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谋”,让我们无地自容!
——2015年“国培计划”江西省乡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初中语文班培训有感

2016-03-20胡永丰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共谋人文精神考试

胡永丰

“共谋”,让我们无地自容!
——2015年“国培计划”江西省乡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初中语文班培训有感

胡永丰

许多老师一旦暂时离开了教学一线来参加培训学习,就会感到茫然疑惑,因为他们总惦记着考试的那张网,大凡面对所培训之内容都会不自觉地问一下,这对考试有帮助吗?更直白地说就是把培训学习里的理论之提升、知识之拓展、视野之开阔等所获都转而持续地问自己:这与考试有关吗?我想,现行教育制度下的“考试”这一张网不但网住了老师的身体,也网住了老师的思想。

教师有机会走出自己的狭小世界、进入校园培训,这是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这本是教育的幸事,更是我们老师一次十分难得的再提升的人生大事。然而,长期在教学一线摸爬滚打的经历,练就了我们老师一副如何应对考试、如何逃避教育规律去追寻分数的“好本领”,我们也因此受到了学校的表扬、家长的肯定及社会的认同,名利也随之而来。从生活工作中获益的思想行为也就固化为经验了。此时,不难发现现实是如何击败理想的,现实俨然成了理想。因此,我能理解很多老师开口闭口就谈考试、谈分数,因为这就是老师们生存、发展、谋求名与利的“稻草”。如果这就是他们的理想,那么真正的教育理想从此也就“滚滚长江东逝水”了。教育没有了理想,我们的孩子会变得现实。钱理群先生就指出,“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拘于眼前的环境,产生错误的形势判断,原因之一就正如詹艾斌教授所说的是由于“眼力”不够。生活告诉我们,视野不宽的人往往认为自己的视野绝对没问题,他们在面对超出自己视野范围的事物时往往表现出不理解、不支持的态度,甚至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当前我国教育制度存在很多弊端,哪个老师能说自己没有一点责任?可现实中无数的教师一谈到考试一谈到分数满腹牢骚,却也在背后不遗余力地在推动,然后又毫不吝啬地把罪责推给了当今的教育制度。大家不去分析自己的原因,不去反省自己为糟糕的考试制度做了多少糟糕的事情。痛斥国家教育制度、批评国家语文考试的方式方法,这似乎是很关心教育也很关注语文教育的一种表现,其实这只是他们的一种谈资,是茶余饭后的闲聊,类似于魏晋时期名士的“清谈”。

詹艾斌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一点:当今考试制度确实存在很多弊端,但可怕的是很多老师还在与其“共谋”。他在2015年“国培计划”江西省乡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初中语文班的课堂对话中,在黑板上写下这两个笔力千钧的大字时,我们在座的老师无不受到了灵魂的拷问——似乎有一条鞭子在抽打着我们。国家之所以培养我们老师就是要让我们去坚持真理、去好好培养国家的 “未来”,从而使新一代更好地服务国家。国家重视教育,教育靠教师去践行。结果呢,制度出了点弊病我们的教师就只会一味地抱怨,甚至在教学中唯分数论、唯考试论,于是我们老师的“弊病”也就出来了,更何谈解决问题的勇气!发牢骚谁不会?问题来了抱怨几句太简单了!作为老师我们真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思想!

也许有人会说,我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改变不了什么,可是我想说,没有一个个个体的努力,力量从何产生?你不去努力而等其他人先努力,那你凭什么还来享受众人努力的成果?也许有人会说,教育现状给了我很多压力,我要学生出分数,考差了校长会处罚我。因此,我们有了一条很好的理由在应试教育的路上一走到底,而与应试教育无关的一切理论和其他一切对自己知识的提升和拓展似乎都不是那么重要甚至有些多余。这似乎讲出了很多老师的心声,但如果我们迫于压力就让教育沦为考试,如果我们只为了眼前小利而放弃教育的大利,如果我们过于现实就使教育的理想束之高阁,这,就是国家未来民族希望的引领者——老师的崇高理想?这样的老师人生格局太低了!这样的老师培养出的“人才”们的人生格局又会有多宏伟呢?正如我教的绝大部分学生就是认为读书即是为了将来赚的钱更多,除此呢?还是赚钱。我在课堂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这样的思想,“如果战争来临国家有难你肯定会做叛徒出卖自己的国家,为什么?因为敌国很容易用金钱收买你,你不是要钱么!”一个民族如果只停留在物质层面,这与没有思想、没有精神追求的动物有什么不同?如此只追求物质的民族有希望吗?很遗憾我们的很多学生对为什么读书还停留在此层面,这又是多么需要我们老师去教育去引导啊!

因此,教师的“德”显得尤为重要。仅做一名“教书匠”很容易教出自私自利的人,这自私之人如果进入国家管理部门其危害程度远甚于大贪官。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承担的教育使命尤为重要。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做一个完整的人,怎样才完整?我认为在人的自私之本性外我们需莫忘“公心”的拥有。曾有老师告诉学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极端自私的思想去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但是这样的学生被如此熏陶,进而成为我们国家未来各行各业的“人才”,可否?!

语文课堂应该是诗意的课堂,我认为语文的人文性必定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文学色彩。文学作品中有太多的人文关怀,语文老师本身要热爱文学,喜欢阅读。如果失去广泛之阅读,老师的字里行间散发不出文学的味道,语文课将也失去文学的味道,成为对字词句篇章的貌似分析解读的肢解,甚至照着答案去讲不敢越雷池一步。教育是一个人去影响一个人,教育即是成长。我们不是试图去创造人而是让受教育者成为他想成为的人。教育即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自由地发展,犹如挖一方池塘让种子在水中自由生长。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人文精神。它指向“人性、真实、自由、多元”,我的理解是要重视人性。“文革”时期人文精神缺少,连钱学森这样的科学泰斗都不得不为逃避打击说违心的话给亩产万斤提供科学依据。美国历史上的“麦卡锡主义”也近似“文革”思想,对人的打击有时只需一个莫须有的理由就够了。只有关注人重视人发扬人文精神人道主义,教育才有希望,人的社会才更和谐。

这让我想到了最近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个画面:从叙利亚逃往土耳其的难民数量太多以至于边境“失守”。画面上一个女记者伸出一脚绊倒了一个手里抱着小孩拼命跑过国境的男子,瞬间男子摔倒了,婴孩嚎哭。面对难民,女记者显然表现出一种冷漠,人道主义精神随着她的那一脚也摔倒了。试问,女记者的良知何在?

“语文”是一个无比重要的科目,“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很有文学味的课堂,“语文教学”关乎人文精神的培育。因此,纵使有很多考试的条条框框,也不容许我们去诋毁语文、去破坏语文课堂、去亵渎语文教学。

教育要有光,语文教育恰似一盏明灯!

(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灰埠二中)

编辑:舍予

责任编辑:金润根

猜你喜欢

共谋人文精神考试
监督中的共谋与纵容
因地制宜惠民生 共谋福祉稳发展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共谋共同正犯否定论
准备考试
顾一帆:同心协力,共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