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阳市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治安问题

2016-03-22唐硕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德阳市城镇化犯罪

唐硕

(德阳市公安局 四川德阳 618000)

德阳市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治安问题

唐硕

(德阳市公安局 四川德阳 618000)

城镇化进程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社会治安问题。以德阳市为例,根据2000-2015年城镇化发展和社会治安形势有关数据,从“积极的主体事物也会派生消极因素”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可见一斑。德阳市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派生出的消极因素对社会治安构成诸多影响。对此,应有针对性地从以下方面优化社会治安环境:坚持协调发展理念,筑牢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物质基础;重构价值规范体系,夯实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根本保障;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体制机制;构建现代警务机制,做实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方式手段。

德阳市城镇化;社会治安;问题研究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轨道,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缩小城乡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随着人口流动加快、社会变迁加剧,加之社会治理和防范机制的滞后,不断衍生出大量诱发、滋生犯罪的因素,社会治安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本文选取德阳市为研究对象,运用2000-2015年城镇化发展和社会治安形势的有关数据,进行相关关系和规律特点分析研究,力图探究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良性社会治安环境之路。

一、城镇化与社会治安形势概述

(一)对城镇化和社会治安形势的基本认识。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聚集、城镇规模扩大以及由此引起一系列经济社会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迁。从经济结构变迁看,城镇化过程也就是农业活动逐步向非农业活动转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从社会结构变迁看,城镇化是农村人口逐步转变为城镇人口以及城镇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农村扩散的过程;从空间结构变迁看,城镇化是各种生产要素和产业活动向城镇地区聚集以及聚集后的再分散过程。

“治安”,在我国古代是指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现代意义的治安即社会治安,是指符合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由法律规定,国家所维护的一种社会秩序。笔者认为,社会治安形势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社会治安在刑事治安案事件、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等方面呈现出的动态性特征。

(二)德阳市城镇化发展总体概况。

近年来,德阳市抓住国家加快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和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成德同城化战略的战略机遇和政策支撑,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截至2015年末,德阳市城镇人口达170.3万人,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8.47%,比2000年末提高16.73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78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63个百分点(如图1)。从全省21个市(州)城镇化水平看,德阳市城镇化率比成都低23个百分点,比攀枝花低16.2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位。德阳市城镇化率虽然较16年前有了较大提升,但与全省前两位市(州)相比差距较大,在全国也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从城镇人口、空间形态标准来看,德阳市整体上已进入到初级城市型社会;但当前德阳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1.09%,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之间存在着17.38个百分点的差距,城镇化速度与质量还不完全匹配。

图1 德阳市2000-2015年城镇化率(单位:%)

(三)德阳市社会治安基本情况。

从2000年至2015年的十六年间,德阳市刑事犯罪在动态变化之中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目前社会治安大局总体平稳,但一些方面性、局部性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依然存在。从刑事发案的绝对数看,2015年共立刑事案件18324起,较2000年上升26.95%,十六年间年均增长1.68个百分点;较2005年上升36.5%,近十年年均增长3.65个百分点;较2010年下降4.89%,近五年年均下降0.98个百分点(如图2)。

图2 德阳市2000-2015年刑事发案量(单位:起)

从重大案件发案和公众安全感来看,八类暴力案件由2000年的1609起大幅下降至2015年的374起,降幅达76.76%,充分说明了德阳市社会治安处于可控状态;2015年全市群众对平安建设综合评价81.6分,公众安全感满意率达93%,且均呈现出逐年提升态势,也说明了德阳市社会治安得到了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客观公正地反映了社会治安形势。从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突出因素看,多发性侵财案件历年来居高不下,平均占刑事发案总量的84.72%,其中盗窃和诈骗呈较为明显的增长态势(增幅分别为46.95%、66.63%);涉毒案件呈现上升势头,2015年全市毒品案件立635起,较2000年增长243.24%;经济犯罪大要案件增多、涉案金额大幅度上升。

二、城镇化进程中诱发社会治安问题的“三维”分析

现代犯罪学理论表明,任何犯罪行为都是社会问题的体现[1]。因此,对社会治安形势的研究就应该从经济、社会、文化的宏观领域去寻找原因,而不能仅仅局限于犯罪构成的分析。

(一)经济维度:经济转型滋生犯罪因子。

1.经济快速增长诱发刑事犯罪。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转型和改革主要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然后不断地扩展并强有力地推动其他领域转型。自2000年以来,德阳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相继突破400亿元、900亿元,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05.1亿元,相当于2000年的6.8倍,人均GDP也是2000年的7.3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德阳市和全国、全

省其他城市一样,仍然处于市场经济尚未成熟完善的社会转型时期,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高度聚集、快速流通的同时,也刺激和强化了人的功利意识,刑事犯罪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出现增长现象,主要表现在2009年年均约1.31万起立案数,上升至2010年后的年均约1.76万起(如图3)。近五年刑事案件立案数已达到十六年间刑事犯罪的相对高位水平,但较为客观的反映了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下的社会治安基本状况。

