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建设与“三育人”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2016-03-20衢州学院柴爱仙
衢州学院 柴爱仙
高校师德建设与“三育人”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衢州学院 柴爱仙
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改革中有新问题浮现出来,提高高校教师素质的工作已刻不容缓。“三育人”是师德建设工作的核心内容,是高校政治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阐述新形势下师德建设和“三育人”的内容、问题及应对策略。
师德建设 三育人 问题分析 对策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决定着民族的兴旺,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国民素质,将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人才、人力上的优势能保障国家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增长。
新时代的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播者,应具有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身正为师,学高为范。”高校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师德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成败,关系着大学生德育工作能否全面开展。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十八大”精神、完善自己知识水平的同时,还要培养优良的品德,给学生树立道德模范,踏实工作、锐意进取,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一、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特点及“三育人”工作的概述
1.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特点。第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主体的观念已无法适应当今社会高校发展的需要。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这根“蜡烛”应点亮学生的心灯,让学生自己领悟道理。教师要端正自己的品行,以良好的师德引导学生向善,教人求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更多地关心学生,不仅关心学生当前的发展,更要关心学生未来的发展。第二,顺应时代潮流。师德建设要紧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开拓创新。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建立一套既符合时代潮流又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师要了解最新的相关政策,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措施。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恪尽职守,培养自身的良好品行,真正做到“身正为师、学高为范”,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表率,认真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及时自我反省,积极改正不足,以实际行动努力为教育改革做贡献。
2.“三育人”工作的概述。“三育人”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要求教师不仅传授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管理育人要求高校管理岗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工作时,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体系与创新性思维方式。高校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要深入贯彻落实“八荣八耻”,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服务育人是高校非管理岗的工作人员在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以高尚的道德、优质的服务影响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二、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师德建设与“三育人”工作的问题
教师是广泛受人尊重的职业。师德的重要性一直很突出。新时代背景下,师德除包括基本职业道德外,还包括很多方面,如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政治态度和社会行为等。目前,多数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比较积极,多数教师能做到敬业严谨、思想端正。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部分教师的育人态度不端正。部分教师在思想上没有充分理解和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教育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单纯教授,没有从育人的角度全面培养学生。第二,部分教师只顾自己各项水平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补充,忽略对学生的培养,责任心不够,过于关注自身利益。个别教师的功利心强,消极对待本职工作。 第三,部分教师对科学知识的钻研精神不够,自身学术水平提高方面做得过于敷衍。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方面,个别教师缺乏团结合作精神,只顾个人提高,忽视整体进步。高校师德建设与“三育人”工作中还存在着较突出的问题:第一,部分教师对师德建设工作的认识不够,认为师德建设是空谈;第二,部分高校没有从制度上重视师德建设,使执行难上加难;第三,高校的道德建设工作,内容落后,形式单板;第四,师德建设工作的相关人员没有明确的职责限定,人员安排不够合理,团体人员无法团结起来做好工作。这些都是高校师德建设与“三育人”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包括:第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我国教育不断引进西方教育和文化,高校教育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使部分教师忽视教师这一职业的育人责任,很多人也忽视了对教师的不同要求和尊重;第二,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很多人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过于看重物质和金钱,导致个别教师追逐利益、轻视师道;第三,部分教师过于看重对学生知识技术的培养,容易导致教师忽略对学生素质和道德的评定,不利于师德建设;第四,部分高校的师德建设和“三育人”工作流于表面,只是简单列出制度和规范,很少关注工作开展的成果,缺少对这项工作后续的监督和管理;第五,教育的发展使高校产生更多的教师人员需求,部分教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高校忽视对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训指导,容易使师德建设方面受到影响。
三、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师德建设与“三育人”工作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高校师德建设与“三育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对策。第一,理论层面上,有效组织和进行高校师德建设。从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到具体实行的方案,高校要严谨完善。思想上,高校教师和工作人员要重视师德建设,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的育人责任,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同时,高校教师要将思想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教师的教案不仅要设置对知识教授内容和等级的记录和要求,还要设置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方面的具体内容,以此更加实际有效地做好工作。第二,多形式开展文明创建活动。高校要做好对教师和工作人员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培训。在高校教师、管理干部以及服务类工作人员中,高校要多以研讨会、调研会、报告会等形式开展道德建设方面的活动,也可以采取多个高校互相合作的形式,打破原本单一的活动形式,提高高校工作人员对自身道德建设的重视。第三,建立完善合理的监督制度,树立优秀榜样。一方面,高校要建立完善合理、可操作性强的道德建设评价系统,各项内容和工作做到指标化,使每个岗位的道德评估工作可以具体细节化实现。高校通过评估得到的结果要应用到教师的工作评定和职称评估等方面,以此引起相关高校工作人员和教师的重视,提高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整体地位。另一方面,高校根据评估结果,可以选出“三育人”工作的先进代表,给予奖励,将其作为榜样,起到示范作用。对“三育人”工作做得不合格的员工,高校可以给予相应处罚。奖罚分明的机制可以有效带动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第四,重视教师的自我教育,关心教师成长。高校对青年教师队伍的工作是其他一切长远工作的基础。高校应结合实际,明确师德建设教育的重要性,增加师德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为教职员工提供良好的思想氛围。高校要关注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展现平台,使其接受培训,或作为活动嘉宾分享自身经验,以此鼓励青年教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人翁意识。
四、结束语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师德建设,“三育人”工作是师德建设的核心问题。本文阐述高校教育的师德建设,探讨“三育人”工作的概念含义、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新形势下,教育改革不断向前推进,教育工作者要及时进行自我反省,顺应教学改革的方向,与时俱进,转化思维模式,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教育事业的美好明天不断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贡献。
[1]盛 荣.高校师德建设宜重视具体规范和措施[J].当代教育论坛,2004
[2]高德胜.道德教育的时代遭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彭 玲.高校师德建设探讨[J].文学教育,2015
[4]张先岐.抓好“三育人”工作 促进学院师德建设[J].山东农业教育,2014
[5]刘瑞平,蒋传东,叶绍灿.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4
ISSN2095-6711/Z01-2016-09-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