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盘点山东日照出土汉代玉器

2016-03-23王仕安毕传峰鲁莎莎

收藏家 2016年1期
关键词:玉质玉璧五莲县

□王仕安 毕传峰 鲁莎莎



盘点山东日照出土汉代玉器

□王仕安 毕传峰 鲁莎莎

Make an Inventory of Jade Articles of Han Dynasty evacuated in Rizhao, Shandong Province

Wang Shi'anBi ChuanfengLu Shasha

The mysterious glory of prehistoric jade articles is weakening, but they represents imperial power instead.Jade articles are no longer the holy artifacts but becomes the exclusive articles for the royal and noble.The article makes an inventory of jade articles of Han Dynasty evacuated in Rizhao, Shandong Province and gives a introduction of their function.

玉器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品,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的玉料藏品非常丰富,而且品种齐全,质地优良,由于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已开使制造,中国的玉器制作技法特殊而先进,造型纹饰典雅,内涵丰富而深蕴。玉器在中国的用途非常广泛,在政治、文化、思想、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上都发挥过其它艺术品所不能取代的作用。

我国出土玉器最早的地方,是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的一个古老的村落,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10多件用玉器制作的工具和装饰品,它们距今已有近8000年的历史。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代玉文化迎来了一次发展高峰: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和江南一带几乎同时萌生出了当年最发达的玉制文化。很少有人知道,从汉代开始的丝绸之路,在它之前的2000多年就已经有了雏形——丝绸之路前身是一条运送新疆玉石的玉石之路。

史前玉器神秘的光芒开始消退了,取而代之的是玉权的彰显,玉器不再是原始祭祀中的神器,而变成王室贵族的专属品。

图1 金缕玉衣

日照地区玉器出土最早的是,1959年在莒县凌阳河遗址出土的大汶口文化时期三件大玉铲,一件是青玉质,长19.6、宽10厘米;一件是黄玉质,长14.2、宽10.2厘米;再一件是黑玉质,长15.3、宽11厘米。同时期莒县还在仕阳遗址出土过长26.6、宽10.6厘米的大玉铲。在两城镇、尧王城、东海峪、丹徒四大新石器时代遗址都出土过玉器,特别是两城遗址和丹徒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主要有玉锛、玉斧、玉钺、玉琮、璇玑、绿松石制成的冠饰等。“玉钺、玉琮配男子,玉璜纺轮佩女子”,以体现上层男女层级化的规限。玉璜是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礼品,亦作为装饰品使用。两城遗址出土的兽面花纹玉锛、丹土遗址出土的玉牙璋是不可多得精品,为学术界所瞩目。这些玉器制作精湛,表现了高层次的专业水平。丹土出土的四个长方形大玉铲和四个大玉环目前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在古代社会里,玉器大多被上层贵族所占有,而下层的平民百姓一般不拥有或很少使用。从出土的古代墓葬中可以看出,氏族首领、王侯贵戚等往往随身陪葬精美的玉制品,不仅反映出奢豪的经济财力,还反映特殊的政治权势。玉器与王室贵族之间的关系,从3000年前的商代开始,一直到封建王朝的末期,就再也不曾被割裂过。可以说,当中国进入王权社会后,古代玉器与帝王以及贵族之间便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或者是王权的象征,或者是帝王奢侈的珍藏。到了周代,人们进一步赋予了玉器等级森严的礼仪观念。玉器的颜色、大小、造型都象征着不同的等级,品阶不同的官员手持不同的玉器来表明自己的身份,而他们身上佩戴的玉器却有相同的意义,当他们佩戴玉器的时候,他们的姿势会更有恭谨,连走路的步调都会有所限制。

玉器是宗教神明的使者。古人把玉器作为沟通人与神的法物,用来祭祀天地山川、祖先神灵,以此祈求护佑。并相信玉具有祛疫辟邪、攘除灾祸的特殊功能,因而将其制成各类护符,随身配挂,借以祛除不详。

玉是古代伦理道德的标识。古人从玉特有的温润缜密等自然属性中,生发出众学的意义。从而赋予玉以种种美德。孔子称玉有十一德:“仁、知、义、礼、忠、乐、信、天、地、德、道”,把玉德与君子操行联系在一起。玉的道德说对古代精神世界影响很大,无论天子还是士庶,历代都以佩玉为尚,因其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表示,更可以用来规范自己的品德,节制自己的行为举止。

