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庄严法相 心性理趣
——嘉兴博物馆藏佛教文物赏析

2016-03-22刘云峰

收藏家 2016年6期
关键词:波罗蜜经文佛经

□刘云峰

Liu Yunfeng

庄严法相 心性理趣
——嘉兴博物馆藏佛教文物赏析

Appreciation of Buddhist Cultural Relics Stored in the Jiangxing Museum

□刘云峰

Liu Yunfeng

Jiangxing is home to many eminent monks and lay Buddhists during millennial Buddhist history. There are also numerous historical sites of Buddhism. The article introduces Buddhist cultural relics that has been handed down or unearthed in Jiangxing and are stored in the Jiangxing Museum.

公元前六世纪,释迦牟尼在古代南亚次大陆北部地区创立的佛教,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年)传入中国。三国吴赤乌年间西域僧人康僧会创立的海盐金粟寺,为江南最早的佛寺之一,因此嘉兴成为江南佛教流传最早的地区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频繁,江南一带偏安一隅,佛教盛行,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其后嘉兴“民物渐繁,文明日盛,平素信仰佛教,多以薪葬”①,说明佛教在嘉兴民间已广为流传。在嘉兴一千多年的佛教历史中,诞生了唐代灵光寺法相法师、宋代真如寺长水法师、灵光寺皓端法师、明代楞严寺紫柏大师(真可)、民国时期的太虚法师、弘一法师(李叔同)、居士范古农等名僧和居士,留下了“七塔八寺”(一般指三塔、东塔、壕股塔、真如塔、铜官塔,精严讲寺、楞严讲寺、东塔讲寺、茶禅寺、天宁教寺、真如教寺、觉海寺、金明教寺,或以祥符禅寺、水西禅寺替代觉海寺、金明教寺)等众多的历史遗迹。

真如塔始建于北宋嘉祐七年(1062年),重建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重修,后因年久失修,塔刹于1959年拆去,塔身于1970年被拆除。②东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历经兴废,明崇祯十年(1637年)重建,至清乾隆时重修。1968年,东塔全部被拆除。③泗洲塔始建于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明清时期多次重修,文革时期被拆除。④这三个塔被拆除后,塔藏文物均收藏于嘉兴博物馆。嘉兴博物馆的佛教藏品主要由真如塔、东塔、泗洲塔的出土文物以及与“七塔八寺”相关的藏品组成,本文选取造像和佛经中的一些精品作介绍。

造像

“从来修佛果者,六度为先;成佛因者,造像第一。”⑤在中国这个以大乘佛教为主的国家,佛教造像是传播佛法的重要手段之一,历代造立佛像以弘法传道延绵不绝。嘉兴地处杭嘉湖平原,没有石窟造像的地形条件,保留下来的历代造像主要来自寺庙和佛塔的供奉。嘉兴博物馆馆藏造像主要来源于真如塔、东塔、泗洲塔出土以及其他寺庙的调拨征集。

鎏金铜佛立像(图1) 真如塔出土,通高13.2、底座最长4.3、最宽3.5厘米。铜质,通体鎏金。磨光肉髻,额广颐圆,脸庞丰腴,长眉、细目、短鼻、小嘴、粗颈,大耳紧贴两颊。着对襟式大衣,衣袖宽大,衣纹简洁。左手施无畏印,右手自然下垂,跣足立于台座上。台座为束腰式双层莲花座,下接六棱形基座。与大多数造像不同的是,此尊佛像背面平削,从侧面看呈“S”形,造型独特。袈裟样式较为少见,背面的造型更是独具特色,可初步判断这尊佛像年代为唐代。

鎏金铜佛坐像(图2) 东塔出土,两尊,通高11.2、莲花座最长7.5、最宽6.8厘米。铜质,鎏金。一尊佛像头饰螺发,面相圆润,前额宽广,额有白毫,鼻宽嘴小,大耳紧贴两颊。着通肩式大衣,双手合十,结跏趺坐于仰莲座上。身后为葫芦形大背光,背光外缘镂空火焰纹。另一尊佛像头饰螺发,前有肉髻珠,面相圆润,前额宽广,双目圆睁,鼻宽嘴小。着通肩式大衣,双手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于仰莲座上。身后为葫芦形大背光,背光外缘镂空火焰纹。这两尊佛像以前后两片浇铸件铆接,背部都有银锭形缺口,内中空(原先可能塞有经卷),缺口及以下未鎏金(原先应有盖子)。这两尊佛像由于内中空的原因质量很轻,不可能用于日常的供奉,应该是专为佛塔而造的,从造型及工艺看,有明显的明代特征。

