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大片”的艺术表现与道德意识

2016-03-24姜丽萍刘记茹

电影文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艺术表现电影

姜丽萍 刘记茹

[摘要]电影发展经历了繁盛、衰落再到中兴的过程,并呈现了繁荣景象。但是,繁荣背后许多现象值得深思,为什么投巨资的电影没有收获好的票房,没有获得好的评价?道德观、价值观、审美意识的异化在当今社会占有很大市场,用法律法规、道德伦理规范维系着的社会秩序不能因人而异,必须坚守公平、公正的底线,否则就会导致秩序的混乱。艺术家创作这种直面观众、影响面很广的电影应成为遵守法律法规、道德伦理的模范,没有超越人类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的艺术。

[关键词]电影;大片;艺术表现;道德意识

一、关于大片

“大片”一词最早开始使用是在1994年。当年中国广电部电影局批准了中影公司经理吴孟辰以分账方式进口外国一流影片的建议,提出每年可以由中国电视系列剧团统一进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影片(已改为每年仅从美国进口20部影片,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在此限)。每年进口的这10部影片往往为好莱坞的大制作,预算较高,故而又被人称为10部进口“大片”。顾名思义,大片就是大导演、大明星、大制作、大投入、大场面、大阵容、大回报等“大”级别的电影作品。大片的概念没有具体的权威标准,争论颇多,归纳起来有四个必要条件:(1)高含金量,包括高投资和高票房;(2)高科技,投入大量的电脑制作和科技设备;(3)高文化品位;(4)大片的时长一般不少于100分钟,两个小时以上的大片最常见。例如,

《泰坦尼克号》:导演是詹姆斯·卡梅伦;主演为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凯特·温丝莱特;成本为2亿美元;全球票房21亿美元。

《英雄》:导演是张艺谋;主演为李连杰、张曼玉、梁朝伟、章子怡、陈道明、甄子丹;成本为3000万美元;票房177亿美元。

二、“大片”的艺术表现与道德意识

何谓“大片”?每个喜爱电影的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大投资、大导演、大明星构成大片的必要元素,同时还要是大题材,表现大场面,要具备恢宏的气势、深邃的思想、奇妙的构思,要有英雄壮举、悲天悯人的情怀,反映人类的真善美,要有灵魂——贯穿影片的深刻主题;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先进科技,创造冲击的视听效果,给人以场面、气势、思想上的震撼,对观众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电影艺术是互动的艺术,观众缺席的电影无论如何都不能称为“大片”,和寡不一定因为曲高,雅俗共赏的电影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才称得上大片。电影不仅要好看,更要让观众看懂,给予观众感动,罗兰·艾默里奇《独立日》《后天》《2012》等影片都是既叫好又叫座,赚得盆满钵满!

电影所展示的视觉效果、宏阔的场景、匪夷所思的创作构思、离奇甚至梦幻般的情节都是为表达主题服务的,体现了导演的艺术构思、创作理念和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社会公德意识和价值观念,表现人的诉求,扬善抑恶,表现人类的真善美。“大片”除阵容强大、投资巨大、回报丰厚等外在因素之外,必须场景宏大,题材深厚,具有深刻的内涵,展示人类的大爱;市场效益好,经济价值大;专家评论好,观众认可度高。

艺术的感染力来自于作品的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充分发挥创作人员的想象力,利用一切先进设备和技术,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方法、手段途径,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人性,展现人性的真善美、道德、良知,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表现深刻的题材,突出电影艺术的独特性,在追求壮美、壮阔、崇高的过程中,展示电影人的社会责任。《泰坦尼克号》之所以成为大片,根本原因是影片所反映的深刻主题——爱情和人性,这也是人类关注的永恒主题。电影是一种形象化的艺术,直观、真切,电影所表现的善恶好坏、是非曲直,直接影响到每一个观众。电影通过其内容影响观看者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电影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电影可以反映任何人和事,但是必须符合生活逻辑和社会共同的价值观,不能搞颠覆,特别是不能反传统,更不能动摇人们的传统价值观,这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学术可以有探讨、有颠覆,所涉及的范围毕竟有限;艺术则不然,其流行面广,特别是影视艺术,普及率高,影响极其深远,会动摇和冲击人们的普遍价值观。罗兰·艾默里奇《独立日》《后天》《2012》等几部影片在处理人类情感、社会公德和正义、弘扬真善美等方面维护了传统价值观,真善美必然抑制假丑恶,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才受到了观众的认同和肯定。