在儒家学说的影响下,玉器不仅是王权的象征,还成了君子人格化的代表。在佩玉之风盛行的汉代,古人出人意料地赋予了玉器另一种特殊功能。在玉文化的传统中,驱灾辟邪的理念非常奇特,而它的渊源则是来自于汉代先人一种独特的玉器风尚。汉代的人们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认为天然的玉器凝结了天地的精华,人死后,只要把玉器覆盖在尸体的表面,就可以保佑尸体不朽,灵魂升天。在这样的信仰下,汉代玉衣应运而生。人们用身体做模型,把上千块玉片连缀起来,做成玉制的衣服套在死者身上。在玉器如此贵重的年代,制作这样的玉衣无疑是一种极其奢侈的事情,他要耗费大量的玉料和大量的人力。

图2  葬玉一组6件

图3 汉代 玉琀

图4 汉代 玉塞

不仅如此,他们还要在死者的口中放置精致的“玉含”,在手中放上精致的“玉握”,人的五官也用专门的玉器顶住,甚至连人的生殖器都要用特制的玉罩盒加以保护。在这样周详而严密的防护下,他们坚信,即使在令人畏惧的地下世界,依然可以享受先前的荣华富贵。而这种玉能使人不朽的理念,逐渐地便赋予玉器驱灾辟邪的内涵,它的影响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葬玉

是专门为保存尸体而制造的。主要有玉衣、九窍塞、玉琀和握玉四种。玉衣由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6个部分组成。每部分又各有两个部件。各部件都是有许多小玉片用纤细的金丝缕编缀成的,所以称为“金缕玉衣”(图1)。这种“金缕”只有皇帝死后可以使用,但有时皇帝特赐给他的亲王或大臣。级别较低的只能使用银、铜线缕或鎏金的铜缕来编缀。一件玉衣所需要的小玉片总数达2000多片。九窍塞是填塞或遮盖死者的耳、目、口、鼻、肛门和生殖器等9个窍孔之用的,目的是防止体内的“精气”由九窍逸出。同时也企图使“死者为之不朽”。一般的死者,口含玉蝉,这在汉代比较普遍。至于它取形于蝉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蝉的生活史的循环可以象征着变形和复活。(图2)

玉琀

汉代玉琀,长2.1、宽1.7、厚1.1厘米,重6.3克。青玉质,三棱锥状,锥的一侧面为圆弧形,其余两侧面平直,锥底面也平直,表面有土沁点。该文物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2年在日照海曲汉墓发掘出土,现在《海曲汉韵》陈列室展出。(图3)

玉塞

汉代玉塞,高1.9、径1.2厘米,重6.2克。青玉质,规整圆柱体,有沁痕。文物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2年在日照海曲汉墓发掘出土,现在《海曲汉韵》陈列室展出。

汉代玉塞,高1.8、径1.2厘米,重5.7克。青玉质,规整圆柱体,有沁痕。该文物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2年在日照海曲汉墓发掘出土,现在《海曲汉韵》陈列室展出。

汉代玉塞,高2.4、直径1厘米,青玉质,规整圆柱体,上有沁痕。

汉代玉塞,高1.9、直径1.2厘米,青玉质,规整圆柱体,上有沁痕。(图4)

简化蟠螭纹玉璧

直径14.4、孔径2.2、厚0.45厘米,重250克。圆形,扁平,呈灰绿色,略有土沁痕,间以灰白、黑白等杂斑点。自内向外有四周圆圈纹,将纹饰分为三区,内区为蒲纹,其外为一周双线纹带,外区为简化螭纹。璧呈圆形扁平状,中部有圆孔,是祭天的礼器,同时还是佩戴的装饰品和馈赠的物品。该文物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2年在日照海曲汉墓发掘出土,现在《海曲汉韵》陈列室展出。汉代是中国玉雕史上承前启后的黄金时期,一方面,战国玉雕曲线形构图得到了升华;另一方面,对玉器的品种及其组合做了较大规模的调整,礼玉、葬玉、陈设玉、饰玉品种齐全。(图5)。

