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一体化理论探讨
2016-03-20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曹宝锋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曹宝锋
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一体化理论探讨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曹宝锋
高校创业教育是当今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大势所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的必然结果。“创业就业一体化”这一理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突显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提高大学生社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深化教育改革体制有重要意义。
就业 创业 一体化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这一决策提出了高等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要求高校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指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培养目标。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社会的工薪岗位却越来越少,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在严峻的挑战下,高校培养既能就业又能创造新岗位的新型人才的教育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园的培养模式,能够为高校构建“创业就业一体化”教育模式提供指导作用。
二、大学生创业就业现状
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差,创业能力不高,每年都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就业。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体现在:一是大学生就业观念差,受精英教育影响,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一些学生目光较高,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二是有些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背离,地方的教学计划没有创新;三是高校的培养模式单一,“一视同仁”的教育模式忽视对个性化的培养;四是大学生的求职应聘能力不足,不具备一些基本的面试礼仪;五是高校没有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我国的创业教育刚刚起步。高校没有把创业教育加入学生的培养目标中,没有把创业精神融入大学教育中。国内毕业生中的创业人数占总毕业人数的1%,发达国家一般占20%到30%。清华大学创业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创业教育问题上我国的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创业观察(GEM)统计的全球平均水平。国内毕业生的创业意识较低,大多数毕业生在机关单位、公共事业部门、国有企业中选择稳定工作。有些学生为了面子,宁可失业也不创业或去小单位发展。
三、构建高校就业创业一体化人才培养的途径
1.理念的灌输
高校要改变教师的育人观。教育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坚持培养全面实用型人才的理念。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教育必须与实际结合,与时俱进,教育要时时创新,教师要在“授之以鱼”的基础上“授之以渔”。高校要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树立应对市场需求的主动就业观,学生在毕业前就具备应对社会复杂就业形势的能力。
2.完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
完善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是为了使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统一。创业教育的内容包括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高校应该引导学生形成创业意识,建立拥有一批具有实际经验的教师团队,同时邀请业界有实际经验的知名人士到学校进行讲座,使产、学、研相衔接,为教育注入新鲜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
3.建立创业实训基地,完善创业就业一体化的课外培训体系
创新教育实训基地可以让学生通过创业活动接触社会,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这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平台,也是教师学习教学方法的平台,学生能更系统地学习创业就业一体化观念。高校建设具有实用性和创新型的实践基地,要具备以下条件:①具备教学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多媒体、物理化学实验仪器等,软件资源包括网络数据库和信息共享空间等;②拥有素质过硬、专业知识全面、有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具有创业教育研究成果的教授,聘请各行各业的创业精英到学校做教师;③建立信息收集反馈系统,及时收集就业信息,了解社会人才需求和创业现状,这有利于学校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收集企业和学生对实训基地的反馈信息,改进基地设施,加强创业教育和实践的结合,使大学生具备全面的创业素质。
4.依托创业园建设“就业创业一体化”的培养体系
创业园是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器”,在培养就业创业一体化能力方面尤为重要。高校应该转变育人模式,以培养务实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大学生创业园的功能,完善“就业创业一体化”的培养体系。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大学生创业园是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桥梁,为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供载体。创业园把育人功能、创新实践、创业实践和学生反馈结合到一起,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校要与时俱进,坚持培养创新实用型人才,理论与实践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遵循“以人为本”“创新来源于实践”的理念以及“知识与能力共存”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重点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和就业能力,全面构建高校大学生“创业就业一体化”的培养体系。
[1]童盛强.试论大学生创业教育[J].特区经济,2004.11
[2]张 帆,张 帏.美国大学创业教育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人才,2003.08
[3]蔡卫峰.转变观念,深化高校考试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2
[4]李 勃.试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构建[J]中国青年研究,2007
ISSN2095-6711/Z01-2016-06-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