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郴州生态经济发展探讨

2016-03-24陈湘洲

长沙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生态文明

陈湘洲

(中共郴州市委党校,湖南 郴州 423000



郴州生态经济发展探讨

陈湘洲

(中共郴州市委党校,湖南 郴州 423000

摘要:生态经济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更是资源型城市发展转型的战略选择。事实证明,具有生态优势并不必然具有生态经济优势,郴州应明确生态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完善生态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

关键词:生态经济;生态文明;资源型城市

生态经济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得大力发展生态经济。郴州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显得尤为迫切。

一生态经济发展概述

(一)生态经济的内涵和特征

生态经济不是生态和经济的简单集合,而是生态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并协调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改善环境,从而实现环境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生态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至少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生态经济是一种以生态为基础的经济。经济的发展必须遵循生态发展的规律。生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人类一切生产、生活的资源都来自生态系统,人类在改造自然,发展经济的同时,自然界也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反作用于人类。当人类的经济活动突破生态承载能力时,生态就会退化,大自然将会选择自己的方式报复人类。发展生态经济就是在经济与生态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达到两个的最优化,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注重发挥生态的效益,促进经济的发展。

2.生态经济是一种以产业为支撑的经济。离开产业的发展,生态经济就是空中楼阁。按照三次产业分类,生态经济发展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生态经济应该是各产业的不断优化组合,使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各地在发展生态经济过程中必须有一个符合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并使产业的发展符合生态标准。

3.生态经济是一种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经济。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决定生态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效益。

4.生态经济是一种以制度为保障的经济。制度建设是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发展生态经济必须建立健全的制度,来激发生态经济的最大活力,实现生态经济发展的公平性、可持续性。

(二)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发展生态经济是郴州城市发展转型的重要战略选择。

1.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来看。沈满洪教授在《生态经济学的定义、范畴与规律》一文中将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发展演化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史前文明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人不敌天”。第二个阶段是农业文明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天人合一”。第三个阶段是工业文明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人定胜天”。第四个阶段是生态文明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天人和谐”[1]。说明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形态。

2.从生态经济发展的自身规律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需求递增规律和生态价值增值规律的作用日益显现。一是从生态需求递增规律来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相应地迅速增长,其支付能力也迅速增长,其对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使得人们对生态产品的需求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二是从生态价值增值规律来看。生态不是无价的自由物品,而是有价的经济资源并呈现出日益稀缺的趋势。因此,生态价值呈现增值趋势;既然生态价值呈现增值趋势,那么人类可以像经济投资一样进行生态投资,实现生态资本的增值。

3.从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来看。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一般要经历兴起期、成长期、繁荣期、衰退期等几个阶段。如果在繁荣期,能够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资源型城市就可能走向新生期,否则就容易陷入持续的衰退。郴州市是典型的因矿而兴的资源型城市,是全国重要的煤炭能源供应基地,是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原料基地,是国家第一批核工业原料基地,也是全国全世界重要的石墨产地,有着“中国有色金属之乡”、“微晶石墨之乡”的称号。长期以来,采掘业一直是郴州第一大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多年稳定在40%以上。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相关产业形成的产值和利税均占全市工业产值和利税的60%以上。近几年来,郴州采掘业因资源枯竭,导致企业陆续破产或关闭,正在逐步退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对郴州市经济增长和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越来越小[2]。如何走出“资源诅咒陷阱”,摆脱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路径依赖,郴州已经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二郴州生态经济发展的现实困境

瞿理铜、瞿满英撰写的《湖南省设区市城市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对比研究》一文对湖南省13个设区市城市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郴州的生态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市生态经济效益比较差[3]。研究结果跟郴州自身具有的生态优势形成较大的反差,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态经济不等于生态建设,拥有生态优势不等于生态经济就一定发达。郴州发展生态经济的困境具体表现为:

(一)节能减排任务之重

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和城市化率的提高,将使污染物排放相应增加。郴州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比例分别为 44%、15%、1%。按照《郴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2015年,郴州市化学需氧量将新增5.1万吨,氨氮排放量将新增0.24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将新增2.56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将新增2.01万吨,污染物持续减排的压力进一步增大。随着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大批转移企业可能带来新的环境问题。

(二)产业转型步履之艰

当前,郴州经济的结构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从三次产业结构看,是“二三一”的结构,目前第三产业占比仅31.7%;从产业内部结构看,仍是以资源型产业为重的产业结构,矿业经济比重仍然偏高;从产业层次看,整体还处在产业链的较低端;从产业的替代性看,是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发展不足;从拉动效应看,是以投资为主,消费不足,出口占比较低,经济外向度不高。这些都是困扰郴州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也是与生态文明不相符合的结构性特征。

