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2016-03-20河北平山中学
河北平山中学 韩 静
如何建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河北平山中学韩静
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明确提出要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只有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到更多知识,提高相应能力。本文就如何构建高效高中语文课堂提出几点看法。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高效性 策略
一直以来,教师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育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难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个性培养。新的语文课程改革完全改变了这种教学模式,倡导要追求创新型、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构建高效课堂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师关心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进行相关探究。
一、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高效语文课堂构建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宰一切的思想,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使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知识,把语文教学过程当作学生探究性活动构建的过程。改变单方面传授知识的行为,通过活动促进教学进程的发展,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控制者和支配者,而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教师应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心理上支持和帮助学生,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良好基础,为高效课堂构建创造条件。
二、培养学生探究质疑的能力
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要有质疑精神。古人非常重视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和锻炼,提出“学贵有疑”的看法,只有疑才能有进步,疑问的提出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节点,学生学习过程就是从没有疑问到产生疑问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才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高中语文教师应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分析找寻答案,学提高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点拨者、补充者,与传统教学方式取得的效果截然不同。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高效语文课堂中,教师应逐渐打破常规思维定式,引导学生进行反向思维,学会发现问题,学会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用批评的眼光看待问题,为课堂教学的创新改革奠定基础。
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能广开言路,多角度发现问题,进一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开放性问题,使学生思维被激活,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另外,教师应善于捕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疑难,突破疑难,增强课堂教学目的性。
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
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教师主动“放权”。
首先,教师要下放导语权,以前的语文课堂导语大都是教师专门设计的,这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教师在语文课前的两三分钟开展口语交际活动,以电脑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课堂教学中。
其次,教师要下放教学字词权。为了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到更多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学生预习课文内容,通过查询相关的工具书扫清文章中的生词障碍。教学新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教学字词,重点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这个过程是学生对生字词巩固的过程,具有提高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
再次,教师要下放提问权。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创造各种机会,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有效打开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只有对教材有充分了解才能促使提问意识,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充分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为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高中语文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这些教学手段,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互联网下的多媒体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能使语文课堂的形式更加活泼,教学内容更丰富多彩。
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了能体现文章的意境美,增强学生对于文章的意境感受,教师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相关视频资料,学生在边听、边看、边想中体味荷塘月色之美,从而有效领略作者心境,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总之,高中语文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想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离不开教师创新思想的转变,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1]刘必春.立足学生发展差异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对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几点体会[J].文理导航旬刊,2011
[2]李国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小老师”开创语文教学的“大局面”[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
[3]朱爱兰. 全面树立新型理念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问题[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1
ISSN2095-6711/Z01-2016-0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