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创新,让作文更精彩

2016-03-23宋芸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陌生化生动文章

宋芸

陆机在《文赋》中感叹道:“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并非知之难,能之难也。”现在学生的写作困惑,可能已不再是材料的选择,行文的构思,而是在进入文字表达阶段,如何使内在的想法变为一种语言的现实。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语言表达上,给学生一些知识性的传授,而不仅仅是内容上的引导。

一、语言创新的内涵

一篇好的文章,文体选择、文章立意、结构安排、选择材料、语言运用,处处都要精心打磨。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很难面面俱到。其实,只要擅长其中的一两点,文章就能出彩。如果说适宜的文体是得体的服饰,独特的立意是个性的思想,精巧的结构是曼妙的身材,好的题材是有趣的谈资的话,那么,优美的语言该是美丽的面庞了。学生依托语言的载体,向读者展示写作才华。如果学生能在平时习作中有意识追求、创新一些语句,弄出几颗明亮的“星星”,定会使自己的作文生色,令自己的文章文采飞扬。所以语言创新成了迫切需要。所谓语言创新,它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更新原有语言的意义或用法,二是创造新的语义或用法,三是改变语言的意义或用法。在本文中,更多是指第三种含义。要改变语言的意义或用法,有效的途径有以下三种:审美化、陌生化和本色化。审美化就是通过修辞手法,使普通常见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的创造过程。陌生化就是把与人太切近的事物或现象推陈出新,造成似曾相识的生疏感,使丧失了感觉的语言变得新鲜奇特的创造过程。本色化就是用语言文字传达作者的性格、身份等本来面目的创造过程。

二、语言创新的意义

1.增加文章的审美化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

学生写作的目的不仅是真实地反映他们的生活,而且要形象生动地反映他们的生活。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十分有效的途径。在修辞活动中,人们获得了一个崭新的语言视野,平日习以为常的事物在修辞艺术之光的照耀下,顿时变得生气勃勃。但我们不能为追求美而追求美,如果语言不能附属于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和思想,那只能是流于形式的文字游戏。

2.增加文章的陌生化效果,使语言新鲜奇异

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人的感受,看到同样的事物或景象,人们大脑中产生的反应和联想是不同的,这和人的生活经历、阅读积累、敏感程度有很大关系。只要我们有意识地运用,一定能使语言变得新鲜奇特。当然,正如有人所说:“语言的陌生化并不只是为着新奇,而是通过新奇使人从对生活的默然或麻木状态中惊醒起来,感奋起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行为逐渐习惯化、模式化,它使人们的感觉形成一种惯性与惰性,在这种惯性与惰性的支配下,客观事物与语言作品在人们的眼里都会变得熟视无睹了。

3.增加文章的本色化效果,使语言个性张扬

本色化语言是对生活本来面貌作原色叙述的语言,它能够描述出被刻画人物的独特身份、性格及其所在环境。准确而生动地刻画人物的性格本色和活动状况,从而唤起读者的本真体验。叙述者用本色化叙述语言将自己或人物的个人认知、个人体验传达出来,力图表现生活的本真状态,实现读者与被刻画人物最近距离的接触。读者因其曾有过的相同或相近的生活体验而对叙述文本产生共鸣,唤起其最真切的本色体验。

三、语言创新的策略

我们常常感到学生作文语言干瘪无味,于是大讲写作技巧之类的静态知识。其实,要纠正这种弊病,与其只讲技巧,不如让学生在观察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尝试用创新语言写作更有效。

1.运用修辞手法创新语言,使语言生动形象

修辞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过程中,追求最佳表达效果的言语实践。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作者的表达丰富而细腻,使读者获得不同的审美体验。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限于篇幅,只举最易学生学习和借鉴的比喻、拟人、通感和移就。

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与拟人。作者通过自己独特的感受创造与众不同的比喻和拟人,使抽象的事物形象生动起来。如《紫藤萝瀑布》一文中宗璞是这样描写紫藤萝的:“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把紫藤萝花比喻成帆,比喻成笑容,形象生动地写出花的饱满和可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紫藤萝的喜爱。《那树》一文中王鼎钧是这样描写树被砍伐的:“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作者把树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来描写,使读者对本来漠视的一棵很平常、不起眼的树,产生了一种痛的感觉。

有效的修辞手法是通感与移就。作者将自己的感受通过不同的角度表达出来,使简单的事物朦胧抽象起来。如在《社戏》一文中鲁迅是这样描写故乡月色的:“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初看之下,“朦胧”一词似乎用语不当,其实这正是鲁迅先生对语言进行“陌生化”处理的表现。“朦胧”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写活了乡村月夜的美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恋。

所谓“移就”,就是有意识地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一般可分为移人于物、移物于人、移物于物三类。如在《芦花荡》中孙犁是这样描写灯光的:“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突然一转就转到她们的船上来。”“阴惨”本来用来形容悲伤凄惨,这里移用来描写灯的颜色,使本来没有感情的灯,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当然,“陌生化”语言是要可理解的,写作就是要寻求这个既有独创性,又有可理解性相统一的最佳契合点。我们不能为追求“陌生化”,而追求离奇甚至猎奇,这是应向学生讲清楚的。

2.运用调整语序创新语言,使语言新鲜奇异

变化句式指同样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从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句式的变化能使作者的表达独特而有节奏,使读者获得不同的陌生体验。句式变化是可以通过转换词义、调整语序、拆解词语、超常搭配等方法实现的。超常搭配和调整语序是我们常见的方式。

运用超常搭配,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超常搭配的类型有很多,如主谓超常搭配、动宾超常搭配、附加成分与中心语超常搭配等。不妨来看看课文中的例子:在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是这样来回忆他童年的乐园的:“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表面上看,“似乎”与“确凿”自相矛盾,其实不然,这是语言的创新,“似乎”说明时间久远,记忆有些模糊。“确凿”是对“似乎”的进一步补充:“只有野草的百草园已是我的乐园了,更何况有石井栏、皂荚树、油蛉、蟋蟀、蜈蚣、桑椹的百草园呢?”这就充分表现了作者不爱“书屋”爱“草园”的少年心态。

调整语序,可以使平常的句子变得生动、有节奏。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朱自清《春》)

其实,他要表达的意思是嫩嫩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作了上述改变,不仅增加了文章的魅力,还形成了明快的节奏。

3.运用特殊语言创新语言,使语言个性张扬

也许受满分作文的影响,现在学生的写作追求语言的华丽铺成,朴实平淡的语言少了,充满个性的语言少了,学生少有自己的语言特色。特殊语言,指与文章本身文类或体式不同的语言。特殊语言的运用能使作者的表达独特而真实,使读者获得不同的个性体验。

途径一:在一种体式中部分选择运用其他体式的语言。如在现代汉语中运用网络语言、文言文等。文言文中有不少词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至今还保留在现代书面语中。适当地使用这些文言词语,会令人耳目一新。例如下面一段文字:

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陈从周《说“屏”》)

途径二:在写作中巧妙引入其他领域的专业术语,使学生的作文在展现广阔视野的同时彰显学生的与众不同。请看学生的习作片段: “课代表在黑板上输入文字‘今天数学考试’,刚走下讲台,一个同学就冲上去‘删除’文字。”将计算机术语用在写作中,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创新语言也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我们不断积累、不断实践,在创新语言中学会语言创新。

参考资料:

1.童庆炳《文艺心理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李江梅《本色化叙述语言的心理蕴含》,《云南电大学报》2007年第9期。

猜你喜欢

陌生化生动文章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