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
2016-03-23王菊琴
王菊琴
在当今教育新形势下,我越来越觉得,作为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评判一个学生的好坏不能脱离其特定的环境和客观的条件,这是对学生最起码的尊重和理解。没有尊重和理解就没有真正的爱,而没有真正的爱的教育就不是成功教育,也不是真正的教育。要实现真正的教育,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和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教育实践,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 平等的人格,相容的情感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非常重要,当学生把我们教师看成是可以信赖和尊敬、可以交流思想的朋友时,他们就会敞开胸怀向教师吐露真情,师生互动,从而取得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把学生作为具有一定个性的独立的人看待,采用“长者”的姿态压服学生,甚至采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和方法去扼杀学生的个性,就必然会在师生之间出现隔阂,引起学生逆反心理和闭锁心理,于是增强拒绝受教师教育的“抗药性”,使教师辛辛苦苦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计划成为泡影。
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尊重自己的学生。大家知道,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尊重学生的关键是尊重学生的人格,把每个学生都摆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学生就意味着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舒畅、开诚布公、无拘无束的相互交流的氛围,在这氛围中,师生平等,感情融洽,学生就会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愉悦,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作为语文老师,必须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实际状况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这就要求老师主动接受每一个学生,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中去,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并给予他们真诚的关心和爱护,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坦诚、温暖等积极的情感,缩短相互间的心理距离,实现师生双方情感的沟通。
二、宽容的气量,为人的榜样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为学生树立榜样。马卡连柯曾经指出“不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教师都不会成为好的教师”。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当学生的某些行为触犯了老师的课堂教学程序时,教师就十分恼火。我认为处理这类问题时,我们语文教师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从宽对待,体谅学生的心境,在宽容中使学生得到反思,从而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我还觉得,宽容不但表现了我们语文教师的气量,而且反映了我们实事求是、与人为善的精神和待人处事的科学态度。适当的宽容往往能感化受教育者,还能增进语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谊,打通师生双方的情感渠道。要做到宽容,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要有很强的语文课堂的控场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心服口服。不要让自己不良的情绪(如焦虑、压抑、烦躁、失落、言行过激、怨恨、愤怒等)去影响学生,而要以自身良好的情绪(如乐观自信、情绪饱满、愉悦、温和等)来感化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获得充实的精神生活,才能更有益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从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学生喜欢听语文课,形成强大的语文学习场,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不断提高,取得了师生共赢的效果。
三、良好的修养,良好的效应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语文教师与学生的行为、语言、情感,对师生双方都会发生即时和深远的影响。师生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就是所谓的师生效应。良性的师生效应是提高语文教学效应的重要因素,由此,语文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的修养。
首先,注重语言修养,提高语言效应的教育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会通过语文教师的语言来衡量他的思想、情操、知识、智慧和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艺术,如果教师的语言能使学生感到温和、礼貌、悦耳,或者是通过生动形象的幽默语言,能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批评教育和善化,那么学生在这种语言氛围中就会感到身心愉悦,心灵得到满足,接受教师的教学教育也就成为自觉的行为。
其次,注重行为修养,提高行为效应的教育作用。
语文教师站在讲台上,一举一动无不给学生以教育作用,这就是行为的教育作用。行为是指人的姿势、体态、表情、动作,以及社会行为等非语言文字的无声信号。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能从语文教师的微笑中得到鼓舞,从语文教师的点头中获得宽慰。如果我们语文教师的言行举止、仪态、道德情操、品德智慧足以成为学生的楷模,那么通过耳濡目染,学生的道德行为将在语文教学中受到良好的教化。
再次,提高业务水平,增强业绩效应的教育作用。
在师生交往中,语文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科知识,清晰敏捷的思维,深入浅出的教法,哲理趣味的语言,练达流畅的表达,自信丰满的情感,连同其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等,都将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使教育、教学的效果得以放大,这就是业绩效应的教育作用。
四、爱似雨露,滋润心田
爱是教学教育成功的基础,以爱心育人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的天职。只有爱自己的学生,才能与学生有情感的相通,才能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情感砥砺,真正让学生“亲其师,信其师” 。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最本质的特征是“爱学生,懂学生”。只有爱学生才能接近学生、了解学生,才能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其实,语文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职业的使命感,真正的好老师永远是一视同仁地对待全体学生,喜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让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张扬自身的个性,更需要语文教师以宽容的态度给每一个学生标新立异的机会。语文教师对学生的爱使师生之间建立了一个新型的平等关系,并在师生之间产生了信任,使得教师更易于同学生展开心灵的对话,从而及时地把握教学教育的最佳契机。语文教师对学生的爱还集中体现在老师对学生的情感交流中,爱之越深,情之越真,交流越畅。情感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师爱,恰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正如中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的那样:“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由此看来,在新教育形势下,当今中学语文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成功教育之关键。只有有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教育才能情通而理达,成功教育目标才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