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黄酮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水平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016-03-23冯亚娟胡滨青周建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郑州450014
冯亚娟,胡滨青,周建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郑州 450014)
·基础研究·
甘草黄酮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水平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冯亚娟,胡滨青,周建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郑州 450014)
摘要:目的观察甘草黄酮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70只SPF级SD大鼠,其中60只大鼠(分别计为A、B、C、D、E组,各10只)制备糖尿病模型,另10只大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F组)。造模成功后A、B、C组分别给予0.1、0.2、0.3 g/kg甘草黄酮,D组予二甲双胍0.3 g/kg,E组不干预,F组则予0.5%CMC-Na,10 mL/kg。连续给药6周后,测定大鼠血糖(GLU)、TC、TG、游离脂肪(FFA)、HDL-C、LDL-C、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物(SOD)活性。结果与F组比较,E组灌胃前及灌胃0.5、1、2 h的GLU水平升高;与E组比较,A组灌胃前GLU水平升高,B、D组灌胃前及灌胃0.5、1、2 h的GLU水平升高,C组灌胃前及灌胃1、2 h的GLU水平升高;与D组比较,B组灌胃1、2 h的GLU水平升高,C组灌胃1 h的GLU水平升高;P均<0.05。与F组比较,E组TC、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与E组比较,A组LDL-C水平降低,B组TC、TG水平降低和HDL-C水平升高,C组TC、TG水平降低,D组TC、TG、LDL-C水平降低;与D组比较,A组TC水平升高;P均<0.05。与F组比较,E组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增加;与E组比较,A、B组SOD活性升高,MDA水平降低;P均<0.05。结论 甘草黄酮可降低糖尿病大鼠GLU,并可调节脂代谢紊乱及抗氧化。
关键词:甘草黄酮;糖尿病;血糖;血脂;抗氧化
甘草为豆科植物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和调和诸药等功效[1]。甘草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皂苷类、黄酮类[2,3],其中黄酮类成分具有治疗糖尿病的作用[4,5]。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氧化作用关系密切,因此甘草黄酮的抗氧化作用被认为是其防治糖尿病的作用机制。而长期的高血糖(GLU)、高血脂对机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该过程加重了糖尿病的发展[6,7]。2014年11月~2015年2月,我们观察了甘草黄酮对糖尿病大鼠GLU、血脂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旨在为甘草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SPF级SD大鼠70只,雄性,体质量180~220 g,购于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许可证号:SCXK(鄂)2014-0013]。所有大鼠均给予普通饲料自由进食,饲养环境严格按照SPF级环境要求。甘草黄酮由本实验室自制,纯度≥60%;二甲双胍购于Sigma公司;GLU、TC、TG、游离脂肪酸(FFA)、HDL-C、L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试剂盒均购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2糖尿病模型制备及甘草黄酮干预70只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所有动物禁食不禁水10 h;其中60只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分别计为A、B、C、D组,每组10只),另10只大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3 d后禁食不禁水10 h,用乙醚麻醉,眼底静脉丛采血,测定GLU,GLU≥11.1 mmol/L即为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A组予0.1 g/kg甘草黄酮灌胃,B组予0.2 g/kg甘草黄酮灌胃,C组予0.3 g/kg甘草黄酮灌胃,D组予二甲双胍0.3 g/kg灌胃,E组不干预,F组则予0.5%CMC-Na灌胃,10 mL/kg。
1.3GLU检测方法给药6周,各组大鼠于末次给药后以乙醚麻醉,眼底静脉丛采血。之后立即予蔗糖4.0 g/kg灌胃,分别于灌胃后0.5、1、2 h从大鼠眼底静脉丛采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按照试剂盒检测方法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各时间点GLU。
1.4血清TC、TG、HDL-C、LDL-C、FFA、SOD、MDA检测方法给药6周后,禁食12 h,乙醚麻醉,测定体质量,摘眼球采血,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按照试剂盒方法以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C、TG、FFA、HDL-C、LDL-C、MDA及SOD活性。
2结果
2.1各组不同时点GLU水平比较灌胃前后GLU水平比较见表1。
表1 各组不同时点GLU水平比较
注:与F组比较,*P<0.01;与E组比较,△P<0.05;与D组比较,﹟P<0.05。
2.2各组血清TC、TG、HDL-C、LDL-C、FFA水平比较血清TC、TG、HDL-C、LDL-C、FFA水平比较见表2。
表2 各组血清TC、TG、HDL-C、LDL-C、FFA水平比较
注:与F组比较,*P<0.05;与E组比较,△P<0.05;与D组比较,﹟P<0.05。
2.3各组血清SOD活性、MDA水平比较血清SOD活性、MDA水平比较见表3。
表3 各组血清SOD活性、MDA水平比较
注:与F组比较,*P<0.05;与E组比较,△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缺乏胰岛素所引起的以GLU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并可伴有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的代谢紊乱。黄酮类化合物是以C6-C3-C6为基本母核,多存在于豆科、菊科、唇形科等植物中。研究[8,9]表明,黄酮类成分具有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甘草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有三萜皂苷、黄酮、香豆素等,其中黄酮类成分是其主要活性成分[10,11]。张明发等[12]认为甘草及其有效成分具有调节血脂代谢、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对多个脏器有保护作用。近年来有学者在研究甘草活性部位和药理学时发现,甘草黄酮具有良好降糖活性[13,14]。赵金英等[15]发现,甘草提取物中的甘草黄酮具有改善实验性2型糖尿病的作用,并且其调节血脂、抗氧化活性。本实验使用的甘草黄酮是从甘草中提取制备,纯度≥60%。糖耐量实验结果表明,中剂量甘草黄酮降低GLU水平更为显著(P<0.05)。甘草黄酮作用强度虽不如二甲双胍,但趋势相同,说明甘草黄酮有与二甲双胍相似的降GLU作用。
