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是把“双刃剑”
2016-03-21于荷
于荷
运动是心脏病人的药
●本刊记者:在很多心脏病人眼里,“动起来”似乎是对心脏的一种损耗,所以他们尽可能的“静养”,对此,您怎么看?
○孙宏涛:过度“静养”并不是心脏病人应做的事,有时运动是心脏病人的一种治疗药物。规律运动能增强体力、活动能力,增加心脏和肺的工作效率,改善冠状动脉血流,调节血压和心率,使其趋于平稳。此外,运动还可以减少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溶性,减少心肌梗死和中风几率。
过度运动也不行
●本刊记者:沈阳的一位心梗病人来电询问,他每天都坚持锻炼,上午游泳,下午跑步,刚开始的时候做完这些感觉神清气爽,但是坚持一段时间后慢慢变得不爱吃饭,觉得很累,心脏有时也疼起来,他想知道是不是和运动有关。
○孙宏涛:这是另一个误区了,有人会觉得运动量越大越好。心脏病人绝对不能逞强,应适量运动,否则会有生命危险。这位患者出现的症状很可能就是因运动量过大所导致的。另外,研究表明,上午9时发作的非致命性的心脏病要比晚上11时发作的心脏病多3倍左右。所以心脏病人也不适宜上午运动。
●本刊记者: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运动量过大了呢?
○孙宏涛:运动后第二天觉得疲劳,运动能力下降;运动时呼吸急促,甚至出冷汗、面色苍白、心跳减慢、呼吸困难等都表明可能超过身体负荷,运动量过大了。
科学运动才是硬道理
●本刊记者:如何做到科学运动?
○孙宏涛:首先是根据医生建议来运动。第二,循序渐进,慢慢适应运动过程。第三,定量,避免运动量过大或过小。临床实践表明,40岁以上心脏病患者,锻炼时最高心率以不超过每分钟120次为宜,有心绞痛史患者锻炼时的最高心率宜在110次以下。过快过强地提高运动强度,都可能导致运动时危险性增加。所以,在运动时也要时刻关注着自己心率的变化。
●本刊记者:能否介绍几种有效运动呢?
○孙宏涛:临床实践证明,各种类型的运动均可改善冠心病人的病情,但以有氧代谢运动效果最佳。例如慢跑、游泳、快走、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这些全身性运动主要是锻炼与吸氧有关的器官和组织(如心、肺和血管),运动中有力而加快的呼吸,使肺吸入更多的氧气供心脏及心血管利用,从而促进新陈代谢,加速冠状动脉和心肌病变的恢复。但不管什么运动,都要循序渐进的来。
●本刊记者:谢谢孙教授,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