2.产业结构调整引发不稳定因素。经过多年积累和嬗变,德阳市形成了装备制造、食品、化工、医药、建材等支柱产业,三次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为13.0:58.6:28.4。尽管如此,还存在传统优势行业发展动力不足、转型升级压力巨大、龙头企业普遍疲软、中小企业生存困难等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成长型产业和先导型服务产业需要加快培育。在此过程中,势必会加快淘汰落后、过剩产能的速度,破产、倒闭、被兼并、改制的企业较多,劳动力供需失调带来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不断凸显,加之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难免成为诱发社会矛盾的“触点”,并导致职工聚集、上访等行为发生。如近年来发生中国二重、二重重装债务重组等引发职工聚集、到省上访等社会不稳定因素。

3.收入差距加大衍生“补偿”行为。从历年经济产业布局来看,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小。由此产生的直接影响是劳动人口被排斥在经济生产之外,劳动力大量过剩使得失业人员增幅较大,进而产生巨大的收入差距。从2000年至今,城乡收入差距虽然呈现逐渐缩小态势(如图4),但加上由于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养老、工伤、失业保险等方面城乡社会保障的差异,导致实际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相对剥夺理论认为,收入差距的扩大将导致社会摩擦的增多,弱势群体可能会寻求包括犯罪在内的手段去补偿因其自身低收入状况所产生的被剥夺感。就犯罪类型来看,刑事案件中盗窃案件的比例从67.43%小幅波动后一路上升至8.06%。再加上抢劫、抢夺和诈骗等刑事案件,侵财型犯罪已达到总刑事案件的84.72%;就犯罪主体来看,农民工在刑事犯罪中的比例有所增加。

图4 德阳市2000-2015年城乡收入差距

(二)社会维度:城乡一体触发城市犯罪。

1.人口大流动使社会治安趋向复杂化。城镇化进程中,人口的大流动,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但也使城市社会治安趋于复杂化。例如,2009年是德阳市灾后重建的关键一年,重建项目多、规模大,资金、物资、人员大量融入德阳,全市共投入重建资金1400亿元,外来人口急剧增加,仅绵竹一地就达10万余人,随之对各类违法犯罪产生了“吸附效应”,给社会治安带来空前压力。这些进城务工群体,因原有的社会联系纽带被割裂,常以家乡地域为标准聚集在一起,看到城市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心理上产生极大落差,一旦时机成熟,“个体犯意”极易逐渐演化为集体触犯法律行为[2]。据统计,2009年抓获的外省作案人员占作案成员总数的比例,比2006年增加7.4个百分点。

2.治理方式简单化给违法犯罪留下空间。城镇化建设彻底打破了原本相对静止、封闭的社会形态,传统的社会管理理念和方式在一定时期仍未改进,于是与变革的社会形态产生了管理上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对城镇化进程中已经出现及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认识不够、反应不快,有的甚至不大愿意去面对;在问题大量集中出现并造成严重后果时又采取极端化、简单化的方式去处理。这些往往成为激化社会矛盾的导火索和潜在违法案犯罪的诱因[3]。前几年,因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撤乡并镇、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发的违法犯罪和群体性事件就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同时,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过程中,管理往往滞后于开发,治安管理上的“盲区”增多,使得居民区处于失控状态、城郊结合部大量增加,在一定时期成为了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发地带。

3.高新技术迅猛发展诱发犯罪手段智能化。现代科技手段在经济运行和管理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而在管理、监督体制尚未健全的时期一些不法分子在贪欲的驱动下,以经济利益为主要指向,采用电脑网络、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将犯罪的黑手伸向了经济领域。近年来,德阳市网络传销、电信诈骗等经济犯罪案件增多,犯罪手段向智能化、科技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如分析德阳市查获的多起信用卡犯罪案件,其作案手段不断翻新,专业团伙及人员作案增多。同时,新兴的资本市场犯罪逐步显现,“涉众型”经济犯罪层出不穷、花样翻新。仅2015年就立案41起,涉案群众1.1万余人,涉案总金额16万余元,且侦破难度较大,善后处置困难,影响社会稳定。

(三)文化维度:多元文化格局撼动原有价值体系。

1.道德观念缺失导致行为“失范”效应凸显。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展开,传统的“礼义廉耻”、“重义轻利”等道德信条遭到冲击,信仰道德和价值体系处于快速变化的状态。此时,人们变得不受束缚,被抑制的渴望和冲动开始无限制地释放,而新的价值体系尚没有完全成熟或有序构建,一部分人由于社会一般准则和道德观念缺失,难以做出准确的行为期待,行为“失范”效应便逐渐突出,成为了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内在动因[4]。

