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
2016-03-22闫旭旭李之旭
闫旭旭,刘 璐,李之旭,曾 涛
(1.安徽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2.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
闫旭旭1,刘璐1,李之旭2,曾涛1
(1.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本文针对生态文明建设评价问题,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分析每项指标的影响程度,并结合八个地区各指标2014年度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最后根据评价指标及分析结果对当地政府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生态文明;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法;评价建议
1 前言
生态文明建设,关键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因此有必要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可以为评价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提供量化依据,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舆论导向,为全社会监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效途径.本文参照2014年度中国各省市生态文明指数排名情况,比较层次分析法对各省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结果,并提出改进措施.
2 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建立,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城市生态文明评价研究内容涉及人、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规模等多方面因素.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水平量化研究上,国内外尚无统一和成熟的方法,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手段.不同学者在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上略有差别.对生态文明建设常用的一些评价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深入掌握和选取适当的评价方法并建立起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每个人鉴于自身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条件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把限制抛开,将所有的评价指标枚举出来进行分析,其中应合并内容相近的指标.然后参考专家给出的评价指标建议,将列出的评价指标进一步筛选,列出适合、简洁、可理解、更具代表性的指标.
具体方法如下:
(一)评价指标的了解可以采用——文献综合分析法.通过网络等手段,可搜集到以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资源理论,生态承载能力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因素中,一些是直接明显的,一些是间接不明显的,这些影响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有诱发的也有积累的.无论是哪种影响因素,都可以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筛选.首先对已有影响因素进行汇总,排除重复和明显不合理的因素,归类后得到定性分析结果.
表1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
(二)对定性分析得到的初选指标,采用定量化分析方法,如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等,利用统计资料、调查资料等一系列数据进行定量化处理,运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作为主导因素,最后形成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模型
3.1问题的分析
考虑到各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其独立性难以保证,多指标的计算工作仍较为复杂.各指标作为主因子,各指标原始变量某类性质的抽象表示,数值无法直接观测.我们决定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层次分析模型研究这些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求出他们的量化数据,从而构造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体系.
3.2层次分析模型
我们考虑到前文获得的21个评价指标过于繁复,对这些指标进行精简,选择9项相对重要的评价指标.
层次分析法分析步骤及结果如下:
1.建立影响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目标层:生态文明建设状况
准则层(一级指标):生态活力、环境质量、社会发展、协调程度
方案层(二级指标):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自然保护区占辖区的比重,地表水资源量,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科技创新指数,生态文明建设投资占GDP比重,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率.
2.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图1层次分析框图
采取的方法是:通过向专家反复询问,针对判断矩阵的准则,其中两个元素两两比较哪个重要,重要多少,对重要性程度按1-9赋值.通过多次咨询专家意见,结合多方观点,填写后的判断矩阵如下:
①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比较判断矩阵:
②方案层对准则层的比较判断矩阵:
3.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对于上述比较判断矩阵,用MATLAB软件求出其最大的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将各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即可得到相应的层次单排序的相对重要性权重向量,以及一致性指标CI和一致性比例CR,见表2
表2层次单排序计算结果
注:λmax为正互反矩阵的最大特征值;CI为一致性指标;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CR为一致性比例,其中:
由此可见,所有五个层次的单排序的CR值均小于0.1,符合.满意一致性要求
4.层次总排序
方案层相对于总目标层的排序权向量为
W=(p1,p2,p3,p4)·W
=(0.3560,0.0586,0.1103,0.0067,0.0104,0.1229, 0.0410,0.1957,0.0964)T
5.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
CI(3)=CI(2)W=(0.00185,0.0046,0,0)(0.4804,0.0636, 0.1639,0.2921)T=0.001181
RI(3)=RI(2)W=(0.58,0.58,0,0)(0.4804,0.0636, 0.1639,0.2921)T=0.31552
CR(3)=CR(2)+CI(3)/RI(3)=0.0126+0.001181/0.31552 =0.0163<0.1
层次总排序通过一致性检验
6.权重排序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的研究,9项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排序(由高到低)如下:
①森林覆盖率:权重为0.3560
②生态文明建设投资占GDP比重:权重为0.1957
③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权重为0.1229
④自然保护区占辖区面积比重:权重为0.1103⑤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率:权重为0.0964⑥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权重为0.0586⑦科技创新指数:权重为0.0410⑧地表水资源量:权重为0.0104⑨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权重为0.0067
3.3评价结果
结合层次分析法的结果,我们将对一些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状况进行评价,根据地理位置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选取浙江、广东、四川、北京、安徽、新疆、黑龙江、福建八个省市进行分析.2014年度9项评价指标的具体数值见表3(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www.stats.gov.cn).
根据层次分析法求出的各指标权重,我们计算出各个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程度综合评价结果为:
表3各评价指标数值
表4评价结果
3.4结论
八个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状况从高到低依次为北京、浙江、福建、广东、新疆、黑龙江、四川、安徽.
