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阅读兴趣,提升语文素养
2016-03-20江苏省沭阳县茆圩中心小学傅如艳
江苏省沭阳县茆圩中心小学 傅如艳
激发阅读兴趣,提升语文素养
江苏省沭阳县茆圩中心小学傅如艳
笔者所在县开展“书香校园”活动以来,学生视野更加开阔,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果语文教育只为了应考这个目的就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应提倡学生自悟,重视言语材料、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阅读 兴趣 语文 素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地位做了这样的解说: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什么叫语文素养?有学者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要提高语文素养,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语言积累。
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这种积累的最主要途径是大量而广泛的阅读和识记背诵。阅读能启迪人的心灵,陶冶人的品格,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熟读成诵,可达到满腹经纶。
背诵很有必要,“厚积薄发”“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古语对我们依然有教益。除语文课本规定背诵的古诗文,教师还应要求学生自选背诵一些自己喜欢的诗文并学会运用它们。背诗也好,多读课外阅读也罢,教师应遵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感受,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
不少学生没有阅读文字的兴趣与习惯。调查显示,一些学生喜欢读图或看直观的电视与碟片,这样会遏制想象、联想能力的发展。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使学生愿意读,提很多要求只会吓跑想读书的学生。等到学生开始对读书感兴趣了,教师可以适当提一点简单要求(举例),帮助他们逐步提高。基于这点,笔者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
一、激发兴趣,唤起学生的读书欲望
例如,笔者从《冬阳、童年、骆驼队》课题入手,学生说一说读了这个课题有什么想法。学生在课本上第一次接触这类话题,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学生阅读联想到冬天的太阳、缓缓行进的骆驼队;联想到诗,感受到节奏感和语言的美好。学生对课本有了强烈的阅读期待时,就会产生阅读兴趣。
二、充分自读,读熟课文,了解内容
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就要让他们自主充分地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思考、体会作者围绕童年生活写了哪几个片段。充分自学后,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指点,检查读文,交流读书所得,理清文章脉络,从而体会到文章看起来写得事很多,却都围绕骆驼队来写。
三、品赏朗读,感悟语言,体会真情
学生熟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骆驼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学生选择重点部分进行朗读并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与同学交流时,学生可以先指出哪一部分为重点部分,把这一部分朗读给其他同学听,再自由评价。评价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四、激发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有一条重要原则就是情感性原则。教师教学要倾注情感,同样学生学也需有激情。具体来说,学生阅读作品要投入感情,观察生活要有热情。笔者建议家长关注子女的情感发展,关注子女是否会主动寻找生活中的美,帮助他们提高审美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推荐文章给家长看,因为推荐本身就包含学生的鉴赏过程,有他们的理解与评价,有他们的情感倾向和价值取向。随着阅读深入,学生可以关注作家与作品的风格,这就是审美情趣的提升。教师还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等诸多方面,这种怡情养性的方式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能力。
五、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素材,提升语文素养
笔者针对《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的结尾做总结:“课文中作者非常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想念走在冬阳下的骆驼队,在别人看来也许是普通的,却给童年的作者带来无尽乐趣。读过作者的《城南旧事》,她所想念的人物里面有一个和她年龄相仿的女孩,名叫妞儿。妞儿的童年并没有作者那样美好,她没有自己的父母,养父母也不疼爱她。和作者交往的时间也许是妞儿童年最美好的日子,可惜她只有悲惨的童年,没机会长大。你们想读读关于妞儿的故事吗?”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这句话和课后的资料袋推荐学生读《城南旧事》,可以组织学生集体阅读《城南旧事》片段,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总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品读体会文章语言,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并不断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关键。
ISSN2095-6711/Z01-2016-06-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