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乡村教师角度对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策略分析探讨

2016-03-21黄光辉

卷宗 2016年1期
关键词:乡村教师语文教学

摘 要:12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实施,使乡村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乡村当地的教育条件有限,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仅仅单靠书本上的知识以及教师的单打独斗并不能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无法让学生更全面的感受到教育的真谛,教学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乡村教师的角度分析研究当前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并提出自己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乡村教师;语文教学;活动策

1 前言

作为一名边远山区的教育工作者,笔者深深地感受到乡村孩子对于知识的渴望,他们正处于一个好奇心旺盛的年龄,大脑里每天都会有很多奇思妙想的问题,课堂内外总是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而书本上有限的知识会固定住他们思考的框架和模式,让他们遵循一个平面的思维方式,这是老师所不希望看到的。由于乡村各方资源匮乏的客观原因,广大乡村教师和教育研究單位应不断进行思考,探索出有效的乡村教学活动的可行之径,并如何就有限的资源让学生们体验更多学习语文的乐趣。

2 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1.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语文是一门最为基础的语言,它运用在日常的沟通、书面的表达、学习等生活各个细节之处,它最基础的载体是汉字,由字组织成词语,再由词语组合成句子,利用句子之间的连贯性,表达中心思想,所以语文是一门科学的基础学科。语文教研活动离不开扎实的文字基础,学生需要认识大量的文字并熟练运用这些文字,才可以领悟到语文意境的美,从而在生活中去感受、发掘这一种美。

在语言活动中,学生获得更多的是开拓自己的视野和语言的积累,因为在这其中,对学生语言感觉的培养是形成其良好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语言活动中,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积累其语言感知能力。

语文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彼此的了解,老师通过活动可以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果,而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可以促进同学、老师之间的感情,也可以更加形象生动的感受到语文的艺术魅力。

2.语文教学活动

语文教学活动存在多样化,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让学生更充分的学习和利用语言艺术,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希望脱离课堂给学生带来的固有的环境意识,投身到更自然的环境中去,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来完成语文教学的活动。通过多年的教育经验,我们发现在学生群体中,语文学科的爱好者普遍高于另外的几门学科,因为语文是大家的母语,每个人每天都在接触也在不断使用,所以学生积极性更高。在语文教研活动中,学生最为关注的是故事类的活动,例如看图说话、大家来讲故事等,这样的互动性活动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关注。

教师也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进度制定学习方法,而不是一味的将知识呈现平面化的展示给学生,缺乏教学的生动性,导致课堂乏味。

3 乡村教育的局限性

1.教育氛围的缺失

当下乡村教育的环境有很大的改变,但由于多数乡村教师的教学观念还相对落后,普片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学现状,课堂氛围在教学方面是比较缺失的,即便是学生们学习积极性较高,可课堂学习气氛不浓烈,学生并没能真正融入到知识中来,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待加强。

2.教育工具的不足

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乡村学校还存在一定的封闭性,学校的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还有欠缺,许多学校连基本的图书室都很难实现,更谈不上电脑,机房,投影仪,互动网络教学设备等电子产品,在这样的情况下,给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带来一定的约束,没有办法更形象生动的感受到语文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学生家庭态度消极

在我县大部分地区,乡民人群中有90%的人是农民,家庭水平收入不高。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是其家庭的环境、家庭的经济状况、家长的教学方式等。对乡村的学生来说,父母外出务工人数居多,大多数孩子为留守儿童,所以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力几乎没有。

4.教师工学矛盾突出

部分乡村教师因包班教学,工作量大,近几年来各种学习培训相对增多,但只集中在少数人身上,多数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机会不多;乡村学校网络覆盖面不大,网上培训学习不具有条件;学校自行组织的各类培训能覆盖到每一位教师,大多以课堂研究展示为主,对教师教学能力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帮助不大。通过调查,目前,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在国家课程标准下,各学科教学时间紧凑,在学生现有知识基础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兼顾教学的同时,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和人生发展如何实现?尤其是在村小一人兼多门学科的教学,任务繁重,缺乏学习样板,教师自身的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得不到保障,工学矛盾突出。