漆金木雕释迦牟尼坐像(图3) 高71.5厘米。整尊佛像为木胎漆金,头饰螺发,肉髻低平。面相丰润,前额宽广,双目细长低垂,鼻梁修长,大耳垂肩,神情静穆慈祥,神态端庄稳重。佛像外部轮廓呈等腰三角形,比例均匀,结构合理。身着袈裟,边褶宽大,复杂繁密的衣褶生动地表现了衣服的质感。佛像双手置于腹前结禅定印,全跏趺坐于裙褶上。佛像雕刻手法简约,造型规整,线条流畅,优雅生动,具明代造像特点。

描金木雕观音坐像(图4) 高39.5厘米。观音发髻高盘,面形长圆,脸相丰腴。法相慈祥庄严,眉间嵌银珠白毫,双目低垂,宽鼻小口,嘴角上扬似微笑,护佑众生神韵自然流露。身着宽袖垂领衣,胸饰璎珞。右腿支起,右手放在右膝上,左腿盘起,左手掌心撑地。此观音坐像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代“石叟”款铜观音菩萨坐像极为相似,身躯造型完美,制作精细,造型端庄,比例匀称,体态优美,神态安详,犹如仕女形象,具有明显的世俗化特征和明代造像特征。

图1 鎏金铜佛立像

图2 鎏金铜佛坐像

图3 漆金木雕释迦牟尼坐像

鎏金铜药师佛坐像(图5) 高21厘米。铜质,通体鎏金。头上遍布螺发,肉髻高隆,且饰有髻珠。面形长圆,前额高广,额有白毫,细眉高鼻,眼睑微垂,目光下敛,笑容慈祥,颈画三道肉纹。身着双领下垂式袈裟,内着僧祇支,腰系束带。左手于腹前结禅定印,右手作施胜印,结跏趺端坐,为药师佛的重要标识。其躯体挺直,肩胸宽厚,整像形体硕大,材质厚重敦实。这尊药师佛像为明代中原佛教造像的典型样式,衣纹铸刻也以中原写实技法为主,衣缘处錾刻繁复缠枝花纹,衣纹曲走流回自然,凸显衣料的质感。本尊造像是一件风格独特的汉传佛教造像精品。

鎏金铜佛坐像(图6) 泗洲塔出土,通高3.1、莲花座最长1.8、最宽0.8厘米,重10克。铜质,通体鎏金。头饰螺发,肉髻高耸,宝珠顶严。面相方润,前额宽广,额有白毫。五官端正,双目微睁俯视作内省状,鼻梁挺直呈三角状,双唇紧抿,大耳紧贴两颊。着袒右肩式袈裟,不表现衣纹,仅以边缘饰连珠线来表示织物的存在。左手结禅定印托钵,右手抚右膝上,掌心内向作触地印,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式的束腰莲花座上。莲花座下缘有一圈连珠纹。这尊佛像具有明显的藏传佛教特点,像虽小却也难掩精美。时代应为清代。

鎏金铜菩萨坐像(图7) 精严寺拨交,底径8.8、高15厘米。铜质,除头发外通体鎏金。面短宽丰圆,低头略侧,嘴微张。梳盘顶髻,赤身披袒,右肩袈裟,颈画三道肉纹,挂串珠,套臂钏、手镯,束腰下着裙裤,右臂上弯,掌心向左,左手施说法印。赤足一腿盘起半坐于仰莲座上,另一腿弯踏荷叶底,荷叶底圈有刻文“胡父明作”。时代应为清代。

