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16-03-21广西武鸣县两江镇两江小学李艳玲
广西武鸣县两江镇两江小学 李艳玲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广西武鸣县两江镇两江小学 李艳玲
摘 要: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己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法探索问题,从而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 语文 阅读 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创造性是没有等级的,学生发明一种新游戏同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样,都有是创造性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己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法探索问题,从而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精于引导,在探究新知中孕育创新能力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过程中应善于挖掘和弘扬教材及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因素,并以此作为“引导点”,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笔者把“引导点”定在让学生通过摆奎逊耐彩条直观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必须包含这两个数的所有质因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只有包含它们全部公有的质因数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上。在摆一摆的基础上,笔者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重点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学生把奎逊耐塔形图与短除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很快就找出了答案。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切忌高高在上使学生望而生畏。教师应多鼓励、少批评,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心理空间和活动形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只有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畅所欲言的环境下才能培养出来。
二、勇于质疑,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发展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论教育》一文中指出,旧学校要求学生太多的“好胜心”,而我们希望学生具有对大自然的“好奇心”。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从“好胜”走向“好奇”,从“学答”到“学问”,这就要求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相结合,使学生产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认知冲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广泛提倡学生质疑问难,学生多维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别出心裁,不反对猜测。提问题是学生的本性和权利,为了使学生勇于质疑,教师应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民主和谐的氛围。
例如,求15,12,30的最小公倍数,第一次用三个数的公约数3去除,余下5,4,10;第二次用4,10的公约数2去除,不能被2整除的5怎么办?有名学生说:“我从书上得知,把5写下来,但我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该学生的提问犹如一颗小石子,在其他学生心中掀起层层涟漪。讨论中,笔者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从15,12,30分解质因数中寻找答案,通过直观操作理解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算理。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思考的过程正是产生新思想的过程,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使学生学会质疑的本领,形成解疑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教师的作用在于恰当运用鼓励、表扬等手段引导学生追求问题、克服困难、勇于创新,使学生体会创新提问的满足感。
三、善于交流,在多向互动中激活创新能力
培养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是现代社会必需的品质,也是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提倡的组织方式。这要求创设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师生和谐的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话能说”。
例如,“两位数减两位数”,首行用电脑显示“小熊买东西”的情境,学生根据情境列出算式,然后再通过同桌合作学习探究计算方法。
学生在求异探索、同思共想、动手操作、互悦互议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相互交流,互相影响,互相激励。
四、乐于创新,在打破常规的教与学中突显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动态过程组成,教与学的过程通过精于引导,勇于质疑,善于交流,师生乐于创新显现出来。
例如,分数的意义,过去往往是由教师指定学生分什么,怎样分,然后在教师的启发下归纳分数意义,学生基本围着书本转,跟着教师的指挥棒思考问题,遇到“把15支圆珠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的圆珠笔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每人分得几支?”这类问题往往会不知所措。根本原因在于教学只重视分数的意义,忽略了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方法了解分数“产生”的过程。笔者在教学设计中打破常规教法,进行大胆尝试。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把新课程教学重点放在“提供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索分数的意义”上。
学生的数学素质是自已通过研究、比较、建构,逐步形成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重点探讨:如何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更充分的时间、空间?应当教会学生说“请再给一点时间让我想想”“对这个问题,我还有不同的想法”等。当学生以创新的态度对待学习对象时,数学课程创新意识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
哈佛大学校长讲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观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今天,它是否可以引发我们做这样的思考;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再使学生按刻板设定的“标志”解规定的题目,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整个过程,变“学数学”为“做数学”,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中启迪思维,在实践中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1-0110
作者简介:李艳玲(1979-),女 , 壮族,大学,广西南宁市武鸣县,职称:小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