①从一级指标来看,生态活力对一个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影响程度是最大的,其次是协调程度,社会发展以及环境质量.可以认为一个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好坏主要受当地的生态活力影响,同时政府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时要兼顾社会发展和协调程度两个重要因素;
②从二级指标来看,最具影响力的仍然是生态活力下的森林覆盖率,同时影响较大的指标还有生态文明建设投资占GDP比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自然保护区占辖区面积比重.我们发现环境质量统领的两项评价指标:地表水资源量和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对评价某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相对作用不大.需要说明的是,生态建设状况与环境好坏存在本质区别,前者包含的是社会人文,自然环境本身以及两者融合在一起的统一和谐,而后者的概念较为狭隘仅包括环境本身质量,环境质量中的这两项指标对评价一个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状况是片面的,故所占权重较小.
③从八个地区的最终评价结果来看:北京依靠其较高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生态文明建设投资占GDP比重两项指标摘得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第一名,助其拔得桂冠的两项指标所占权重也较大,尤其是当地的社会发展水平高度发达,从而影响该地区的生态建设;浙江作为经济大省没有掉队,借助其广袤的森林覆盖面积,雄厚的人均GDP取得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二名;之后福建,广东两地区各自凭借当地的地理优势以及经济优势在生态文明状况紧随第一梯队;值得注意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并没有因为经济落后而被远远甩在最后,反而凭借其较高的森林覆盖率,生态文明建设投资占GPD比重获得较好的评价;排在第六七名分别是黑龙江和四川,两地区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协调程度不算太好,同时成都虽作为四川的天府之国并不能代表全川地区生态建设状况较好;排在最后一位的是中部省份安徽,安徽作为一个经济发展状况居全国中上水平的中部省份,既不具备经济发展的优势,也不具备生态活力、环境质量方面的先天优势,排名最后有其必然原因,希望类似安徽这样的中部省份,能够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投资力度,搞好当地生态环境.
④参照2014年度中国各省市生态文明指数实际排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借助层次分析法求得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顺序与实际各地区的生态文明指数排名并无较大差异,总体说明采用的评价指标以及层次分析法求得的权重是比较合理的.由于采用的是不同的评价体系,数值上的差异较为明显,从而不同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实际差距存在较大误差,需要进一步优化模型.
4 给当地政府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安徽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相对落后.过去,政府在生态治理方面,仅仅考虑投入多少经济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往往忽略了生态环境的耗减,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提到的生态环境成本概念.
我们把生产产品过程中生产资料的消耗及其价值的转移和物化劳动的耗费之和计入生产成本,但由于生态因素难以用货币计量,而忽略了生态环境成本.生态环境成本指生产过程中,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耗费及其价值补偿.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来看,生态环境成本就是指在生态治理过程中,对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的全部费用.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核算需要考虑生态环境成本.
根据生态环境成本以及前文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结果,同时结合收回的167份问卷结果,我们对当地政府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安徽地区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1.既要培养节能环保意识,又要鼓励形成节能环保习惯,让整个社会崇尚环保,自觉维护周边地区的环境.在收回的167份问卷中,我们发现有83.24%的受访者通过步行、自行车、公交车完成出行,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对自家周边环境持不满意态度且未能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同时有36.53%受访者对生态文明知之甚少.这方面的宣传和鼓励有待当地政府加强.
2.既要维持生态活力的固有优势,也要兼顾社会发展和协调程度两个重要因素.当地政府要在稳固生态活力的基础上,加大社会发展和协调程度的改善和进步,三者相辅相成,协调并进.
3.当地政府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投资力度,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稳健发展的同时,搞好生态建设,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
4.生态文明建设治理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成本的影响.经济收益的获得,使得牺牲一部分环境或者造成了更多往往无法察觉的环境资源的浪费是得不偿失的,需要当局者审慎对待政府的拨款,努力权衡治理结果和生态环境成本的利弊,不断改善治理投资方案,使生态文明建设更加节约化,合理化.
参考文献:
〔1〕王文清.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人民科学报),2011,30(5):16-19.
〔2〕刁尚东,刘云忠,成金华.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3(7):61-63.
〔3〕陈关升.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OL].http: //www.cusdn.org.cn/news_detail.php?id =20122 9,2012-07-11.
〔4〕刘伟杰,曹玉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J].林业经济问题,2013(4):325-328.
〔5〕杨桂元.数学建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174-178.
〔6〕周辰,李步青.生态文明指数国际排名中国倒数第二,专家建议环境权写入宪法[OL].http:// 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85927, 2014-12-15.
〔7〕时晓光.绿色会计理论初探[OL].http://www. studa.net/kuaijililun/110822/08440612 -2.html, 2011-08-22.
基金项目: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510378528)
收稿日期:2015年11月10日
中图分类号:Q988;X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2-00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