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题驱动下的网络协作型学习——以化学教育硕士专业为例

2016-03-22葛玉珊庄启亚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116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3期
关键词:网络

葛玉珊,刘 翠,庄启亚(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116)



课题驱动下的网络协作型学习——以化学教育硕士专业为例

葛玉珊,刘翠,庄启亚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116)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学习方式得以产生。文章介绍了在网络协作型学习中,讨论活动的结构及基本流程;在课题驱动下,以化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网络协作型学习为例,对讨论的活动进行了案例展示,指出网络协作型学习的意义。

关键词:协作型学习;网络;课题驱动

一、网络协作型学习的背景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不断为大家所熟知,即借助于网络进行学习,它不仅是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而且使教育观念、模式得到转变。

围绕某一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是研究生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查阅文献-写论文”这一研究方式,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研究生来说,他们能利用网络工具主动地获取知识,但长此以往,容易感觉学习枯燥,进而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因此,将传统课堂学习方式与网络学习方式相结合,让学生以团体形式进行学习,能够促进学习者的学习——网络协作型学习。

二、网络协作型学习

裴新宁在《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一书中,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方式,将学习分为探究型学习、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3种。其中,网络协作型学习是指由学习者构成的团体,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彼此之间通过网络学习交互工具(QQ、博客等)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

网络协作型学习过程中,多个学习者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释和分析,这些不同的观点能够深化对问题的理解,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Wang,Anstadt,Goldman指出网络协作型学习的优点有:1.激发所有成员积极参与;2.参与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增进小组成员的交流;3.每位成员能发表自己感受和想法,培养成员的协作能力。

三、以课题为纽带构建网络协作型学习

研究生的科研活动经常在课题组、实验室中开展,在课题组组织的汇报中,每个成员都有机会了解其他成员的研究内容,在这一背景下,这些同学就有条件构成一个网络协作学习小组。

2014级的5名化学教育硕士申请了校级课题立项,并且都申请成功。在这一背景下,使网络协作型学习小组具有了明确的目标。在课题的目标导向下,研究生就可以构成网络协作型学习小组,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与其他成员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讨论活动的结构

Peter Evans通过网上讨论的形式,开展了探索专业学习的活动,他指出讨论活动的结构类似于“一个在线的、开放的头脑风暴会议”。会议主持人选择讨论的主题,通过对主题的讨论和分析,确定讨论的活动,与讨论组成员交流和探讨,得出适合的解决方案,以此往复,最终完成选定主题的内容。Peter Evans指出讨论活动的结构包括5个阶段(见图1)。

在网络协作型学习小组中,每位成员担任自己课题的主持人,针对自己研究遇到的问题,寻求小组其他成员的帮助。具体的阶段如下:在背景设置阶段,因为5位研究生都申请了自己的课题,课题研究的大背景是已经确定的。确定课题内容后,随着研究的深入,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使研究无法进行下去。在这时,课题主持人可以选择向学习小组求助。课题主持人可以在QQ空间中发表说说,写出自己遇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并在说说中@学习小组的成员,这样学习小组的成员就可以看见自己提出的问题,则完成引入问题阶段。学习小组的成员针对主持人提出的问题,若是自己可以解决的,就可以在这一问题的说说下,写出自己知道的解决方法;若是自己不能解答的,则可以上网查找资料或通过其他途径帮助课题主持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全员的参与,就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在获得反馈信息中,若得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则课题主持人就可以进行小结阶段。根据提供的方法,解决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开展下一步的研究。若在全员反馈的信息中还是没有获得合适的解决的方法,则课题主持人可以重新审视自己提出的问题和反馈信息,重新确定新的问题,进而接着与成员讨论,或与指导老师讨论,以获得新的思路。以此往复,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讨论活动的6个阶段中,并不是每次讨论都必须经历每一个阶段,小组成员只要能够解决提出的问题,就达到了讨论的意义。

(二)讨论活动的案例展示

研究生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特别是在设计研究思路时,或撰写论文过程中,常常面临思维僵化时期,这时,研究者须要寻找突破口或解决方案,构建网络协作型学习小组则成为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法。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研究者需要了解前人或同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一位学员就自己的情况提出“在写文献综述时,如何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的问题,小组成员就自己的经验给出了答案。如图2所示,在查找中文文献的同时,要关注外文文献的查阅;注意文献来源的问题;注意综述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而确定自己的研究问题。

小组中一位成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合作学习中的分组问题,须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对于设计调查问卷,课题主持人很迷惑,不知该如何设计。于是她便通过QQ向小组的其他成员提问,提出“设计调查问卷的基本流程”的问题,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自己的答案。如图3所示,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查阅文献,了解相关文献是如何设计的;根据自己调查的主题,确定调查问卷的维度;确定维度后,对每个维度下的具体指标进行设计,注意设计的依据;最后将设计的问卷与老师、同学讨论,进一步修改,确定问卷表。通过这一过程,每位成员都会设计调查问卷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尤其对于课题主持人来说,更是体验这一过程,能力得到提升。

四、网络协作型学习的意义

在课题研究的背景下,构建网络协作型学习小组,可以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超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在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小组成员的相互交流,同时可以培养小组内各个成员自身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加快课题研究的进展,通过网络协作型学习的开展,让全体成员参与问题的讨论,能够加快问题解决的进度,进而加快课题研究的进展。通过构建“协作—竞争”的研究氛围,促进全体成员的共同成长。培养研究生的协作能力,由于每个成员的专业背景、学习情况及其个性特点的不同,在面对相同的问题时,每个人提出的解决方案可能有所差别,在随后的沟通中,都能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培养了研究生的协作能力。

在课题的驱动下构建网络协作型学习,能够使课题研究得到较好的进展。在这一环境下,能帮助成员更加轻松地完成课题研究,取得满意的研究成果,能够顺利结题。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但问题讨论的过程中,提高成员的参与度这一问题还有待解决。

参考文献:

[1]张际平.网络学习之本质属性探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06):14-19.

[2]裴新宁.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21-225.

[3]张力.新的网络环境下网络教育发展趋势及实施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6,(10):33-37.

[4]Wang,C.X.Anstadt,S.&Goldman,J.Facilitating Group Discussions in Second Life[J].MERLOT Journal of Online Learning and Teaching,2014,(10):139-152.

作者简介:葛玉珊(1992-),女,安徽人,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

猜你喜欢

网络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历史文化类旅游产品网络营销探讨—以故宫为例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