图4 描金木雕观音坐像

图5 鎏金铜药师佛坐像

图6 鎏金铜佛坐像

荚苎木胎接引佛立像(图8) 高26厘米。佛高肉髻,满饰螺发,前额宽广,面相方润,细眉高鼻,额有白毫,双目睁开,平视前方,大耳饱满。身着袒右肩式袈裟,衣纹简洁有褶皱,左手施禅定印,右手结与愿印,跣足立于台座上。台座为覆莲座,上下缘各有一圈连珠纹。莲瓣做工精细,饱满肥硕,头部饰有卷草纹。此件佛像比例法度严谨,具清康熙宫廷风格。佛像采用荚苎工艺,既保持木雕的纹路细腻、又使造像更具有神韵。“荚苎”工艺是一项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制作考究,质量上乘。它世代相传,是民间工匠长期积累出的一种独特的装饰技艺。其整个制作过程全是手工操作,因此技术要求相当高,在取材和用料上十分讲究。荚苎的成品主要用于佛教造像等,具有经久不蛀、光泽润亮、不开裂、不变形的特点。

漆金铜释迦牟尼立像(图9) 高19.5厘米。铜质,通体漆金。葫芦形螺发肉髻,宝珠顶严,面相方圆,前额宽广,眉间嵌银珠白毫,下颌饱满,两颊丰腴,肩宽背阔,五官端正,双目微睁,高鼻,鼻梁窄且直,颈画三道肉纹。上身着半披式袈裟,衣角包于右肩,錾刻有精美的莲花纹,下身着裙。胸口有“卍”字,左手施禅定印,右手结与愿印,跣足立于莲花台上。莲台主体由三层高浮雕仰莲瓣构成,座基无纹饰。此尊佛像精雕细刻,从衣纹等处可以看出具有明显的乾隆时期铜佛造像风格。此尊佛像曾为张乃燕所藏。张乃燕,字君谋,张静江之侄,先后任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教授,曾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江苏大学及中央大学校长,在史学方面颇有研究,著有《世界大战全史》,包括《希腊史》、《罗马史》等。

佛经

佛经在传译过程中,主要被记录在纸上,形成写本佛经和刻本佛经两种主要形式。嘉兴博物馆的佛经主要来自真如塔和泗洲塔出土。从年代上看,除少量为明代外,其余均为清代。从记录方式来看,除少部分为刻本佛经外,其余大部分为写本佛经。

写本佛经

写本佛经中,《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数量最多,约占总数的将近一半,其次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和《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写本佛经书法良莠不齐,大部分都有落款。佛经后的题文,或记述修塔事宜,可与史料相互印证甚至弥补史料的不足;或题发愿文,寄托写经者祈求全家幸福、子孙昌盛、日日进财等美好祝愿,也反映了明清时期佛教世俗化的特点。

在嘉兴博物馆馆藏写本佛经中,泗洲塔出土、年代为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的写本佛经数量很多,对修塔之事多有描述,说明泗洲塔可能在此年经历过落顶大修。但据《嘉善县志》中泗洲塔的修缮记录,“正德间,有头陀僧断臂募修泗洲塔。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邑绅陆荣登等重修泗洲塔。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僧清辉募修泗洲塔。道光十六年(1836年),僧嘉宾募修泗洲塔。咸丰十年(1860年),发逆蹂躏,佛殿僧寮俱遭劫火,惟泗洲塔孑然独存。光绪元年(1875年),重修泗洲塔。”⑥其中并无顺治十七年的修缮记录,其它史料中对此也并无记载,唯一可对此事加以验证的是同为泗洲塔出土的一块檀香木记事牌,其上墨书“雍正十二年(1734年)十月二十二日落顶,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初十日未时升顶,阖邑太平。本朝顺治十七年(1660年)重修。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修”。大量清顺治十七年书写的佛经和香牌内容两相对照,可确定泗洲塔曾于清顺治十七年经历过重修,从而弥补史料的不足。

图7 鎏金铜菩萨坐像

图8 荚苎木胎接引佛立像

图9 漆金铜释迦牟尼立像

写本佛经数量较多,作者明确可考。

(一)明文震孟墨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图10),泗洲塔出土。纸高14.5、全卷长(拼接)482厘米,卷轴装。楷书,无栏,经文内容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点画句读。经文后落款:雁门文震孟书,钤“文”朱文方印、“起”朱文方印。

文震孟(1574-1636年),明代官员,书法家。字文起,别号湛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曾孙。生而奇伟,眉棱上指,目光射人,与世所传文信国像无异。年五十始成进士,为熹宗改元之岁,廷对大魁天下。崇祯初拜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卒年六十三,谥“文肃”。书迹遍天下,一时碑版署额与徵明埒。⑦

