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毛泽东的革命战争理论

2016-03-23尉红梅

关键词:革命战争理论

尉红梅

(山东省茌平县委党校 教研室,山东 茌平 252100)

试论毛泽东的革命战争理论

尉红梅

(山东省茌平县委党校 教研室,山东 茌平 252100)

摘要:在中国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将古今中外的军事理论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创立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战争理论。这一理论,揭示了革命战争的本质,系统地概括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意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的革命战争理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毛泽东;革命战争;理论

革命战争年代必须以革命战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如果没有斗争,没有反抗,就不会有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的解放,因此,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战争理论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毛泽东,在中国革命长期伟大的实践中,将古今中外的军事理论与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革命战争理论。这一理论,揭示出革命战争的本质是依靠人民群众,革命战争的形式是武装斗争,革命战争的道路是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毛泽东系统地概括了革命战争的战略与战术,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内涵。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于一个相对富裕的农民家庭。家庭条件的相对优越,使他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并由此养成了同情关心劳动人民的美好品德。此时,毛泽东的斗争思想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自发性。当毛泽东逐步接受了新的知识,特别是与马克思主义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后,毛泽东逐步形成了系统化、科学化的革命斗争思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由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还不能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致使党领导的武装夺取城市的起义不断失败。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深怀忧国忧民情怀,敏锐地观察世界形势,深刻地洞察当时的国情,总结起义的失败教训,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1](P547)的伟大理论,要求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利用手里的枪杆子,战胜武装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从而形成了指导我党革命斗争的正确理论。可以说,离开毛泽东的个人修养,及其洞察世界的能力,其正确的革命战争理论就无法形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表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任何思想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其所处的时代环境,毛泽东的革命战争理论也不例外。毛泽东生活的旧中国,对内没有适合国情的民主制度,对外未能保持民族发展的独立,即一方面深受内部封建制度的压迫,一方面深受外部帝国主义的压迫。换言之,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独立发展之间的矛盾;第二,国家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此背景下,广大的爱国知识分子不断寻求不同的救国道路,但实践证明,改良的道路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中国共产党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借鉴俄国的革命实践,得出了中国必须用武装的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出苦难境地的结论。新的形势迫切要求形成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科学的斗争思想,这一历史重任,理所当然地落在了毛泽东身上。从这一意义上说,毛泽东革命战争理论的形成,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将古今中外的军事理论与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战争理论,最终引领中国革命走向了辉煌的胜利。

毛泽东提出了流动作战的军事理论。毛泽东指出,敌人武器装备先进,我军武器装备落后,敌我强弱悬殊的背景,决定了我军的作战特点就是没有固定的阵地,体现出鲜明的流动性。毛泽东指出:“红军对外作战的基本要求是保持原有的作战方向,并要求全体作战人员服从原有的作战方向”[2](P228),“根据红军基本的作战方向对具体的作战日程进行规定,要求作战人员不能具有不切实际的作战想法,不能不切实际地制定不符合作战要求的长期作战计划”[2](P29)。

毛泽东指明了游击战的发展方向。毛泽东认为,当我军在数量和技术上较之敌人相差甚远时,游击战是我军在战斗中必须坚持的作战方针。毛泽东赞成游击战,但反对游击主义。从运动发展的观点出发,毛泽东指出:“在日后的发展中,如果红军的作战技术和作战组织条件发生变化,需要实现红军建设发展的与时俱进,并对红军作战的流动性以及建设发展进行全面的关注。”[2](P232)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总结了游击战争战略:“在防御战中的进攻战要实行灵活性、组织性、主动性、计划性的作战计划,实现持久战建设和内线作战的全面发展,并要建立相关的作战根据地、战略防御措施和战略进攻措施。”[1](P407)

毛泽东提出了运动战的军事理论。运动战指的是在正规兵团长的指挥下,专注外线战役的进攻战,也包括为了进攻而采取的具有运动性特征的防御运动。运动作战的主要特点是其进攻性与流动性,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1](P497)。在运动战中,走是摆脱被动掌握主动的重要法门。毛泽东指出:“以战役或者战斗上的外线进攻战作为基本内容的运动战,必须包括具有辅助作用的作战阵地,在具有作战阵地的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防御和退却机制,从而充分执行作战计划。”[1](P498)毛泽东坚决反对当时流传的运动只是向后的运动,没有向前的运动和有进无退的拼命主义的错误思想,由此澄清了人们对于运动战的误解,指明了运动战与游击战的必要性。

