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水澄和 风物闲美——谭建丞家乡风物书画小品赏读

2016-03-23顾佳勤

收藏家 2016年1期
关键词:方印吴兴白文

□顾佳勤



山水澄和风物闲美——谭建丞家乡风物书画小品赏读

□顾佳勤

Appreciation of Hometown Scene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of Tan Jiancheng

Gu Jiaqin

Tan Jiancheng is the disciple of Wu Changshuo.It has been 20 years since he passed away in 1995.12 calligraphic and painting works of Tan Jiancheng are stored in Huzhou Museum.This article gives a introduction to them respectively to depict his feelings and sentiments, and commemorate him as well.

图1 飞英塔

谭建丞(1898-1995年)原名钧,号澄园。《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称:“谭建丞(现代)自署书画老人,浙江吴兴人。善山水、人物,尤工佛像。书法苍古奇劲。惟高自位置,平日不轻为人作。”①谭建丞四岁搦管,十三岁受业于同乡前辈大师吴昌硕,从此踏上了一条几乎贯穿了整整一个世纪的艺术之路。他自幼受到中国传统的文化的熏陶。1917年就读于南京东南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30年入上海政法大学攻读法律,获法学学士学位,丰富的人文学养是谭建丞一生艺术创作的内在支撑。1922年,谭建丞又负笈东瀛,进入东京艺术专科学校作研究生,接受了现代美术理论与技法的系统训练,极大地拓宽了他的艺术视野,为其艺术创作的精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以“诗书画印”四绝名重吴越,被李苦禅誉为“江南第一擘”。

2015年是谭建丞先生辞世20周年,湖州博物馆珍藏谭老于84岁至85岁之间创作完成的十多帧家乡风物的书画小品,均绘于尺幅为30至40厘米的小幅宣纸上,以图命名曰《飞英塔》、《碧浪浮玉》、《千甓亭》、《三癸亭》、《弁山绝顶》、《啸石古桧》、《桃花流水鳜鱼肥》、《湖笔羽扇》、《竹》、《菱藕百合》、《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等。画里山水澄和,风物闲美,盈尺之间的笔墨、吟诗、见解,颇具卓识,是谭老对家乡情感的倾注,是画家个人情感的珍藏。现从中摭拾一些,整理成文,以期怀念谭老的“一花一叶一世界,一山一水真情怀”。

飞英塔(图1)绘塔身古朴,塔前古槐环抱,小桥流水。飞英塔坐落在吴兴市区内,是一座奇特的“塔中塔”。该塔内塔创建于唐中和四年(884年),现存石塔重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外塔创建于北宋开宝年间,元、明、清三代多次修缮。1929年,因年久失修,以致塔顶倒塌。1982年,该塔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维修单位,维修工程在1986年底竣工。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飞英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画幅右上角和左上角分别题曰:“飞英塔有重点文物保护,中央特派工程师勘察,定为前代稀有之佳建筑,其特点为全国所无,非一般建工可及。新社会中百废俱兴,吾地古迹多在修葺抢救,飞英独叹颓唐,是邑人之耻也”。落款:“八一年,建丞记”,钤白文方印“谭氏建丞”、“吴兴谭氏”,朱文圆印“澄”。

碧浪浮玉(图2)绘碧浪湖,湖面开阔,群山环抱,湖中有一沙洲,随湖水的涨落隐现,其顶端如同一块浮动的白玉,故称浮玉山。浮玉山顶有浮玉塔,明万历年间建,清顺治年间重修。塔为楼阁式砖塔,八面七层。“碧浪浮玉”为吴兴八景之一,那些倦怠宦途的文人处士喜欢雅集于此,泛舟于湖光塔影之间吟诗作画。七十年代初“围湖造田”运动中,碧浪湖湖面大部分被充填,改成了稻田。浮玉塔也被炸毁,现存塔基。

画幅题元赵孟頫诗:“碧湖流水清且闲,中有浮玉之名山,千帆过尽暮天碧,惟有白云时往还。松雪道人诗”。落款:“湖州湖上闻叟写吴兴清远图之一,今风景已改观矣,故留此稿以示后人。建丞”。钤朱文方印“澄翁金石”,白文方印“谭建丞”。

图2 碧浪浮玉

图3 千甓亭

图5 弁山绝顶

千甓亭(图3)千甓亭建于光绪七年(1881年),亭成后,著名学者杨岘隶书题额。该建筑别具风姿,前有小池,池上架桥,太湖石沿池点缀,依墙而垒,石笋参差,花木错落,给人以简雅清幽之感。院中有方形小厅,后有楼屋三楹,上为“皕宋楼”,原为陆心源藏书之处。楼上嵌刻石,计有文天祥《慈幼堂》、赵孟頫《堵迳窀硁序》等书法刻石21方,是一座典型的书斋式亭园。

