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约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因素与解决策略

2016-03-20天津工业大学发展规划处关雪梅武宝林曹明福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人才

天津工业大学发展规划处 关雪梅 武宝林 曹明福 闫 涛



制约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因素与解决策略

天津工业大学发展规划处 关雪梅 武宝林 曹明福 闫 涛

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本文分析影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探讨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学校应在人才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实施校企人才资源制度性交,融入企业文化和行业需求的应用性课程,加大校内实验与校外实训力度,努力构建适应校企合作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课程创新体系,不断改革和完善现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和推广性。

应用型本科 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 策略

一、引言

《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地方本科院校办学面临的问题、转型的方向和政策支持等,提出了一系列原则性意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应用型本科专业需要为行业企业和地方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主动为行业企业、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并在行业性和地方发展宏图中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满足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创新人才需求。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要求。应用型本科人才已成为地方院校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体系的建设要体现“应用”,其核心环节是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教学。因此,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使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成为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本文阐述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机制和师资队伍水平提升,在分析制约校企合作发展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校企合作的有效策略,以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二、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的制约因素

1.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不深入

高校要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仅依靠校内资源和环境是难以实现的。学校培养学生的过程必须有现代企业的有力支持,使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在企业环境中磨炼。所以,依托企业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是高校培养贴近生产实际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但其在实践上却难有实质性进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问题

尽管国家对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制定了相应的指导方针及原则,但缺乏具体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和实施规则。相关政策法规对企业参与高等教育缺乏约束力和驱动力,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责、权、利没有明确规定。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实习实践、师资培训等方面难以得到企业的支持和参与。

(2)学校对企业提供的服务不足

从理论上说,校企合作可以让企业优先录取优秀学生,实现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企业在产品研发和技术革新中,能获取学校一定的智力支持与服务,达成互利双赢。但从实际看,一些高校研发实力薄弱,科研水平和技术能力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企业的利益难以实现。

(3)校企合作缺乏协调服务作用的第三方

校企合作是高校和企业两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应有第三方进行协调、监督和服务,以此保证校企合作顺利进行。目前的校企合作没有任何组织和机构起第三方的作用 。

2.教师队伍的实践水平制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我国传统高等教育长期强调“精英教育”和“学术教育”,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高校教师的学历层次逐步提高,部分教师直接由毕业学校走向任教学校,缺乏在企业生产、实践第一线的经验,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很难有效开展,培养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得不到用人单位地认可。

(3) 学校聘请的来校任教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数量不足,无法搭建学校教师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平台。

3.校企合作参与主体的出发点不同

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学校、学生这三方的出发点与目的性各不相同。企业以追求最大化经济利益为目的,学校以追求最优化办学任务和办学社会效益为目的,学生以追求成才和就业的便捷化为目的。高校找准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都受益的结合点,是顺利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关键因素。

三、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有效策略

1.坚持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

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学校要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围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坚持“理念先导,资源优化,模式创新,分类指导,精品示范,特色凸显”的工作思路和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和特色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强化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全面推进教学工程项目建设,培育教学精品,打造教学品牌,提升教学实力,着力为每个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和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

合作中学校要尊重企业的利益。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个体,营利性是其本质特征,能否盈利是其参与校企合作的根本因素。要使企业深度参与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校要考虑企业的合理利益回报。相关部门要制定政策保护企业的经济利益,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

2.校内训练企业强化,提高校企合作能力

学校要不断丰富课程资源,着手建立与专业核心课程相融合的多层次模块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学校要在基础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设力度,着力构建融知识传授中“认知——体验——实践”和能力培养中“基础——综合——创新”于一体的,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分层次、模块化的双螺旋结构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可以通过学术前沿讲座、大学生科研项目、师生合作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学科竞赛等方式,训练学生的基本实践技能。

近年来,天津工业大学大力提倡和支持学生在学校内进行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全面开放实验室、建立由学生自我管理的创新实验室、成立学生科技协会、组织假期社会实践学等形式,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作和相关社团活动。