(二)清顺治十七年钱棻朱书《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图11),泗洲塔出土。纸高9.5、全卷长446厘米,经折装,绸缎襄面,正面中间有签条,无字。经文为楷书,无栏,内容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经文后跋:“大胜浮图肇始于宋,屡葺于明,载更兵燹,日就颓毁,住持照清矢愿鼎新,旦暮拮据,拟以大士诞辰恭安宝顶,余既为文,募缘以助之。今复处书华严净行一品入塔中,与功德共垂不朽云。”落款“庚子(1660年)六月望日奉佛弟子钱棻盥手书”,钤“钱棻”朱文方印、“仲芳氏”白文方印。

钱棻,原名柿人,一作柱人,字此生,后改名棻,一作名芬,字仲芳,号涤山,别号八还道人,嘉善人。明末清初诗人、书画家。钱士晋子,嗣伯钱士升,钱旃弟,钱黯、钱燫父。天启举人。明崇祯壬午(1642年)魁北雍博。从学于魏大中,仕至文渊阁大学士。性颇傲,天才奇特,通经史,工诗,惜全稿散佚。善画山水,近吴仲圭,摹拟子久最为得手,兼写生,近徐文长,书法一波三折,瘦硬饶指间。卒年七十八。⑧

(三)清顺治十七年孙锳墨书《大佛顶手录》(图12),泗洲塔出土。纸高27厘米,卷轴装,卷轴题“大佛顶手录”。楷书,无栏,经文内容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文前有沈瀛、孙锳、任星客的题文。落款“顺治庚子(1660年)六月既望弟子孙锳拜书”,钤白文方印“彦声”,白文方印“孙锳之印”。

孙锳,字圣修,嘉善人。清学者、诗人。孙衍从父,诸生。性嗜学,潜心儒先语录,旁及诸子百家。著有《四书辨疑》、《禹贡广注》、《白榖堂诗文集》。⑨

(四)清顺治十七年任星客墨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图13),泗洲塔出土。纸高20.5厘米,卷轴装。楷书,无栏,经文内容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右上角钤朱文椭圆印起首章“螺顺”,《心经》前题“弟子任星客敬书奉供大胜塔顶”,《心经》后落款“庚子夏五月嘉善任星客书于大胜之清闻堂”,钤白文方印“穹罗氏”,白文方印“任星客印”。

任星客,字右宸,嘉善人。清诗人、画家。以画兰得名。亦工诗。⑩

(五)清乾隆三十二年钱金舆墨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图14),泗洲塔出土。纸高6.1、全卷长15厘米,经折装。楷书,无栏,经文内容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文后落款“大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九月二十日,钱金舆斋沐敬书。二十四日送泗洲塔顶供养。”钤朱文长方印“思罙主人”,白文方印“钱敬之”。

钱金舆,字驾飞,号敬之,又号,嘉善人。清诗人、书画家。附贡生。嗜学工诗,善书画。介休董刺史柴尝与相交,因辑所作入《如兰集》中。⑪

(六)清乾隆四十五年钱楷朱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图15),泗洲塔出土。纸高10.4、全卷长40.5厘米,经折装。行书,无栏,经文内容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文后落款:庚子(1780年)岁五月吉旦奉佛弟子钱楷焚香敬书。丙寅(1806年)六月念五卯时生年三十五岁祈求合家康泰,自身福禄,子孙昌盛,日日进财。

图10 明 文震孟 墨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局部)

图11 清顺治十七年 钱棻 朱书《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局部)

图12 清顺治十七年 孙锳 墨书《大佛顶手录》(局部)

图13 清顺治十七年 任星客 墨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局部)

钱楷(1760-1812年)字宗范,号裴山、棐山,嘉兴人。清官员。钱瑞徵五世孙,钱伦光三世孙,钱汝鼎孙,钱棐子。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选庶吉士,改主事,补户部福建司,曾任安徽巡抚。工汉隶,善山水。颇有廉如、麓台笔意。尝曲试蜀中,遍写所经山水曰:《使东纪胜图》。又有《绿天书舍诗集》6卷。⑫

图14 清乾隆三十二年 钱金舆 墨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图15 清乾隆四十五年 钱楷 朱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局部)

图16 清乾隆四十五年 周镐 墨书《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局部)