画中题曰:“千甓亭,陆心源藏专处,编古砖画录行世。今亭垂圮正谋修葺,原额为杨见山书,亦求得元本重刻嵌壁,犹存石刻十三方,穰梨馆法帖也”。落款:“八五翁记”,钤白文方印“谭”,朱文方印“建丞”。

三癸亭(图4)三癸亭在湖州西南杼山,唐大历七年,颜真卿为湖州刺史,次年(癸丑)正月到任。时浙西观察判官殿中侍御史袁高巡部至州,会于此山,遂立亭于东南。陆羽以癸丑冬十月癸卯朔二十一日癸亥建,因名为三癸亭。

题曰:“府志三癸亭在杼山,唐颜真卿为处士陆羽建,陆嗜茶、种茶,编茶经,居此山助颜真卿成韵海镜源。唐代迄今,斯亭久圮,杼山产茶之名亦不闻。乃友邦忽来问询且要购三癸茶,异域人对我国之史地物产何关怀之至也。因写此图,以意为之而已”。落款:“辛酉年十一月,澂园居士谭建丞”,钤白文方印“谭氏建丞”,朱文方印“苕上人”。

图4 三癸亭

图6 啸石古桧

弁山绝顶(图5)弁山在吴兴西北面,雄峙于太湖南岸,海拔521.5米,素有“吴兴富山水,弁为众峰尊”之称。

题曰:“弁山绝顶望太湖得此一页。落款:“建丞,年八十五”。后又题:“山顶旧有亭额曰:望湖南林庞莱臣先生建。予幼年常登之,今亦不存矣。又记”。钤白文方印“谭建丞”,朱文长方印“澄庐”。

啸石古桧(图6)《吴兴备志卷二十四》载:“天圣寺,吴兴掌故,吴言故宅。在府治北唐中和二年舍为寺刺史王鸾表请为景清禅院。宋天圣八年改天圣寺。万历湖州府志宣和中改为神霄玉清万寿宫。建炎元年复改天圣寺。寺有古桧,元赵孟頫摹为图,因扁其堂曰古桧。今桧已枯死而堂与图俱毁不存矣。”②南浔小莲庄啸石又名“虎啸石”,原为清代金石学家阮元藏石,并亲笔题“啸石”二字。画面一树一石相伴而生,其间题曰:“天圣寺古桧。府志称为唐宋时物,赵子昂曾绘图刻石,今此桧久已不存,见赵氏石拓本亟摹一帧。建记。”钤朱文方印“澄翁”。

画左侧题曰:“赵子昂莲花峰石昔在潜园,今该地划入青年公园,石尚存,人皆知之。南浔小莲庄之啸石则少人知,知之或不能呼之使发声。石有小孔,口吹之声能及远。石有清阮元题字,此石为千余年前物,可与赵莲笔峰并称。谭建丞记”。钤朱文圆印“建”,白文方印“谭氏建丞”。

桃花流水鳜鱼肥(图7)绘桃花、流水、鳜鱼。画面上阳春三月,春水涨绿,桃花盛开,几片花瓣飘落水中,引得鳜鱼追逐嬉戏。鳜鱼是江南一种名贵的淡水鱼种,肉质细腻鲜美。

题曰:“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词仅此一句,已写尽鱼米之乡景色,真可谓有声画矣”。落款:“谭建丞”,钤白文方印“谭氏建丞”,“澄翁”。

湖笔羽扇(图8)湖笔亦称湖颖,是“文房四宝”之一,被誉为“笔中之冠”。湖笔的故乡在吴兴善琏镇。白居易曾以“千万毛中拣一毫”和“毫虽轻,功甚重”来形容制笔技艺的精细和复杂,所以有“毛颖之技甲天下”之说。湖州羽毛扇,也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著名传统工艺品,与苏州团扇、杭州折线扇并誉为中国三大名扇。湖州羽毛扇发源地在吴兴。晋代时羽毛扇在当地已经流行。清代张燕昌的《羽扇谱》记载:“颜鲁公记吴兴事,兼及姚苌雉尾扇,羽扇之擅名于吴兴矣”。③据此,湖州制作羽扇的历史至晚始于唐,已有1300多年历史。画面题曰:“湖笔羽扇。湖州传统特产,今摺扇出品于德清莫干山,扇面已益制益精,将可与苏杭媲美。惟湖笔虽售价日高,而制工却日下,稍用即要脱毛。笔管刻字甚劣,希改进之盼切切。建丞顶礼”。钤朱文方印“辛酉建丞”。

