惠又风尘,既善良又泼辣,看起来形象丰富,但是从理智上分析这样的人物既虚幻又苍白。这种符号化的人物角色和晓波以及小飞,一起组成了一个陈腐中国父权的形式,电影最终走向的是“父权”“传统”和“守旧”在个人领域的胜利。
太多的问题,但是不得不说的问题是,旧江湖究竟代表的是什么,这种江湖情义精神的意涵究竟是什么,背景的旧式文化究竟是什么,规则、道义究竟是什么。归根结底这些都是一种狭隘的、排外的艺术形式,其深层次的意义没有明确的指向,它必须有一个相对应的文化对比物,提供这个对比的就是小飞,小飞是一个家里有背景、有势力的青年。这在无意中就展现了排外性。而且,这种排外性充满了冯唐易老的性质,他所象征的不过是现今中国都市下层人民对于阶级的颤抖;被主流放弃的下层人,只能固执地让自己在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传统价值或传奇经历感怀中,以一种末日悲歌的所谓英雄的面貌证明了一种不存在的身份。在这样的一种修饰的过程当中,悲哀的等级压迫以及后台的能力背景,被巧妙地变成了地方性的一种文化和行为做事的表象分歧。
经典剧情哲学告诉观众的事实是,剧情来源于生活,创作剧情的导演应该把其规定在一个局部之内,用微观来反映整体,可谓是“见微知著”。这就是电影的象征能力。《老炮儿》的剧情线索不是在叙述故事,而是把所谓的规矩、江湖变为一种象征,一种意象。
但问题是,在现在迷失的现代格局中,人们所生存的现实已经变得虚幻和不可触摸,或者是不能去形容的意象,能够形容的也仅仅是消逝的过去,从一开始对国学庸俗的追捧到民国的异常推崇,殊途同归。导演管虎的作品想法,本质上就是要不停地逃离对势力本身的对抗,坚持的意涵从来没有停息过。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管虎与第五代导演的艺术分离并没有成功过。事实上,《俄狄浦斯王》上演的“杀父”或者《荷马史诗》上演的“归宿”,追其根源本就是一种题材两种形式,不过是管虎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这一次拿出的是老炮儿和行将就木的巷子。
三、结语
实际上,所有这些看似贬义的指摘,大多与艺术家个人无关。在现今的艺术形式中,剧情的裂解以及背景的迷图,原因本不是导演本身缺少能力,而是源于大环境电影史的内在问题。仅仅就影片来说,这一代导演眼前只有两条路:一条路是默不发声,屈服利益的思维,用经典的剧情形式演绎永远不会出问题的作品,让作品有一种经典模式与内涵的权衡点;另一条路就是在经典剧情以外发现影片新时期的内涵演绎方法,就像导演贾樟柯所做的那样,在神话的形式上完全摒弃经典剧情所使用的“微观世界”。把视点扩张为无处不在的现实景观,以大规模为现实造像的方式把电影创作转换为广义的当代艺术实践。
[参考文献]
[1] 陈晨.或许《老炮儿》更该进威尼斯竞赛片[N].东方早报,2015-09-14(A19).
[2] 关东客.如果《老炮儿》没有粗口和激情会怎样[N].深圳商报,2015-09-17(C03).
[3] 高彤.《老炮儿》情深义重,父子江湖[J].东方电影,2015(12).
[4] 张晓琦.《老炮儿》:一码归一码[J].电影世界,2015(12).
[5] 海欣.《老炮儿》:两代人的精神家园[J].齐鲁周刊,2015(37).
[作者简介] 陈茜(1981—),女,江西九江人,九江职业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