(七)清乾隆四十五年周镐墨书《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图16),泗洲塔出土。纸高30.6、全卷长343厘米,卷轴装。楷书,无栏,经文内容为《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文后为“真言曰:唵哆唎哆唎咄哆唎咄咄哆唎莎诃”,落款“信士周镐速求时来福凑,寿筭延龄,并祈子孙昌盛家业隆,吉祥如意。庚子(1780年)夏沐手焚香拜书于藏宝塔中。”钤朱白文方印“彦馨”,白文方印“周镐印”。

周镐(1754-1823年)江苏金匮乏人。清学者、诗人、举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平湖乍浦海防同知。后占籍平湖。著有《课易存商》1卷、《读书杂记》1卷、《随笔杂记》1卷、《犊山诗文稿》10卷等。⑬

从这些佛经可以看出,写本佛经的作者中,文人墨客占了一席之地,可见明清时期佛教已完全世俗化。在馆藏写本佛经中,文徵明曾孙文震孟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尤为珍贵。

刻本佛经

少量的刻本佛经,印板清晰,线条流畅,显示了当时较为成熟的印刷技术。现选择其中几件加以介绍分析。

(一)明嘉靖《阿弥经、天生十善戒经》刻本(图17),真如塔出土。纸高30、全卷长109厘米,经折装。楷体印刷,有栏。经文后有“嘉禾王江泾善友莫普亮劝化十方善信女,各舍资财,刊造大目犍连、血盆宝忏诸品经咒恭入。精严寺印行流通,供养以斯功德,上答四恩,下资三有,祈保各人身终康泰者。善友凌道澄、王江泾善友钟普澄……”;“禀佛遗训,沙弥真桂回施良财,赎此血盆宝懴七部,流通转诵,先酬恩有次利□亲法腊崇高袈沙吉庆者,嘉靖己丑中秋之吉晚翠房识”。尾有墨书:“万历四十年四月本庵梅水坚修裱一样二部”。

图17 明嘉靖 《阿弥经、天生十善戒经》刻本(局部)

图18 明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刻本(局部)

(二)明《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刻本(图18),清顺治十七年装裱,真如塔出土。纸高18、全卷长438厘米,经折装。绸缎襄面,正面中间有签条,上有楷书“大佛顶首楞严神咒”。经文首页有释迦牟尼及二弟子画像,释迦牟尼左手施说法印,右手结禅定印,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迦叶、阿难双手合十左右侧立。经文前印有“刻首楞严咒引”。经文后有四大金刚之一的执伞金刚像,后有墨书:“顺治庚子六月十九日,奉佛弟子朱球处心装修尊咒一卷,宝塔文笔峰中藏万古绵绵。”

嘉兴历史上的七塔八寺,历经战乱、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大都已消失不存。但历经风雨保留至今的佛教造像、经卷等文物,再现了明清时期嘉兴佛教文化的繁荣,无声讲述着这段曾经的辉煌。

注释:

①嘉兴市佛教协会编、庄一拂执笔《嘉兴佛教历代传法大事记・前言》,未正式出版发行。

②吴海红《嘉兴真如塔藏》,《东方博物》第四十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三期,第20-21页。

③《浙江古塔分类・嘉兴・东塔》,《中国古塔通鉴・浙江卷》,未正式出版发行。

④朱殷治、钱俊《浙江嘉善泗洲塔天宫文物》,《东方博物》第三十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一期,第15-17页。

⑤李鼎霞、白化文《 佛教造像手印》,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1月版,第14页。

⑥江峰青编修 《嘉善县志》卷六《寺观》,光绪二十年。

⑦俞剑华编《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40页。

⑧傅逅勒编《嘉兴历代人物考略》,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5月版,第151页。

⑨傅逅勒编《嘉兴历代人物考略》,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5月版,第205页。

⑩傅逅勒编《嘉兴历代人物考略》,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5月版,第207页。

(责任编辑:劳棠)

猜你喜欢

波罗蜜经文佛经
波罗蜜叶片突变体叶绿素含量测定和超微结构观察
经文
协通论视佛经一例
盖经文:一个基层人大代表的日常故事
波罗蜜叶绿素缺失突变体嫩茎转录组分析
《圣经》经文中国化
宿悦书法作品欣赏
佛经音义同形字辑释
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
黑城本《弥勒上生经讲经文》为词曲作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