图7 桃花流水鳜鱼肥

图8 湖笔羽扇

毛竹(图9)绘毛竹与竹笋。吴兴西部是山区,“山从天目成群出”,是典型的散生竹生长区,西部山区满山遍野都是竹子,形成茫茫竹海的壮美景观。竹笋鲜美可口,向来被誉为“天下第一素食”,系“山珍海味”中的山珍之一。

题曰:“湖州山区盛产竹,府志载有三十五种,今当不止此数,为生产大宗。有细竹、凤尾竹,高不盈尺,可供盆玩。园艺家可注意及之。方竹紫竹行将绝种,更望园管处迅速移栽。笋产南乡、菁山、妙喜等处为上。产棲贤者最有名,见湖录。谭建丞识, 辛酉七月”。钤白文方印“谭氏建丞”,朱文方印“澄园叟”,白文方印“苕上澄园”。

菱藕百合(图10)绘红菱、莲藕、百合。吴兴乃江南水乡,春夏季节,莲花百合盛开,直至夏末秋初,菱藕百合成熟上市,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画面构图生动,红菱娇俏可爱,莲蓬莲藕饱满,百合清新淡雅。题字:“菱藕百合皆湖州盛产出口之品,且皆可以制粉,经济价值尤高。乃湖州藕粉产量质量均较他地为胜。而远道只知西湖藕粉,罕称湖州藕粉。我望生产上更益求精,宣传上亦不可忽视”。落款:“辛酉冬初 建丞写”,钤白文方印“澄翁”,朱文方印“辛酉建丞”。

鱼米之乡(图11)绘鱼米丰收图景。远景为浩淼太湖,帆船点点,正是开捕季节;近景绘岸边水田,稻谷金黄,一派丰收景象。题曰:“鱼米之乡,辛酉年又是丰收。八四叟喜而作此。谭建丞”。钤白文方印“谭氏建丞”,朱文圆印“湖州”。

丝绸之府(图12)绘绿色的桑叶,几条晶莹洁白的蚕宝宝正趴在其间,或吃叶,或休息,已经快要结茧吐丝了。题曰:“丝绸之府。目前我国有廿六个省市自治区栽桑养蚕,浙江省桑园面积廿百七十万亩,全国桑园六百万亩。每亩茧产量平均比日本低廿余斤,桑园却比日本多三倍,产茧仅比日本增二倍。湖州蚕茧,市县总计年产廿四万六千担,收购数廿二万五千担,平均每个农户为国家供应商品茧一百二十斤。湖地蚕桑居全国首位。惟桑园远不及日本土壤之力,以致产丝量亦有影响。日本每百斤鲜茧产丝十七至十八斤,我国只十斤至十一斤。以上是否准确尚待考定”。落款:“建丞”,钤白文方印“澄叟”,朱文圆印“湖州”。

图9 竹

图10 莲藕百合

谭建丞一生致力于书画创作,热心为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服务。即使在“文革”浩劫期间遭受迫害,他对艺术的追求也孜孜不改。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历史才还谭先生一个公道,洗去强加在他身上的不白之冤。而他在艺术上也重新焕发出青春,篆刻、书法、绘画、诗词都达到从心所欲不愈矩的地步。这组家乡风物的书画小品,正作于1980至1981年之间,这个时期,谭建丞已进入创作旺盛期,长达七十余年的艺术之路也终于到达了辉煌的顶点。

首先,这组作品笔墨精于传统,写生能力强,集中了谭建丞山水画的各种独特技法与风格。生活中获得的山水风物意象,经过改造的传统画法,在这里融为一体。如《千甓亭》纯用水墨,白描手法绘亭阁、瓦宇、石板、假山、刻石,以线条构成古朴色调;《三癸亭》楼阁勾染结合,笔墨丰富而又对比鲜明;《丝绸之府》是一幅极富生趣的作品,那些描绘蚕宝宝身躯和桑叶叶脉的细线,用渴笔勾出,细柔坚韧,勾画出蚕儿那肥润几近透明的身子和桑叶的鲜嫩,显示出老人驾驭笔墨的高超能力;《鱼米之乡》以设色没骨法画稻田及沉甸甸的稻穗,远处浩淼太湖上,渔船正鼓风起航,一派丰收喜悦的情境;《弁山绝顶》从俯视的角度刻画了江南烟雨中,清远的山水,远处白帆点点,天地自宽,这使人想起谭老的诗句“胸中贮得苕溪水,可抵春江下太湖。”中描绘的气势。特别是《碧浪浮玉》以平远构图,近景有岸堤、垂柳、小桥,山上的茶亭,中景有湖中沙洲,浮玉塔及几叶扁舟,远景为连绵起伏的群山,是一幅抒情意味极浓的文人山水画,再配以赵孟頫题诗。更能表达其青濛画面中包含着的悠远意境。

