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汉语成语变体的几点研究

2016-03-23谢远俊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动宾次序成语

谢远俊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使用的、形式简洁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短语。成语具定型性、习用性、历史性和民族性等性质。成语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在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中大量存在,是现代汉语中不可缺少的一类重要用语。

成语具有定型性的性质,表现在意义的定型和结构的定型。“在结构方面,成语的定型化表现为结构成分的固定和结构关系的固定。”但“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的三要素——语言、词汇、语法,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变化最迅速最频繁。”成语和其他词汇是一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并非一成不变。

“成语的变化有内容上的,有形式上的。内容上的变化表现为意义的变化,形式的变化表现为结构的变化”,其中以形式的变化居多。结构的变化是指意义不变、结构成分和结构关系的变化。这种变体在语义上完全相同,语表结构上有些差异,语用功能完全一致。

在日常的社会交际中,有的成语不止有一种说法,比如形容人精神疲惫,没有力气时,既可以说“精疲力竭”,也可以说“筋疲力尽” “力尽筋疲”。本文就根据甘肃教育出版社2010出版、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成语词典》编写组编写的《成语词典》中的释义,将有变体,即在用字或结构上有变化的成语抽出并分类,主要研究语义相同、形式有所变化的各组成语。

马国凡先生指出:“成语的构成成分,单拿出来,有的是现代词,有的不是现代词。成语在性质上是词组,这些组成成分,无论它从现代语的观点看是否成词,都是具有词的身份的。成语中的这些具有‘词’的身份的成分,在成语整体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有的有了改动,这就是成语结构成分的变化。”

一、同义或近义成分换用

换字而含义不变。成语中,在相同的位置上有一个字或两个字的变化。变换的成分,不但在意义上相同或相近,在词性和语法成分上也是一致的。

下面列举《成语词典》中的此种类型的代表性例词进行分析。

1.“众星捧月”,也作“众星拱月”

“捧”指两手托着,“拱”有两手合围的意思。“捧”和“拱”都是动词,在成语中充当谓语。在意义上,两个成语都表示“许多星星衬托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护着一个他们所尊敬爱戴的人”。

2.“披云见日”,也作“开云见日”

“披”是“分开,劈开”的意思,“开”则指散开。“披”和“开”都是动词,充当连谓结构的第一个谓语。两个成语都表示“拔开云雾,见到太阳。比喻重见光明”。

3.“嘉言懿行”,又作“嘉言善行”

“懿”指美好(多指德行),“善”与恶相对,也是美好的意思。“懿”和“善”在词性上都是形容词,修饰“言”。

4.“将功赎罪”,也作“将功折罪”

“赎”指抵消,弥补(罪过),“折”是“折合,抵换”的意思。“赎”和“折”是动词,后接“罪”为宾语。

5.“抱残守缺”,也作“保残守缺”

“抱”,怀抱的意思,“保”指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减弱。“抱”和“保”两个动词都和“残”构成动宾结构。在意义上,都是说“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二、非同义成分换用

换字而含义略变。字面意义略有差别,而抽象意义相差无几。成语中,在相同的位置上有一个字或两个字的变化,但变化的成分在字面意思上差别比较大。

下面列举《成语词典》中的此种类型的代表性例词进行分析。

1.“活龙活现”,也作“活灵活现”

“龙”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灵”是指神仙或跟神仙有关的事物,含义有差异。这两者用在成语中,强调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竟然被说活了,出现在人的面前,从而产生描述生动逼真的意思。

2.“愤世嫉俗”,也作“愤世疾邪”

“俗”指流俗,“邪”指邪恶,含义是不同的;就构词法而言,两者虽均为“动宾/动宾”式,而前者的“俗”与“世”相对应,合起来是“世俗”一词;后者的“邪”与“世”不相对应,合起来“世邪”也不成词。可见“愤世嫉俗”的结构较为严谨。“愤世疾邪”和“愤世嫉俗”都表示“不满、讨厌社会现状”这一抽象意义。

3.“稠人广座”,也作“稠人广众”

“座”指“座位”,“众”指“许多人”,含义不同。就构词法而言,两者均为“定中/定中”式,但后者的“众”和“人”相对应,合起来是“众人”一词,可见“稠人广众”的结构较为严谨。两个成语在意义上都抽象地表示人很多的场合。

4.“插翅难飞”,也作“插翅难逃”

“飞”和“逃”在字面意义上是有差别的,“飞”体现不了“逃”意思。但两个成语在抽象意义上则相差无几,都表“插上翅膀也难逃走,比喻陷入困境,怎么也逃不了”。

(5)“锦心绣口”,也作“锦心绣腹”

“口”和“腹”指代的是人体的两个不同的身体部位,含义不同。但两个成语在抽象意义上则都形容优美的文思、华丽的辞藻。

这类成语中,还要特别分析一下带有数词的部分成语。例如:

“万事大吉”,也作“百事大吉”

“网开三面”,也作“网开一面”

“咫尺万里”,也作“咫尺千里”

“一板三眼”,也作“一板一眼”

这里,数词虚化了原来表示数量的含义,只保留了一种象征意义。作为一个整体,成语不因“一”“三”“五”“八”“百”“千”“万”的不同而变更其意义。其中,“百”“千”“万”都是“多”“极点”“包揽无余”的象征。

三、同音成分换用

成语中,在相同的位置上有一个字或两个字的变化,变化的字在读音上相同或相似,而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于古今字、通假字等的使用而形成。

1.古今替换

就是以与成语中某个成分有通假关系的字去替代这个成分。

(1)“家无儋石”,也作“家无担石”

“儋”“担”,为古今字。同为端母谈部。利用“儋”的声符,改换其形符,另造今字“担(擔)”。

(2)“百孔千疮”,也作“百孔千创”

