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等院校图书馆特色化建设

2016-03-21何利

卷宗 2016年1期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

何利

摘 要:围绕高等院校图书馆特色化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特色化是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和必然选择,提出了高等院校图书馆特色化建设的基本构架,并就其特色化建设中需实施的几种策略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等院校图书馆;藏书特色;人性化管理;特色化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完善、知识经济的崛起及全球化趋势和网络环境的形成,高等院校图书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发展高等院校图书馆事业,是新世纪图书馆工作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重要课题。特色化是高等院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和必然选择。

1 图书馆特色的含义和内容

1.1 图书馆特色的含义

“特色”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诠释为“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在《词海》中将“特”诠释为“独”、“杰出的”等,“色”诠释为“颜色”、“景象”等,进而可以将“特色”理解为独特的、优秀的色彩和风格。

图书馆特色有两层含义:一是就群体而言,我国图书馆面临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既要融入世界,更要突出个性特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并提供中国特色信息服务,以此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特色优势,以便在世界“全球图书馆”大市场中谋求发展。二是就某个体而言,由于每个图书馆的规模、地域、性质和服务对象等方面的差异,每个图书馆可以因馆制宜,在藏书、服务、管理、科研、人才和建设环境等方面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发挥各自的特色优势。

1.2 图书馆特色的内容

近些年来,图书馆界普遍强调图书馆要办出特色,其特色内容包括:图书馆的藏书特色、服务特色、管理特色、人才特色和建筑特色等。对于这一系列特色探索,各类型图书馆都达成了共识。的确,特色就是出路,唯有特色才能求生存,谋发展。故我们着重从藏书特色、服务特色、管理特色和环境特色这四个方面来阐述。

1.藏书特色

藏书特色是关于某一学科或领域的藏书内容与形式(主要指文献类型)在当地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中占优势或垄断地位,它是特色建设的基础。比如,高等院校要根据本院的专业设置,对其重点学科、特色专业、优势专业的文献进行重点收藏,使其藏书尽可能丰富、系统、完备;再比如,高等院校文献特色应形成本院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形成的毕业论文库等等。

2.管理特色

就管理特色这一观点,我觉得图书馆管理特色应体现在人性化管理上。所谓人性化管理是指各类管理活动以人为中心,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首位,在图书馆内营造一个尊重人性、尊重员工主体地位的良好氛围。其核心是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比如: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增强员工的责任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增强员工的成就感。

3.环境特色

图书馆必须从自然环境、功能环境和人文环境三个方面去为读者营造方便、舒适、高雅、现代化的特色学习和研究环境,从而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高等院校图书馆特色化建设的必要性

2.1 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为本校教学与科研服务,是各高等院校图书馆的根本宗旨和天职,是对高等院校图书馆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具体体现。各高等院校图书馆要结合本校的性质与任务、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等来实现自身的对口服务和特色服务,以增强图书馆的吸引力、辐射力和生命力。

2.2 高等院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近些年来,随着各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其图书馆在人、财物各方面都遇到了许多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为馆舍不足、经费短缺、馆藏减少、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等,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图书馆进书量都逐年递减,文献订购经费与实际所需文献订购经费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故文献采购量日渐萎缩。因此,我们必须以有限的资金建设“专而精”的馆藏,必须通过特色化建设,经费相对集中投入到购置特色文献,扩大虚拟馆藏,采集适量的信息文献。

2.3 实现资源共享的需要

由于书刊价格以每年10%左右的比例上涨,文献订购经费应为种种原因没得到同步增长,致使图书馆的文献采购两日渐萎缩,单个图书馆无法满足所有读者的需求,应通过馆际互借等方式来满足读者的需求,也就是说,要通过资源共享来达到这一要求。资源共享是有代价的,是需要互惠互利的。在既定的有限经费条件下,要实现这一目标,惟有突出图书馆的特色,建设具有个性化的馆藏文献资源,并利用其为社会提供特殊化服务。

3 高等院校图书馆特色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3.1 解放思想,更新管理观念

面对新的环境,高等院校图书馆进行特色化建设,必须解放思想,更新管理观念,进行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创新。

一是高等院校图书馆要从传统的“书本位”管理到“人本位”管理,即不应该以书本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而应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也就是说图书馆管理要研究读者、尊重读者和方便读者,把满足读者的需要作为图书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

二是树立社会大图书馆整体管理观念。在网络环境下,任何一个图书馆都只是社会大图书馆中的一员,其所藏文献信息资源的总量和类型都是相对有限的,由此,各个图书馆必须在突出自己的特色前提下实行分工、合作、协调,作到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知,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能力。

三是进行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的创新。(1)建立同意协调,条块结合,布局合理的集中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可以较大减少重复建设、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节约经费,有利于图书馆的特色化建设;(2)建立与高等院校图书馆相适应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管理体制,建立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合作机制,充分调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展特色服务,努力提高高等院校图书馆的办馆效益,同时,按照信息技术与业务发展的要求,根据业务流程,实行藏、借、阅一体化的开放式管理等。

3.2 争取领导重视,制定特色政策

高等院校图书馆特色化建设要真正落到实处,取得特色效益,并保证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有特色政策引导、规范、控制、保障,实行经费的政策倾斜,并将各馆的特色化建设纳入高等院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中,这样高等院校图书馆的特色化建设就会有了政策保障。

3.3 坚持“两手”发展策略—特色化和现代化并举

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是高等院校图书馆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图书馆发展的未来趋势。近年来,高等院校图书馆特色化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其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进程缓慢,使图书馆设备落后,服务手段落后导致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不明显,这是不利于图书馆特色化建设的初衷。因此,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特色化建设必须把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软件、硬件三方面综合考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角度进行全盘考虑。全面规划,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因此,加强特色馆藏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总而言之,高等院校图书馆特色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提高、完善。高等院校图书馆都应当办出特色,形成优势,创出品牌。艺术创作上有一句名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的,只要有目标、有决心、持之有恒,高等院校图书馆特色化建设的目标是一定能达到的。

参考文献

[1]谭德凡,《浅议图书馆特色化建设》

[2]文化部图书馆司等编著,《特色特殊观论》,1998年10月

[3]何鑫龙,《试论建设和发展特色图书馆》,2002年5月

[4]程良猛,《高等院校图书馆特色花建设的探讨》,2006年6月

猜你喜欢

人性化管理
浅谈高职学生管理的制度化与人性化
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高职院校暂缓毕业学生人性化管理的思考
浅析学校人性化管理的策略构建
论油料储运场所安全管理中的人性化研究
《论语》中的管理智慧
人性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制度创新综述
高考考风考纪中的人性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