其次,画中的题款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内容承载了诸多的地方历史、人文风情,它们有的是对这组风物画的解读,如飞英塔、千甓亭、三癸亭、啸石及古桧的历史文化介绍;有的是作者寓理于情的抒写,如对千年古塔将要修葺的感慨;如希望湖笔制作精益求精的箴言;藕粉生产要注重宣传、打响知名度的建议;家乡蚕桑产量、产丝量与日本存在差距的客观分析等。作者语言亦文亦史,亦庄亦谐,寄托感触深,是谭先生传承家乡文化的责任感和作为一名文人的担当意识的体现。同时,谭老精妙的行楷书法更具艺术特色。谭建丞的书法,以颜筑基,以欧去俗,自认为篆、隶两体不若行楷,兼采百家,自成格局。其书法骨力非凡,端庄凝重。秀拔清刚的行楷,以这类尺牍般小字为最佳,“金石味”中又泛出“书卷气”,自成一格,为书中极品。

此外,在这组书画作品中发现,谭老喜爱用“吴兴谭氏”、“湖州”、“苕上人”、“澄”、“澄园叟”、“苕上澄园”、“澄翁金石”、“澄叟”、“澄庐”、“澄翁”等印章,不仅体现了老人对故土的挚爱,更是独具艺术欣赏性。世人论谭老多推书画,而他自己每称对篆刻用功最勤。在《澄园印存》卷首有《自述》一篇:“回忆童年好嬉,往往取硬年糕切为印,搏泥巴以为钮。稍长,则交游者多金石家……抗战中蛰居海上,则交游者若赵叔孺、黄葆戊、张葱玉、吴东迈等,眼界日扩。中与邓君粪翁为最契,喜其刻画大气磅礴,殆亦性之所近乎。”综观《澄园印存》,果多缶庐与粪翁气韵,沉雄朴厚,又挺秀有致,刀味,笔味并存,工整而不显板滞。

谭建丞别号“澄园”,又自号“澄翁”。1930年,民国名人张静江赠与谭建丞一幅对联:“江山澄气象,冰雪净聪明。”谭建丞觉得其中的“澄”字是非常切合自己内在追求的一种澄明的境界。谭建丞的出生地——吴兴,山水清远,物阜民丰,名人辈出,“江表大郡,吴兴为首。”谭建丞生于兹,长于兹,终老于兹,他对这片令人魂牵梦绕的土地怀着一种深深的热爱,他心中的故乡,就是那一片澄明境地。谭建丞像大树一样扎根于吴兴这片土壤,热心为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服务。他积极、深入而自然地参与了这个地方的历史、生活和文化,仔细呵护着地方历史文化的独特宝藏,并且以一种文人的心怀憧憬着更美好的未来。

谭建丞去世已经有二十年,他在诗、书、画、印的天地里默默耕耘了一个世纪,百年历史的沧桑在他的艺术中留下了生命激荡的印迹。他倚弁山、提湖笔、沾苕水,写出了无愧于吴兴清远山水的中国文化精神。“乌程耆宿,光耀吴越”。④他的卓著成就会像家乡的苕溪水一样源远流长。

注释:

①俞剑华《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4月,第1511页。

②(明)董斯张《吴兴备志》二十四卷,第16页。

③(清)张燕昌《羽扇·谱扇品》别集卷58,昭代丛书,吴江沈氏楷堂藏板,光绪二年(1876年)。

④1995年谭建丞先生百岁华诞庆贺会,海内外文化名人刘海粟、刘开渠、王朝闻、王伯敏、刘江、陆俨少、陆抑非等先生联名前来相贺,“乌程耆宿,光耀吴越”是贺词之一。

(责任编辑:刘昱)

图11 鱼米之乡

图12 丝绸之府

猜你喜欢

方印吴兴白文
荒率秀润
浙江吴兴:四好农村路为乡村振兴架起“最美走廊”
到处皆诗境 随时有物华
——走进陈半丁花卉画
赵孟頫《吴兴赋》(局部)
明颜书《争座位帖》拓本
漫画五幅
白裤瑶服饰图案之析
哈尼族“老关工”白文达二三事
十个骨灰盒
怪僻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