图5 汉代 简化蟠螭纹玉璧

图6 汉代 涡纹青玉璧

图7 汉代 玉剑饰

图8 汉代 玉剑饰 

图9 汉代 玛瑙坠

涡纹青玉璧

汉代涡纹青玉璧 直径13.7、厚0.45、孔径4.4厘米,重167.8克。 玉璧扁平,呈绿色,有少许黄色浸蚀斑点,两面饰有涡纹(图6)。

玉剑饰

玉剑饰是我国古代用来嵌缀装饰剑的一种饰物,这种剑不是临阵兵器,而示表高身份地位的佩剑。

这件玉剑饰件,长10.9、宽2.3、高1.3厘米,重54.2克。长方形,呈黄白色有黑沁痕。两端勾卷,背有长方形穿,表面饰对称,五对云纹,一端饰有兽面纹。该文物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2年在日照海曲汉墓发掘出土。(图7)

玉剑饰件,长4.9,宽1.8,高1.2玉质,长方形,呈黄色,一端勾卷,一端稍勾卷,背有长方形穿。(图8)

玛瑙坠

汉代玛瑙坠。直径0.6、孔径0.1厘米,重0.4克。质地为玛瑙,红色,圆球形,中有一穿孔。该文物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2年在日照海曲汉墓发掘出土。(图9)

琥珀坠

汉代琥珀坠。长1.2、宽1.1、高0.7、孔径0.1厘米,重1克。质地琥珀,长方形,中有一穿孔,四周有一凹槽。该文物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2年在日照海曲汉墓发掘出土。(图10)

图10 汉代 琥珀坠 

玛瑙珠

汉代玛瑙珠。通长1、球径0.6、孔径0.1厘米,重0.5克。质地玛瑙,圆形有柄,红色,柄部黑色,柄上有一穿孔。该文物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2年在日照海曲汉墓发掘出土。(图11)

图11 汉代 玛瑙珠

汉代玛瑙珠。直径1.1、厚0.7、孔径0.2厘米。 质地为玛瑙,红色,圆球形,中有一穿孔,该文物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2年在日照海曲汉墓发掘出土。(图12)

图12 汉代 玛瑙珠

图13 玉璜

图14 玉蝉

图15 绿玉璧

玉璜

玉璜,长14、宽4、厚0.6厘米,西汉,器身扁平,扇形,呈黄绿色有褐色浸蚀斑点,两边似如意形并稍薄,素面,两端各有一个钻孔。用于朝聘、祭祀或丧葬的礼器,日照市博物馆馆藏品。(图13)

玉蝉

玉蝉,长5、宽2.25、厚0.65厘米,西汉。1996年莒县马庄遗址出土。白色泛绿,晶莹透明,犹如羊脂,蝉体扁平,脊部微隆起,双眼、吻部及双翅尖、尾尖均突出体外。以直线或孤线勾勒出蝉首、双翼、腹、尾等细部,雕刻工艺娴熟,线条简洁明快。蝉出土于墓主人头部,应是玉琀。(图14)

绿玉璧

直径22.2、厚0.6、孔径4.8厘米。西汉。1985年莒县涤纶厂院内出土。深绿色,体扁平,周缘起棱。两面雕刻的纹饰相同。纹饰分两组;一组满布榖纹,二组为凹线交织在一起的一首双身的夔龙纹。榖纹与夔龙纹之间有绳索纹相隔。纹饰优美,雕琢精细。(图15)

图16 东汉 玉猪

玉猪

东汉,玉猪常为随葬品,时代不同,造型有所变化,此三件为东汉代表作。一、1967年莒县墩头汉墓出土,长 10.4、高3.2厘米。玉被浸蚀而成灰白色,玉猪系圆雕而成,作伏卧状。嘴端平齐,双耳抿于头侧,额有皱纹,断尾卷曲,呈睡眠态,雕刻细致,形态生动;二、1976年齐家庄出土。长10、高3厘米,刻工简洁,标准传统雕刻技术“汉八刀”制品;三、2001年齐家庄出土。长10.4、高2.6、宽2厘米。青玉质,经浸蚀呈灰白色。猪圆雕而成,作卧状,两端平齐,头卧于前腿上,以阴线刻目、嘴、和额,两耳贴背,卷尾上有孔。(图16)