毛泽东提出了人民战争的伟大军事理论。战争是敌对双方力量的对峙,渗透着双方人力、物力和技术的抗衡;而人心之向背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是其中起决定作用的重要因素。抗日战争时期,无论在经济实力还是武器装备上,日本都大大优于中国,但中国也具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地大物博,人多兵多。毛泽东指出,在抗日战争中,我们不仅要充分发挥武器的作用,更要充分发挥人力的作用,武器是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绝不是最为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在战争中,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是人力与物力。毛泽东指出,民众才是获取战争最后胜利的最深厚的伟力,人民军队必须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战争参与性,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作用。毛泽东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2](P136),“只要我们能够充分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信任并依赖群众的力量,我们就能够超越任何障碍和战胜任何困难,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3](P1260)。

中国的革命战争是在中国境内发生的,有其特殊的主体,因此,其在具有一般战争规律的同时,也有着独具特色的战争规律。可以说,不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就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毛泽东高度重视马克思的革命斗争理论,认为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离开武装斗争,中国的任何问题都不能解决。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策略不是少数人坐在一起凭借语言的交流产生的,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斗争中产生的,即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策略需要在革命实践中产生。”[2](P262)毛泽东指出:“不了解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就不能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就不能引导中国革命战争走上胜利的途径”[2](P172),“苏联的战争经验对于我国作战策略来讲虽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我国实际的红军作战策略需要根据以往的革命战争经验以及现阶段战争发展情况制定,苏联的作战经验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意见”[2](P115),“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1](P491),“在这种态度下,对于马克思理论基本原理的研究,要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研究,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3](P801),“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根据社会实际发展创造出来的理论,是经过历史长时间发展考验的。我们如果仅仅读了他们的著作,但是没有进一步地根据他们的理论来研究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没有企图在理论上来思考中国的革命实践,我们就不能妄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2](P814)。毛泽东认真学习马克思的革命斗争理论和俄国革命的成功经验,从中国实际出发,对中国社会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深刻把握了中国国情,由此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的革命战争理论,从而指引中国革命走向了最终的胜利。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革命战争的时代背景,催生了毛泽东的革命战争理论。因此,对于毛泽东革命战争理论的独特价值,我们要根据其产生的不同的时代背景,做出相应的具体分析。

国内大革命时期,毛泽东认真总结了北伐战争和三大起义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当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帝国主义统治薄弱等相关特点,创造性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斗争道路。这一道路,指明了中国革命的依靠力量、斗争形式与战略阵地等,使中国革命力量一步步走向了成熟和强大,最终取得了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革命战争理论得到了成功的验证。毛泽东的持久战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和策略,囊括了他此期革命战争理论的基本内容。在毛泽东革命战争理论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终彻底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赢得了中华民族的全面独立。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根据革命对象的改变,对蒋介石发动的内战,采取了“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作战方针,以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毛泽东指出:“人民得到的权利,绝对不允许轻易丧失,必须用战斗来保卫。”[3](P1127)“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支持下,对现阶段国际和国内的发展形势进行了估计,掌握了一切关于内外攻打的技巧”[3](P1245),运动战的提出即是明证。在毛泽东革命战争理论的引领下,中国人民最终打败了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面胜利,由此开启了中国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之门。思想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没有正确的理论,就不会有正确的行动。新中国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对新中国进行的经济封锁、政治孤立,以及对新中国周边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严重威胁着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此形势下,毛泽东的革命战争理论,对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具有重大的指引作用。

总之,毛泽东的革命战争理论,在理论上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斗争学说,在实践上指导了中国革命,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具有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合理学习借鉴毛泽东的革命战争理论,有助于我党与时俱进,更好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 韩玺吾E-mail:shekeban@163.com

On Mao Zedong’ s Theory of Revolutionary War

Wei Hongmei

(TeachingandResearchOffice,PartySchoolinChipingCounty,ShandongProvince,Chiping252100)

Abstract:In the long-term practice of revolutionary struggle of China,Mao Zedong had combined the military theory at all times and in all countries with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Revolutionary War,and puts forward the unprecedented revolution thought.This theory reveals the essence of the revolutionary war,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people’s war,and enrich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Marxism.Mao Zedong’s theory of revolutionary wa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victory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Key words:Mao Zedong;revolutionary war;theory

收稿日期:2016-02-16

作者简介:尉红梅(1982-),女,山东茌平人,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 (2016)04-0090-03

猜你喜欢

革命战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革命战争年代的清华地下党员名单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缅怀革命战争时期我的几位好领导
理论宣讲如何答疑解惑
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邓小平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的理论与实践
美军两栖作战理论溯源
张云逸在中国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中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