三、关于“大片” 艺术表现与道德意识的思考

著名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的《独立日》《后天》《2012》三部影片,无论是投资还是票房,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无论是情节还是场面,都堪称宏大。

片名出品时间制作成本(美元)主要演员出品公司收益(美元)独立日19967500万威尔·史密斯福克斯81亿后天2004125亿丹尼斯·奎德福克斯54亿201220092亿约翰·库萨克哥伦比亚77亿观看以上影片时,观众难免震慑于大自然的狂虐,并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心情跌宕起伏,时而紧张,时而激动,时而惊恐,时而愤怒,心系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忧虑人物命运。尽管困难重重,危机四伏,险象环生,似乎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但是,主人公凭借聪明才智,团结和依靠正义力量,最终化解了人类危机。英雄情怀的展示,人与人之间入情入理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的交织,留给人们以光明和充满希望的未来。

透过《独立日》《后天》《2012》展现的灾难和恐惧,我们看到的是人类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看到的是人类的团结合作,看到的是主人公及大众对社会、家庭的责任。责任感与使命感使人们团结起来共同抵御灾难,并最终战胜灾难。影片虽然展示了灾难的强大,但是人类可以凭借自身的智慧,团结一致,化解危机,迎来光明的未来。

导演、编剧都有自己的艺术理想,他们不仅要展示自己的艺术追求,更肩负社会道德责任和良知,因为电影的受众广泛,影响深刻。电影是大众艺术,给大众以艺术享受,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同时,应当符合大众的欣赏情趣,应该让大众看懂。艺术的境界源于生活,但不等同于生活。艺术的夸张与虚构,应当符合生活发展的逻辑,尽管现实生活中可能不会发生,但是按照生活逻辑推演可以发生的事,可以有或可能有,罗兰·艾默里奇在以上几部电影中的表现无疑是成功的。

电影是一门互动的艺术。遍观经典的电影作品都是深受观众喜爱的,深得观众认可的,罗兰·艾默里奇的《独立日》从首映到现在已经有近20年了,《后天》也达到了11年,《2012》上映也5年了,但是却仍然被津津乐道,这就是经典。罗兰·艾默里奇的这三部影片,除了具备大投资、大导演、大明星、大题材、大场面等几大要素之外,还给观众带来了大感动,也收获了大回报,这才是“大片”。作为一门艺术,电影有其自身的规律,从事电影制作的人都应当遵循这些规律,在不违背规律的基础上,发挥创作人员的聪明才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和技术,拍摄具有艺术观赏性,又符合生活逻辑,符合社会道德伦理的电影作品。

电影“大片”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其能够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表现风格,或幽默风趣,或清纯唯美,或朴实无华;而且能够紧随时代的步伐,展现时代前进的特征和社会、科技、文化发展的成果和进步,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表现人类的种种情感体验,引起各色人等的情感共鸣,如人的自由理念、人格尊严、道德理想,艺术再现亲情、友情、爱情等人类共性的东西。电影是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艺术的综合展现,电影的艺术风格固然重要,可以抓住观众的眼球,给人以直观的冲击和震撼。观众随着电影内容的推进,与电影中的人物共命运,在扣人心弦的情节发展中,获得审美享受和感官刺激。但是,真正震撼观众心灵的是创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是通过电影这个载体传达出来的人的精神、理想和道德追求的内容,这是电影“大片”的灵魂所在。电影表现的内容或是传统的,或是创新的;既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超现实的;可以是单一国家、单一民族的,也可以是国际的、民族交融的。但是表现的必然是人类共性的情感,抒发的是可以引起人类共同认知的情怀,或为无疆大爱,或为悲天悯人,或为除暴安良、伸张正义,或为力挽狂澜、救人水火……能够被不同国家,各类族群所接受。维护尊严、和谐共处、相互友善、融洽交流、积极进取、健康和平是不同民族的共同愿望,这种追求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获得广泛赞誉的电影“大片”莫不如此,没有例外。