蟠螭形玉佩

长5.6、宽4.8、厚0.55厘米。西汉,1992年莒县洛河乡安龄村出土。扁平状,透雕蟠螭,首尾屈身相接成圆形。长颈昂首,头上有角,阴线刻三角眼、鼻、眉,周身凹线细刻如毫发。造型生动,雕琢精细,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图17)

图17 蟠螭形玉佩

玉舞人

高4.3、厚0.2厘米。西汉,礼器,白色,1对,1985年五莲县张家仲崮汉墓出土,现藏于五莲县博物馆。片状雕饰,白玉质,硬度较高,用浅阴线刻人物,人物舒袖起舞,一臂高举过头顶,一臂贴于胸前。(图18)

图18 玉舞人

玉带板

一长9、宽4.35、厚0.7厘米;一长9.6、宽4.3、厚0.65厘米,重56克。西汉,饰件,1对,1985年五莲县汪湖镇张家仲崮汉墓出土。长方形白玉,透雕花纹,镶铜框,鎏金,一端有半环,制作精细。(图19)

图19 玉带板

心形玉佩

长7.4、宽2.72、厚0.4厘米,重17克,西汉,饰件,白玉质,1985年五莲县汪湖镇张家仲崮汉墓出土。用透雕和线刻相结合刻出鸡心形,两侧有云纹,两面图案相同,中间有一圆孔。通体磨光长,晶莹剔透。(图20)

图20 心形玉佩

玉觿

长11.5、宽1.9、厚0.4厘米,重16克,西汉,饰件。1985年五莲县汪湖镇张家仲崮汉墓出土。白玉质。一端似龙首,另一端有一长角,透雕,正中部有一穿孔。通体磨光。(图21)

这是日照地区唯一一件汉代玉觿。玉觿为角形玉器,造型可能来源于兽牙。原始社会有佩带兽牙的习俗,后来以玉仿之,遂有玉觿之形。玉觿于商代流行,其后历经西周、春秋战国,至汉而不衰,汉以后消失。玉觿除用于佩带装饰的功能外,古人还以此作解系绳结的工具。因此尽管各代玉觿造型变化繁复,却总不离上端粗大,下端尖锐的基本特征。同时,佩带玉觿被认为具有解决困难的能力,是一个人聪颖智慧的表现。

图21 玉觿

双龙形玉璜

长11.3、宽2.3、厚0.25厘米,重29克,西汉,饰件,1985年五莲县汪湖镇张家仲崮汉墓出土。白玉质,透雕,两端似龙首,中间靠上部有一穿孔。表面光亮,制作精细。通体磨光。(图22)

长11.4、厚0.3厘米,重15克,西汉,礼器,1985年五莲县汪湖镇张家仲崮汉墓出土。用浅线雕刻合体二龙,两端刻龙首,两面图案相同,正中外缘部有一穿孔。(图23)

图22 双龙形玉璜

图23 双龙形玉璜

玉璜,在中国古代与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等,被《周礼》一书称为是“六器礼天地四方”的玉礼器。六器之中的玉璜、玉琮、玉璧、玉圭等四种玉器,历史最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在日照地区的五连丹土、两城镇遗址都出土过精美的玉璜、玉琮、玉璧、玉圭等,甚至出现过大汶口时期的玉器。

玉璜的形体可分两种,一种是半圆形片状,圆心处略缺形似半璧;另一种是较窄的弧形。一般玉璜在两端打孔,以便系绳佩戴。商周以后,玉璜逐渐形成具有礼器和佩饰的两种作用,故有学者称之为饰件。

注释:

①海曲汉墓出土照片来自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山东日照海曲西汉墓(M106)发掘简报》。

②莒县出土照片来自《古莒遗珍》人民美术出版社。

③五莲出土照片有五莲县博物馆提供。

(责任编辑:郭彤)

猜你喜欢

玉质玉璧五莲县
石性与玉质
格物天圆
——中国历代玉璧纹饰的演变
五莲县召开矿山石材业绿色发展暨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会议
县委书记马维强到五莲县街头镇石材产业园调研
玉质天成
略论战国出廓玉璧
玉璧金龙
中华文明的第一块基石
公主传奇(大结局)
公主传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