“创”“疮”,为古今字。同为初母阳部,相承改换偏旁。古字“创”有“创伤、伤害、疮痍”等义,今字“疮”分担其中的“疮痍”义。

(3)“版版六十四”,也作“板板六十四”

“版”“板”,为古今字。同为帮母元部。古字“版”有“版牍、版籍、版图木板”等义,今字“板”分担其中“木板”义。

(4)“返老还童”,也作“反老还童”

“反”“返”,为古今字。同为帮母元部。古字“反”有“反覆、违反、返回”等义,今字“返”分担古字中“返回”一义。

2.通假替换

就是以与成语中某个成分有通假关系的字去替代这个成分。例如:

(1)“拈斤播两”,也作“拈斤簸两”

“播”有“撒种,下种”“分布”“传布,传扬”“表现”“迁徙,流亡”“背弃,舍弃”“放,放纵”等义。当为“摇,扬”义时,通“簸”。“簸”在成语里是“振荡,摇动”的意思。整个成语犹言斤斤计较,指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

(2)“蜚短流长”,也作“飞短流长”

“蜚”通“飞”,指“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整个成语指“无中生有,造谣重伤”。

(3)“博闻强识”,也作“博闻强志”

“识”通“志”,“记住”。两个成语的意义为“见闻学识广博,记忆力强”。

成语变体的产生,除了结构成分的变化,语序的变换也是一大原因。这种因语序发生变换而造成的成语变体主要集中在四字格成语中,往往通过变序产生形式的变化和语义关系的变化。大体分为三种情况:并列关系的次序变化,非并列关系的次序变化以及并列关系的内部结构变化。

成语作为一种短语,其构成语素之间有着一定的组合关系,这种组合关系就表现在成语的内部结构上。《现代汉语》则将四字格的成语分为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补充结构、主谓结构、连谓结构、兼语结构、紧缩结构和重叠结构等。

先来看并列关系的次序变化。

并列结构的成语前后两部分在语法地位上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有时可以交换,在整体意义上是基本一致的。并列结构的前后两段不仅结构相对应,词类也相对应,意义或者相同,或者相近,有的甚至相反。此种情况在变序成语中占绝对优势。

再看非并列关系的次序变化。

这种情况的变体成语大多在语法关系上发生了变化,整体语义上没有区别。例如:

1.“处之泰然”,也作“泰然处之”

“处之泰然”是补充结构,“泰然处之”则是偏正结构。

2.“大名鼎鼎”,也作“鼎鼎大名”

其中“大名鼎鼎”是主谓结构,“鼎鼎大名”是偏正结构。

3.“独步一时”,也作“一时独步”

其中“独步一时”是补充结构,“一时独步”是主谓结构。

4.“顿开茅塞”,也作“茅塞顿开”

“顿开茅塞”是动宾结构,“茅塞顿开”是主谓结构。

5.“风尘仆仆”,也作“仆仆风尘”

其中“风尘仆仆”是主谓结构,“仆仆风尘”是偏正结构。

6.“满腹经纶”,也作“经纶满腹”

其中“满腹经纶”是主谓结构,“经纶满腹”则是补充结构。

再来看并列关系的内部字序变化。

这类结构变化和第一类不同。第一类是并列关系的前后两段次序对调,而各段内部不变。这一类则是大的并列关系未变,各并列部分的内部结构次序有变化。例如:

“愁云惨雾”,也作“云愁雾惨”。该变化中,“愁云”“惨雾”变为“云愁”“雾惨”是偏正结构变为主谓结构;第一层的并列关系未发生变化。

“窗明几净”,也作“明窗净几”。 该变化中,“窗明”“几净”变为“明窗”“净几”是主谓结构变为偏正结构;第一层的并列关系亦未发生变化。

除此之外,也有并列关系的前后两段和内部一同调换的。例如:

“大庭广众”,也作“广庭大众”

“得心应手”,也作“得手应心”

“妒贤疾能”,也作“嫉贤妒能”

“断编残简”,又作“断简残编”

“尔虞我诈”,也作“尔诈我虞”

“耳濡目染”,原作“目濡耳染”

“废寝忘食”,也作“废食忘寝”

“瓜剖豆分”,也作“豆剖瓜分”

这一小类的成语多是互文式成语。互文,是指在一个语言片断里相临近的上下文中,上文隐含着下文里出现的词语,下文隐含着上文里出现的词语,这样彼此包蕴渗透,相互呼应补充,从而参互成文,合而见义。汉语成语中常见“互文”这种修辞手法。互文式成语无一例外都是并列结构,其前后两个部分的结构形式是完全相同的。同时,互文式成语前后两个部分对应位置上的结构成分,其语法性质(词性)也是趋于基本一致的。

在成语“大庭广众”和“广庭大众”中,“大”“广”同时修饰“庭”“众”; 成语“断编残简”和“断简残编”中,“断”“残”同时修饰“简”“编”。

其实,在第一类“并列关系的次序变化”中就有不少是互文式成语,这里不再一一分析。

成语是熟语中最重要的一种,它既不同于结合不很紧密的自由词组,也有别于作为专名术语的固定词组。成语以整体来表示一定的意义,是经人们锤炼而成的言简意赅的语言精华。对于成语结构及语序变换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在使用及研究中,更加规范、正确地使用成语。同时,通过对此的研究,可以初探成语的演化过程以及引起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猜你喜欢

动宾次序成语
汉语义位历时衍生次序判定方法综观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动宾式离合词的教学
生日谜题
拼成语
猜成语
“救火”带标记动宾对象式结构语用认知分析
放假一年
动宾结构中动词虚化的认知阐释
浅谈交换积分次序
现代汉语“动宾式动词+宾语”的搭配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