随着社会生产知识化、专业化、技能化程度日益提高,企业处于社会生产的第一线,掌握社会的实际需求,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已具备实践教学的能力。学校要使具有基本实践技能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践,使其进一步熟悉生产、研发的最新硬件设备及软件,了解当前行业发展的最新进展,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为毕业后进入相关领域工作打下良好基础。通过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的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能有显著提高,实习生、毕业生能得到企业认可,考研学生能得到高水平大学的高度评价,校企合作会进入良性循环。

3.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夯实校企合作基础

教师要彻底改变整天关在学校、多年不变教案、一成不变的对着图片讲述工程技术的现状,必须要经常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和技术的最新发展,增强自身的工程背景和实践能力。为加强教师与校外工程师的交流,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到与教学岗位职责和任务一致或紧密相关的企业、科研院所、政府等实际部门或协同创新平台(中心),参与应用研究、产品研发、指导学生研究和实践、承担社会实务(主要针对人文社会学科等)、掌握工艺流程和操作技能等实践锻炼,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业务培训、挂职锻炼,并将之作为岗位聘任、职务评审的重要条件,切实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同时,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机制、搭建平台,建设有特色的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基地,聘请具有最新技术和工艺、熟悉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的企业人员来学校授课、开办讲座或者担任指导教师,保证学校教师的实践水平跟上科学技术和企业生产发展的步伐,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整体提升。

4.学校主动适应企业需求,探索合作共赢的切入点

目前校企合作“叫得响、落不实”,实质性进展比较缓慢,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热情不高。学校应提高对校企合作必然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创新校企合作关系模式,挖掘自身潜能,强化服务能力,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并规范其运行管理,是有效保障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关键。学校要鼓励教师承担企业横向课题,在相关政策上进行扶持,探索合作共赢的切入点。企业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合作,贯穿着企业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企业要么在未来人才上得到收益,要么获得劳动力,其在合作教育的过程中遵循费用支出最小化、避免不必要麻烦的原则。

天津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把2015年定为企业年,召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会,让企业一线工程师参与修订学院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等工作。学院要求每个专业联系3家相关企业,组织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生产工艺,并召开现场交流会,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学院主动适应企业需求,将学院里与企业有科研合作的教师作为科技联络员,把学生送到企业进行合作培养。这一方面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产品研发周期,给企业带来实惠;另一方面,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实践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动力。

5.校企合作促进校园文化活动与企业文化、生产结合

高校要真正引入企业文化氛围,除课程建设、技能实训、生产应用等方面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外,还应邀请企业相关专家定期进行讲座指导,将企业管理、文化引入学生自创 “虚拟公司”的建设和运作,使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生产流程及文化氛围。

6.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是学习成果评价改革的主要内容。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学习成果评价方式改革,必须围绕知识的应用、能力的训练与形成展开。学校要打破传统课程考核模式,采用多样化、个性化考核方式,将开卷考试、实验报告、课程设计(论文)、口头答辩、小组作业及基于项目(问题)等考核形式相结合。对于企业学习环节的实践类课程的考核,学校要鼓励学生以设计或其他形式进行考核评定。学校可以建立校企学科竞赛与课内教学的学分互换体系和标准,鼓励学生以参加校企学科竞赛项目作品的形式,进行课程学分互换与认定。

四、结论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是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学校可以利用企业和学校的各种教育设施,采取灵活的办学形式,应用多种教学手段,结合毕业生的需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将人力资源转化为智力优势,把智力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学校、企业与学生三方责、权、利的清晰化,能有效规避、分担合作企业的风险。大学生作为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能帮助合作企业完成季节性和特殊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合作企业的利益。我们要总结实践经验,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处理好校企合作内在关系,建立长效合作办学机制,营造校企合作良好氛围,逐步实现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终目标。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EB/OL].http://www.moe.gov.cn/ 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3]刘振天.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高等教育认识论及方法论诉求[J].中国高教研究,2014

[4]赵国君.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及其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

[5]康 艳.应用型大学“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的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

[6]杨文斌,何汉武.工科院校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探索[J].江苏高教,2013

(本文系基金项目:天津工业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2-67)

ISSN2095-6711/Z01-2016-09-0072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企人才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