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教师的专业发展
——对一名培训机构新老师T的个案研究

2016-03-21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小学教育唐红娇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5期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小学教育 唐红娇



浅析新教师的专业发展
——对一名培训机构新老师T的个案研究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小学教育唐红娇

摘 要:教师在教育要素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素质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实现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文记录一名新教师的专业发展历程。由背景介绍、特定事件回溯、教育信念和提出的教师专业发展建议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专业发展历程 教育信念 学生为主

一、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也称案例研究法,是指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以单一、典型的对象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对直接或间接、深入而具体的考察了解其发展变化的某些线索和特点。本文收集T老师任教期间的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主管培训笔记、课后T老师总结的反思笔记,再现T老师的专业发展历程。

2.传记研究法

运用传记研究法分析T老师的教师信念及其专业发展。用传记或者自传重新建构“认同”的方式研究教师,但叙事并不止步于事件本身,而是把研究对象T老师置于其所经历的生活史中进行分析,探寻生活史如何影响其教师信念。

3.访谈法

本文通过访谈寻找对T老师自身教师专业发展有关的特定事件。按照研究中应遵循保密原则的要求,本研究中的个案教师用T老师指代,T老师任教的学校(一家英语培训学校)用M指代。

二、T老师背景信息介绍

T老师2013年毕业于一所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由于自身喜欢当老师,T老师毕业后选择一家培训机构做英语教师。虽然没有任何师范专业相关的教育基础,但他的能力可以胜任英语教师工位。任教的M学校人员流动性大,学校对教师的要求高(教师需自己选上I-show 课的教学内容,自己定教学方式,选教育手段等),一些老师承受不了繁重的工作纷纷选择辞职或跳槽。

研究者在与T老师接触中发现,T老师乐观,执着有毅力,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具备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情感因素。而作为新老师,他缺乏一定的教育实践和研究能力。

齐齐哈尔大学于佳宾、王宇航在他们的论文《关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探析》中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知识系统(建构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教育实践和研究能力以及积极情感和高尚人格。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自主性、阶段性、连续性、情景性、多样性等特点。研究者回溯T老师的生活史事件,希望从中探索关于T老师专业发展历程。

三、回溯——生活史的特定事件

1.选择做教师的原因

访谈中,T老师回忆小时候玩耍的一个场景:T拉高嗓子,站在最高的台阶上对着下面台阶坐着的一群孩子说道:“把手放到背后,放好,我马上要教你们认字了。”想要成为教师大致也是那时埋下的种子。

T老师要成为一名教师的信念起源于给初三学生补课的经历。这名学生的英语成绩从没超过110分,他特意选择外语院校的T老师为他补课。通过一两次接触,T知道他英语底子不错,之所以成绩上不去是因为做单选题时不仔细,阅读速度跟不上。

针对这种情况,T老师陪他掐着时间做单选题,做完后回过头检查,排除粗心大意导致的丢分情况;T老师告诉该学生做阅读题时先快速浏览题目,带着问题看阅读文章,边看边找答案……经过一个月的训练,他学生的一次模拟考试得了121分,进步显著。

那一刻,T老师意识到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陪伴一名学生找到学习中的弱点并克服它是多么开心的事。这种感受令T老师非常幸福,欣慰人生价值可以在此处实现。

2.成长中的重要启迪

如何才能在M站稳脚跟是新老师都会面临的问题。T老师考虑两个问题:①如何达到M的教育设想(即教学目标);②如何定位自己的教学风格。T尝试一切以学生为主的指导思想。M公司的英语培训理念是“Learning is for using”即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何种教学手段,宗旨均为学员能熟练运用英语。

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学者主要有两种相对的观点论证:一种是“外铄论”,另一种是“内发论”。“外铄论”主张教师专业发展受外部力量控制,通过知识、技能的训练式培训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内发论”重在个体发展的动因源自内在的力量,主张激发教师自主发展意识。借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的结合,内因起主导作用,外因起促进、引导和强化的作用。