2.不健康文化的侵蚀滋生社会治安顽疾。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在吸收世界各国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技术、管理方式和社会文明的同时,一些不健康甚至腐朽的东西也随之侵入,一些人在纷繁复杂、五光十色的现实生活面前,经不起诱惑和考验,是非不明,良莠不分,一味追求腐朽的生活方式,蜕化变质为社会的畸形人。如传播严重政治性问题的书画报刊和音像制品,宣扬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的出版物,以及一些不法分子进行“制黄”、“贩黄”活动等势头日趋蔓延。

3.物欲的膨胀刺激追逐利益不择手段。市场经济的利益最大化原则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但也刺激了极少数人的“物欲”、“私欲”膨胀。在高额利润驱使下,有的不法分子甘愿以身试法,采取多种方式发展吸毒人员,特别是一些无业闲散人员转变为零包贩毒的违法人员,形成了复杂的销售链条。同时,还呈现出新型毒品快速发展,吸食人群低龄化,制、贩、吸于一体,外流贩毒问题突出等特点,毒品犯罪正在成为社会治安的主要乱源。近年来,德阳市涉毒案件呈大幅上升趋势(如图5),2015年立毒品案件635起,比2000年增加2.5倍;抓获犯罪嫌疑人657人,比2000年增加6倍。全市现有登记在册管理的吸毒人员12836人,比2000年增加8.7倍。

图5 德阳市2000-2015年毒品案件立案数(单位:起)

三、城镇化进程中优化社会治安环境的战略对策

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治安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制定和实施维护社会治安大局平稳的战略举措,努力减少经济社会发展的负效应,最大限度地堵牢社会治安问题滋生源头,最终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进行。

(一)坚持协调发展理念,筑牢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物质基础。

1.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紧紧围绕将德阳建设成为成都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北部新城的城市定位,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以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全面提高三次产业的水平和效益。加快推进德阳与成都、中心城市与卫星县城的协同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加快市域一体化建设,加快城市交通干线建设,为全域城镇化奠定坚实基础。以成德同城化为突破,积极融入成都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发展,着力塑造要素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2.推动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程落户,着力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士兵返乡创业。推进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二)重构价值规范体系,夯实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根本保障。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挥作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上,着力夯实精神文明根基,以推动社会治安呈现出积极可喜的局面。要在大力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坚的同时,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培育良好社会风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文化服务体系、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

(三)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体制机制。

实践证明,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出路所在。要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抓住“关键少数”,强化各级领导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政治责任感。充分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优势,把各部门、各单位的力量综合起来,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针,不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迈向纵深。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工作重心向基层倾斜,切实解决基层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基层落地生根。

(四)构建现代警务机制,做实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方式手段。

1.健全社会治安风险点防控分析研判机制。完善社会风险隐患排查、风险评估等常态维稳研判制度,加强各类治安要素管理力度,抓牢重点人员、重点部位、网络舆情等重点领域控制,提升情报信息主要警务工作质效。

2.健全重点领域犯罪侦查工作机制。围绕暴力犯罪、侵财犯罪、经济犯罪、涉毒犯罪、“食药环”违法犯罪等影响社会治安形势的重点领域,加大侦破打击工作力度,着力在净化社会治安环境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

3.健全社会治安防控机制。织密“地面防控网”,深化网格化巡逻防控网,切实增强社会治安控制力。织密“空中防控网”,加大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密度。织密“虚拟社会防控网”,做到对影响社会治安类网络舆情“早发现、早引导、早控制、早处置”。

[1]曹 飞.我国刑事犯罪的灰色关联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2]金伯中.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犯罪问题研究(上)[J].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5).

[3]王银梅,李 龙.简论城镇化及背景下的违法犯罪问题[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4,(6).

[4]王小飞.我国城镇化运动的犯罪学思考——以三种犯罪社会学理论为视角[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1).

On Social Security Problems in Urbanization of Deyang City

TANG Shuo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drive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and also brings a lot of social security problems.This paper takes Deyang city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data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ecurity situation from 2000 to 2015.From the point of view that “positive subject also derives negative factors”,it analyzes various impacts made by negative factors which are derived from economic,social,cultural development in Deyang city urbanization.Therefore,the following measures are recommended to optimize the public security environment:adhering t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and building a strong material foundation to keep stability,reconstructing value criteria system and safeguarding social order,impelling overall control of social order and perfecting stability mechanism, establishing modern police affair and adopting approaches to keep stability.

Urbanization of Deyang City;Social Security;Research of Problem

D035.34

:A

:1674-5612(2016)04-0080-07

(责任编辑:吴良培)

2016-04-07

唐 硕,(1986- ),男,四川威远人,四川省德阳市公安局民警,研究方向:社会治安。

猜你喜欢

德阳市城镇化犯罪
多彩活动 浸润成长——四川省德阳市青衣江路小学校
德阳市金兴农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Televisions
环境犯罪的崛起
德阳市金阳农机物资有限责任公司 德阳市金兴农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德阳市地下综合管廊及配套工程(一期)建设项目PPP模式应用
家乡的城镇化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