(三)科技创新能力之弱

郴州生态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首先,从科技投入强度看,目前郴州的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尚不足1%,与“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2%的目标、发达国家2%左右还有一定差距,与世界500强企业5%到10%的水平相比差距更大。其次,从企业创新能力来看,目前郴州大多数企业投入的研发资金用于新产品开发的只有24%,用于基础研究的费用不到10%,且对于新产品的研发也更注重短期项目,而对长期性、有市场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则重视不够。另外,相当多的企业用于技术引进的经费支出远大于用于消化吸收的费用支出,平均比例达到6.5∶1。可以说,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了郴州生态经济发展的软肋。

三加快郴州生态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目前,郴州已经成功申报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并提出到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是将郴州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重要路径。

(一)明确生态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1.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以传统优势产业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加大技术更新力度,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将郴州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中国银都”、“中国铋都”、“中国有色金属之乡”、“江南铸都”、钨钼精深加工、铅锌精深加工、锡材精深加工等产业基地。

2.大力发展生态服务业。优先发展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和科技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总量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力争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左右。

3.突出发展生态旅游业。加快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挖掘文化底蕴,积极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将郴州市建设成对接珠三角和长株潭、辐射港澳台的知名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4.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建立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认证,围绕郴州“大十字”城镇群,重点发展休闲、度假、体验、创意、观光等新型农业。

(二)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

1.大力发展新能源。积极推广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水能等可再生新能源利用,提高非化石能源在郴州能源利用结构中的比重。

2.深化节能减排。加强节能减排工作能力建设。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关,严格执行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重点工程减排监管,控制污染物总量无序增长,健全和规范污染减排联运机制。

3.发展生态交通。把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落实在城镇群交通基础设施、技术装备和运输服务中,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绿色发展。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改善车用燃油品质,提高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大在用车排气污染监管力度,加快污染物高排放车辆淘汰更新,逐步建立机动车交通污染监测评估和预报预警体系。通过严格车辆年检标准和完善柴油汽车的检测手段,鼓励提前淘汰主城区高污染机动车辆;加强汽车尾气的检测,依法加大对超标车辆的处罚力度;机动车严格执行国Ⅳ标准,加强机动车管理,鼓励购买小排量、新能源等环保节能型汽车,加强油站、油库、油罐车的油气回收,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推动交通运输工具新能源技术改造,大力推进“油改电”、“油改气”等节能技术改造,加大新能源、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混合动力交通运输工具推广力度,在车站、站场等公共服务场所推广使用节能设备。

(三)完善生态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

着力积极构建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法制保障的生态经济发展支撑体系,形成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的合力。

1.政府应积极引导。发展生态经济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化政府在发展生态经济的领导、指导、引导和监管作用,加快制订生态经济发展监管制度和行业标准。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制度,设立生态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体系。

2.企业应主动作为。规划建设郴州市生态经济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加强生态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制定生态技术人才培养规划,重点培养和引进领军人才,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加强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的交流,为郴州市开展生态城市试点工作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3.公众应大力参与。充分调动社会多方面积极性,形成全方位、多角度推行绿色消费,践行生态生活的合力。不断增强市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转变传统的消费模式和消费理念,提倡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生态消费。加强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以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4.法制应保障有力。建立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建立一种由基本法、综合法和专门法组成的层次清晰、体系完整的法律体系,从程序法和实体法两方面完善环境诉讼制度。

参考文献:

[1]沈满洪.生态经济学的定义、范畴与规律[J].生态经济,2009,(1).

[2]郴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组.郴州市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考[EB/OL].http://www.czs.gov.cn/fgw/dcyj/content_161653.html,2011-05-31.

[3]瞿理铜,瞿满英.湖南省设区市城市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对比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

(责任编校:陈婷)

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conomy in Chenzhou

CHEN Xiangzhou

(Party School of CPC Chenzhou Municipal Committee, Chenzhou Hunan 423000,China)

Abstract:Ecological economy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he carrier, and it is the strategic choi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 based cities. Ecological advantage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the advantage of ecological economy. Chenzhou should be clear about the key tasks of eco-industry development,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ergy development mode, and improve the supporting system for the ecological economy development.

Key Words:ecological econom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resource based city

作者简介:陈湘洲(1979— ),男,湖南衡南人,中共郴州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区域经济。

收稿日期:2015-11-25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16)01-0034-04

猜你喜欢

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生态文明
安徽省生态经济发展状况评价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景规格局的优化
沈阳卧龙湖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DEA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评价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环境行政执法问题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