3.教育信念逐渐形成

T老师认识到一切以学生为主的理念是可行的。T老师的课堂内容丰富多彩,与热点紧密结合,学生非常喜欢。相对于一些学者提出的有效课堂(学生学习愉快的课堂;学生有分数的课堂;学生语言技能形成的课堂;学生广泛参与的课堂),定制课堂就是去掉了“学生有分数的课堂”要求,真正以学生获得能力为主,不做分数奴隶的课堂。

访谈中T老师讲到,近半个月除了在教室里上课,其余时间都在学生自习区和学生聊天。聊天过程中,T老师做了日记记录:

学生希望新的选修课跟生活有关,能实实在在用到;学生希望可以多参与新的选修课;学生希望新的选修课能更有趣,难度不要太大。

根据学生的需求,T老师决定自选课命名为“Salad English.”由一个个时长3到4分钟的主题鲜明的生活类视频组成。每堂课详细落实一个视频,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采取脱稿分角色演出的形式给大家讲故事,带稿演出视频,分角色给视频配音,听视频填空,看图猜成语,分小组看图讲故事等教学内容既丰富了课堂,又促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巩固学到的单词。结合这样的设想,新的自选课非常顺利,学生反映积极。

T老师在实践中逐渐重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与环境、学校、学生互动成长。培训机构里面,每名老师都会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促使T老师不断探求揣摩自己的课,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而素质教育要求和学校办学宗旨又提醒T老师要始终以学生的需求为主。

三、教育信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研究者逐渐意识到教师研究不仅要关注教学外显行为而且应该关注教师内隐思考,教师专业发展也应关注教师的内隐思考,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自身反思等。专业发展是二十一世纪教师成长的必然趋势,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教师是否形成正确的教育信念。

“相信信念的力量,是人文精神的应有之义,也是心灵力量和教育力量的重要源泉。”——肖川应碧燕和洪明在《教师信念影响因素——优秀英语教师个案研究》中把“教师信念描述成‘英语教师对英语教育所持有的并信以为真的观点’”,本文将“学生信念”定义为教师对学生所持有的并信以为真的观点。

访谈中T老师不断强调关爱学生的重要性,他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两句话:“全心全意为学生。”“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爱自己的学生,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用“爱”改变他们,理解、尊重、信任他们。

尊重和理解是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品格的“养料”。而一切以学生为主的原则还包含“顾客是上帝”的服务意识,这比传统意义的学校提出的“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还要多一层意义。这也是为什么培训机构老师的课总是设计得比传统意义上的学校课程精彩且易懂的原因。

四、反思与意见

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信念作为教师专业结构中的统帅和灵魂,对教师的发展具有动力性、基础性、先导性和全面性作用。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又是教师教育信念践行和丰富的过程。

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漫的过程,如何让教师快速而有质量地发展,发展的途径和手段起到重要作用。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靠师资培训,需要教师自身具有专业发展意识。学习是获得发展的唯一途径。

从T老师的发展历程看到,听课时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形式、课堂呈现方式;回忆自己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像前辈学习,汲取营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是学习的另一个层次。“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了解学生的需求才能使学生学得满意。

无论人的思想还是行为,其形成与完善都是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替代其学习完成和实现的。但是,个体思想和行为的生成与具体的转化是主体的人及其行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的结果。

班杜拉认为,自我反思能力是人所独有的属性,是个体思想与行为形成的关键所在。从T老师的成长经历中可以看到,很多优秀教师的成长与教学反思笔记有关。所谓反思性实践主要包括:反思自己的行为,重新审视自己的反思总结。

“对话是探索真理和自我认识的途径。”新教师要想快速发展应更加努力,不仅要写自己的教学反思,还要温故知新,把以前写的重新阅读一遍,以对话的形式看看现在的自己对当时的情况采取了何种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美】珍妮特·米勒著.王红宇,吴梅译.打破沉默之声——女性、自传与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周 燕.从“外铄”走向“内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转换[J].中国教师,2007

[3]Cochran-Smith,M.& S.Lytle.Research on teaching and teacher research: the issues that divide [J].Educational Researcher,1990

[4]肖 川.好教育,好人生[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5]姬建峰.论教师的教育信念与教师专业化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6

[6]赵庆宗.外语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7]王承绪,赵祥麟.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