4 乡村语文教学活动的策略

1.学会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渠道与方法,为学生们争取到更多的书籍;老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阅读读物,从而培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比如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将一些读物的内容进行讲述,让学生对其有好奇心,或是启发学生去阅读读物,从而培养学生的讲述能力和阅读表达能力。

因为小学生的自制能力都比较弱,而读书有时候是一个很枯燥的过程,需要一动不动的坐着,而小学生喜欢好动,追逐,在校时,老师可以留有一定的时间陪着学生一起读书,这样有利于养成其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读物方面,应该减少的是其说教性,更多的应该是重视其趣味性和教育意义,这就需要发挥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作用,配合学生的兴趣,带领他们阅读的是一些健康的书籍,让学生在这个阶段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生活观,也让他们多尝试不同的阅读内容,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或者是在阅读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动脑的能力。

2.因地制宜,促进生生互动

教师可以因地制宜,组织学生们根据生活发生有趣的事情讲述成故事或者是小品,在课堂上呈现或者是进行比赛,让学生们通过这样有别于课堂普通的传授形式,在娱乐中发挥自己的所长,也可以更深刻的体会到语言的魅力。例如《少年闰土》在这篇名著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扮演闰土与他的小伙伴,加深对课文的认识;也可以组织学生讲述对于这篇文章的感受,讲述与小伙伴之间的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也可以让学生给自己最好的小伙伴写一封信,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让学生在课本之外也可以运用到语文,感受到语文。

3.抓在校时间,养成自学能力

乡村教育是让孩子们感受到外面世界最直观的方式,乡村教育也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语文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合格的人才除了具备渊博的知识以外,还必须拥有学习的能力。学校是进行终生学习能力培养的不二场所,因为在学生小时候接触到有利的教育方式,会改变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换位思考的能力,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学生在校的宝贵时间对学生的学习意识进行培养,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但促使学生在校期间积极主动参加语文教学活动,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为完成学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能够使学生在将来的人生中,始终在学习意识的支配下,坚持完成学习技能,以旺盛的精力为社会做贡献。

教师应该主动与学生的家长配合,因为好的家庭成长氛围是学生学习更重要的动力与支持。家长的鼓励、夸奖也会让学生对于学习更加渴望,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父母的骄傲。教师也应该通过简单的通讯工具、书信、当面交流等形式与家长形成紧密的联系,让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状况有所了解,双方及时就孩子学习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找到原因,及早解决问题,让孩子在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下完成课业。

4.创建良好环境,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不论是学校的教学设备还是学生的文具等用品,学校都应该通过如今的网络或者是对外联络的工具,尽学校最大所能配置齐全,让师生们都有一个稳定、健全的学习环境。

学校还应该通过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培养教师爱岗的工作精神;建立有效的教师培训机智,让老师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进行更系统的培训,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机会,同时他们也可以担任培训的任务;在学校的制度方面,也应该落实到位,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使得教育工作尽然有序。

5 结束语

乡村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根基,而好的教育离不开师资力量与教学环境的配合,学校应该在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对于教学环境的改善,让学校教学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学校应该为教师创造不断学习的机会、促进教师不断超越自我,从而提升教学能力,保持教学的活力和生机。在语文教学活动方面,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發,充分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乐趣,同时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思维模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快中享受学习。教师也应该从教学的多样化出发,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还应该结合现代化科技,让学生的思想活跃起来,更主动地去吸收知识。

参考文献

[1]李艳. 高中历史“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研究[D].扬州大学,2014.

[2]叶珍. 农村小学语文教研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3]高妮.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

[4]张玲玲. 高中语文同课异构教学案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黄光辉(1965-),男,重庆秀山人,大学本科,中学高级,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乡村教师语文教学
浅谈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试论引领乡村教师走向自觉阅读的方略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20世纪乡村教师在文化历史沿革中与乡村生活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