脂代谢紊乱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16]。一旦GLU升高,体内的胆固醇及TG伴随FFA形成高脂血症,这也是导致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17]。张明发等[18]总结了甘草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抗血栓的作用。脂代谢结果表明,与E组比较,A组LDL-C水平有差异性,B组TC、TG、HDL-C水平有差异性,C组TC、TG水平有差异性,P<0.05。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氧化作用息息相关[19~22]。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与F组比较,E组血清SOD活性降低,氧化应激终产物MDA明显升高,予甘草黄酮及二甲双胍后,抗氧化作用有所改善,且MDA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实验结果显示,与E组比较,甘草黄酮A组能升高SOD活性,甘草黄酮B组不仅升高SOD活性,且降低MDA。
本实验采用STZ诱导SD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研究甘草黄酮治疗糖尿病、调节血脂及抗氧化作用。本研究显示,甘草黄酮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GLU水平,说明甘草黄酮与二甲双胍的作用相似;甘草黄酮降低TC、TG、LDL-C水平,升高血清HDL-C水平,而对于血清FFA的水平作用不明显。甘草黄酮还可以升高血清SOD活性,降低血清MDA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甘草黄酮可降低糖尿病大鼠GLU,并可调节脂代谢紊乱及抗氧化,但其药理学机制有待于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148.
[2] 刘佳,季芳,孙陶利,等.甘草黄酮分离纯化工艺[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0):49-52.
[3] 高雪岩,王文全,魏胜利,等.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1):2695-2700.
[4] 赵海燕,王勇,吴力武,等.甘草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65-69.
[5] Li W, Li S, Lin L, et al. Bioassay-guided isol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the alpha-glucosidase inhibitory compound, glycyrrhisoflavone, from glycyrrhiza uralensis[J]. Nat Prod Commun, 2010,5(7):1049.
[6] 吴震宁,王骏.甘草总黄酮的调脂作用研究进展[J].工企医刊,2013,26(1):69-70.
[7] 李敏州,高彦彬,马鸣飞,等.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2):344-348.
[8] Li S, Li W, Wang Y, et al. Prenylflavonoids from glycyrrhiza uralensis and their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1B inhibitory activities[J]. Bioorg Med Chem Lett, 2010,20(18):5398.
[9] 徐灵源,黎荣,梁韬,等.葛根总黄酮逆转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小鼠胰腺损伤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8):231-234.
[10] Wang X, Zhang H, Chen L, et al. Liquorice, a unique guide dru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 review of its role in drug interactions[J]. J Ethnopharmacol, 2013,150(3):781-790.
[11] 刘育辰,陈有根,王丹,等.甘草化学成分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11,31(7):1251-1255.
[12] 张明发,沈雅琴.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抗糖尿病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抗感染药学,2015,12(1):1-4.
[13] 孙佳明,张林林,宗颖,等.甘草降血糖和抗氧化的有效部位筛选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2):2879-2880.
[14] 卢宁清,赵伟鸿,樊紫周,等.宁夏栽培甘草的黄酮提取物降糖作用实验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5):510-514.
[15] 赵金英,杨卫东,李红兵,等.栽培甘草中甘草黄酮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调节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101-103.
[16] 李秋云,王彩宁,史丽萍,等.2型糖尿病及前期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4(24):2716-2719.
[17] 黄小平,肖亚雄.脂肪肝与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3):207-208.
[18] 张明发,沈雅琴.甘草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血栓形成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11,26(3):222-226.
[19] 任春久,张瑶,崔为正,等.氧化应激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生理学报,2013,65(6):664-673.
[20] 朱玲娜,唐丽琴.糖尿病肾病中氧化应激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2,16(9):1226-1229.
[21] 赵海燕,杨少娟,马永平,等.甘草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35):4359-4362.
[22] Piwkowska A, Rogacka D, Audzeyenka I, et al. High glucose concentration affects the oxidant-antioxidant balance in cultured mouse podocytes[J]. J Cell Biochem, 2011,112(6):1661.
(收稿日期:2015-09-11)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16)03-0023-03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6.03.0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502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