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指导探析
2016-03-20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韦玫廷
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韦玫廷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指导探析
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韦玫廷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主要围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就业政策信息服务等方面展开工作,在
帮助毕业生就业方面做出很大贡献。但是,高校就业指导没有关注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方面,缺少对学生的学业服务,尤其缺少对学业规划的指导。本文明确大学生学业规划的内涵和必要性,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重视和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指导形式以及开发利用网络和新媒体等对策。本文探讨高校在就业指导中融入大学生学业规划指导的方法,学生工作与专业学习融合,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互为补充,构成完整的就业教育体系,为辅导员的育人工作提供新抓手。
大学生 学业规划 就业指导 人才培养
一、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在西方发达国家,学业规划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事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早在三十多年前,美国哈佛大学就开始注重学业规划指导的专业化,把学业规划的辅导教育工作贯穿于学生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习生涯中 ,从学生入学时起就通过心理测试等方法帮助其评价自身的性格、兴趣、爱好和能力,使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学业规划。近几年,我国才开始关注学业生涯规划,起步较晚。较早对学业规划进行系统论述的学者张恒亮认为,学业规划主要指规划主体为获得职业或事业平台而对学业(主要是初中后学业)进行的筹划和安排。学业规划的目的是使规划者在实现人才性价比最大化的前提下完成就业。学者胡敏认为,大学生学业规划是大学生对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的正确判断和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职业发展目标,确定学业发展方向和制定学业发展计划的过程。
笔者认为大学生学业规划是指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通过对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探索和认知,确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制定相应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进行适时调整,最终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动态过程。大学生学业规划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有时间限定。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同,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指高等教育阶段,学业生涯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阶段。
第二,内部世界指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如性格、兴趣、能力等自我认知。外部世界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家庭环境,如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家庭人脉关系等;第二部分是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如学校教学水平、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学生活动以及校园文化等;第三部分是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即社会需求状况,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国家相关政策等。
第三,长期目标指大学生毕业时要达到的目标,即职业生涯开始阶段的水平;短期目标指在长期目标的指导下,大学生每学年或每学期制定的细分目标,是用于实现目标管理的手段。
第四,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不是一旦制定就无法变化的。随着大学生心智的成熟,他们与外界环境接触增加,学生对内外部世界的认知发生改变,这就需要大学生适当调整目标与规划。因此,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是动态的实施过程。
二、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必要性
1.高校就业指导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随着各大高校对这一文件的贯彻落实,大学生就业指导实现由择业指导向生涯指导、由行政服务向教学、由经验型发展向科学化建设的转变。高校就业指导的目的是要为毕业生落实工作提供必要帮助,培养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在就业指导工作的考核中,学生就业满意度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真正提升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光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是不够的。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指导,使之贯穿学生的整个求学过程,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过程中的眼界和择业能力,才能牢固维系学生与母校之间的感情,实现学生和高校就业指导的可持续发展。
2.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996年,美国大学人事协会在《学生的学习是当务之急——学生事务的含义》报告中明确指出,学生事务工作者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作为自身的任务和根本目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思考和解决如何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以实现大学生自身的内涵发展,将大学生的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同步。在党团建设、奖助贷、心理辅导等方面发展的基础上,高校要加强学业决策和学业管理指导,帮助学生构建分阶段的学习计划体系。这有助于学生工作者全面动态掌握学生各阶段的思想状态,迅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3.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
美国哈佛大学关于学业规划实施三十年后的追踪调查结果表明,三十年前没有做学业规划的人大多生活在社会底层,学业规划模糊的人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有短期学业规划的人大多进入白领阶层,具有清晰的长期学业规划的人成为行业领袖或精英人物。因此,大学生学业规划指导有助于大学生解决学什么、如何学、何时学、何处学的问题,有利于大学生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定位,有利于大学生增强自我约束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与职业的对接,提高就业竞争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当前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不足
1.学生认识不足,学校重视不够
一些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面对生活自主且多样性的选择,感觉非常迷茫。调查显示,55.5%的在校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业目标不明确。大学生主体意识淡薄,奋斗目标缺失,期望值过高,心理承受及调节能力弱,容易受周围同学的影响,盲目跟风(如考研)。大学生了解学业生涯规划的途径缺失,使大学生对学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学校将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科研、制度管理、学生活动以及完成就业指标上,很少关注学业规划引导,对其投入的政策、资金、设施、人员等方面较少。