这里还有一个至为关键的问题就是电影所表现的道德意识倾向。因为电影的受众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形形色色,所以,如何通过电影这一直观、具有震撼力的艺术媒介传达正确的道德意识倾向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对于价值观、世界观尚未成形的青少年而言,他们单纯、轻信、乐于模仿,缺乏道德辨识力、是非判断力,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如果他们没有接受到正确的人生观引导与思想熏陶,就有可能误入歧途,后果难以预料。因此,需要我们的电影人在创作作品之际,不仅要考虑艺术表现的魅力,更要重视作品的道德意识倾向的表现,使得人们在欣赏电影的同时,自觉提高个人修养,培养正确的道德意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我们每个人尤其是青少年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和熏陶,得到正能量。

四、电影大片存在的问题

电影工作者是具有巨大公众影响力的特殊群体,他们拍摄的影片,尤其是花费巨资,请大腕明星加盟,宣传攻势强大,受到资深影评人士大力推荐的作品,更应当严格自律,担负起社会责任、道德责任,弘扬社会正气,振奋社会良知。

每到年终岁末,都会掀起所谓“大片”电影的宣传狂潮,八仙过海,各出奇招,目的就是为了唤起人们观看电影的欲望。电影是艺术,同时也是商品,离不开拷贝发行与票房,宣传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充分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宣传影片,本无可厚非,但是以炒作玩噱头,不惜有违社会纲常伦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严重冲击了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其危害是深远的。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应当是自身修养较高,道德水准较完美的群体,应当是遵纪守法者、公序良俗的维护者,因为他们社会影响面广、号召力强、示范作用大。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约定俗成的公德意识、道德规范、审美认同是维系民族的人文精神,是不具有法律条文效力的“法律”,不可以颠覆传统。观众受到广告传媒的影响,无形中会提高被宣传者的期望值,期望值越高,失望感就可能更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批评起来自然会毫不留情。

崔永元说电影缺乏“真诚”,笔者认为不仅如此,不少电影人缺乏对生活的感悟,对民众生活的体察,局限于自我经历;创作者和观众不能互相理解,没有共同的关注话题、关心事物、价值认同、审美取向,双方没有一点交集。我们所谓的大片,恰恰是没有处理好故事内容与电影形式的主次关系,一味追求场面宏大,刻意渲染场景,忽视人物与事件的主体地位,刻意营造视觉奇观,缺乏深刻主题,因而显得空虚,缺乏灵魂。因此无法感动观众,得不到认同。

五、结语

电影的受众是广大民众,民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审美观念也在提高,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大,资讯传播越来越迅速,停留于专家认可、专注于参加电影节评奖的作品,脱离生活,甚至生编硬造的电影不会得到民众的认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电影界也是如此。

电影是艺术,可以虚构,也不排除特技。但虚构要合情合理,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生活逻辑,符合社会约定俗成的伦理道德和国家法律法规。开展多层面、多角度的艺术探索是艺术创新的需要和正途,不懈追求艺术创新的精神可嘉,有责任感的艺术工作者应该对社会负责,对民众负责,对民族负责。

[参考文献]

[1] 周星,庞建.电影艺术的社会道德建设责任[J].当代电影,2006(04).

[2] 杨秀.浅析影视艺术中的道德游戏[J].电影文学,2008(10).

[3] 荒煤.加强电影艺术的道德教育力量[J].当代电影,1984(01).

[4] 王进.当代影视美学的沉潜与深化[J].电影文学,2010(05).

[5] 刘伟.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电影艺术教育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猜你喜欢

艺术表现电影
探讨琵琶演奏中的音乐感觉与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