2.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性不够
虽然各高校基本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有一些教师获得如全球职业规划师等证书,但是真正的专职教师很少。仅有的几个教师是做就业服务的行政人员,主要师资力量都是学工线上的辅导员。与学业规划相关的内容分散在各个部门,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教务秘书负责学生选课学分等教学管理,专业任课老师负责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大学扩招后,各部分教师担负更加繁重的工作,对学生进行系统指导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即使是专职就业指导老师,很多时候都仅限与就业服务上,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理论钻研和提高,更别说在学业规划上专业、全面地指导学生。
3.指导形式单一,内容单薄
目前的大学生学业规划指导形式单一,缺乏系统性,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是新生入学教育,新生入学教育以新生入学适应、学校规章制度、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等为主,很少涉及学业规划,或限于对学业制度、课程设置或专业介绍。在平台招生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这些教育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第二种是课程,主要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就业指导课程。但是,这些课程的学分少、课时短,课程结束后没有持续跟进,学生上完就忘了,很难实践和管理自己的学业规划。第三种是讲座。教师、专家、有名望的成功人士或校友等,为全校或全院学生做大规模讲座。这些讲座大多以灌输性讲述为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讲座人员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多为经验式的传授,缺乏专业性、系统性。
四、加强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有效对策
1.加大力度,增强各方的重视程度
高校在组织层面应加强领导重视,明确责任,成立学业规划领导小组。学校各级教学单位的党政领导既是本单位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大学生学业规划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与主管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领导共同作为直接责任人。
(1)在制度层面,高校要推动学业规划指导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根据学校指导意见和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措施,形成相应制度,规范各方责任和义务,定期规划建设工作,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学情分析和对策研究。
(2)在学生层面,高校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大学生通过各种丰富的途径了解学业规划,将学业规划的理念根植于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中。
(3)学校必须在经济上加大投入,为教育、管理、科研和教师生活提供良好保障。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良好的团队和师资力量是保障学业规划指导专业、系统的重要条件。高校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就业指导中心的基础上,高校建立学业指导中心,专门管理指导团队,提供知识、技能的共享平台,监督学业规划指导的执行。
(2)高校可以引入专业指导团队,建立“指导中心—各学院专职辅导员—专业指导咨询师”三位一体的师资团队。指导中心保障全校学业规划的开展,各学院至少设置一名学业规划方向的辅导员,保证指导中心的任务在学院落实。专业指导咨询师可以是辅导员,也可以是致力于学业规划指导的任课教师和离退休教师,弥补辅导员数量和能力的不足。
(3)所有从事规划指导的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研究,考取专业证书,提升自身指导和科研能力。
3.丰富指导形式和内容
(1)学业生涯规划指导要实现常态化。常态化是指学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持续性不应仅限于大学生入学之初的新生教育和几次课程与讲座。学业规划教育应覆盖大学四年,高校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一次全面的指导和调整。
(2)学业生涯规划指导要坚持分时分类原则。对不同年级以及不同类型的大学生,高校应进行不同内容的指导。大学一年级,学校注重大学生学习特点的适应、学习观念的转变、学习方法的调整、学习政策的指导和专业基础认识。大学二年级注重专业技能的获得、知识结构的完善、学业目标的明确、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大学三年级,则在自我探索和发展方向明确的基础上分类指导,对考研学生注重培养其科研和学习能力,就业的学生帮助其探索职场世界,出国留学的学生指导其为获得offer做好语言、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大学四年级,学校在分类的基础上,注重对大学生具体实践技能的指导。
(3)学业生涯规划指导形式要规范化和系统化,形成“团体辅导——个性咨询”相结合的学业规划教育模式。团体辅导,如入学教育、讲座、课堂等,可以解决学业规划中的共性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学业规划的理念。个体咨询可以针对个人具体情况和专业特点制定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业发展规划,可以通过辅导员建立个性学业档案和名师工作室的方法实现。
4.与时俱进,利用当代网络技术和新媒体
(1)高校可以运用网络技术开发在校大学生学业规划电子系统,建立学业规划电子档案。学业规划电子系统不仅包含大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包含量表评估、问卷调查、学业日志、在线诊断、在线咨询、面谈预约、疑惑解答等功能。从学生方面来说,大学生可以记录、观察自己的成长轨迹,克服有头无尾的现象。对性格内向的学生来说,通过系统解决问题,既保护自己的隐私,又解决了自己的困惑。从教师层面来说,通过系统调用数据,可以更方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弥补教师在面对面反馈中的不足。
(2)利用新媒体,建立专门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新媒体是在校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关注度最高的平台。学业规划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自我探索不可能全部依靠教师。高校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学习和提升的平台。新媒体可以将角色转换、适应性调整、时间管理、情绪管理、榜样力量等方面的信息传递给大学生,用他们喜欢的沟通方式,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
[1]张恒亮.学业规划[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2]胡 敏.大学生学业规划指导:高校辅导员工作新课题[J].高校辅导员,2014
[3]耿俊茂.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学业生涯规划[J].嘉兴学院学报,2008
[4]彭 湃.促进学生学习:今日美国大学学生事务理念与策略[J].现代大学教育,2007
[5]冯 刚.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提高思政教育的科学化水平[EB/OL].http://edu.ifeng.com/gaoxiao/ detail_2012_12/23/20446215_0.shtml
[6]金国雄,于娜娜.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08
[7]王 军.大学生学业规划浅谈[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ISSN2095-6711/Z01-2016-06-0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