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几点做法
2016-09-23山东省即墨市灵山中学刘春花
山东省即墨市灵山中学 刘春花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几点做法
山东省即墨市灵山中学 刘春花
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使人们对“数学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学好数学”的认识有了变化。无论怎样的教学变革,能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的就是好变革。本文主要从兴趣、合作和人本主义三个方面说明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创造和提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条件和机会。
兴趣 合作 人本主义 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学科的备课、教学、作业等产生很大变化。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使人们对“数学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学好数学”的认识有了变化。无论怎样的教学变革,能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的就是好变革。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是经外界宣布即可确立的,也不是别人可以给予的,而是学生通过自己自觉能动的活动获得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为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营造氛围,创造和提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条件和机会。
通过对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体会,笔者认为数学的新课程改革教材北师大版本做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和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交流和说明。
一、兴趣
数学教育家奥加涅相说:“数学教学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是否能保持和发展。”这说明学生是否具有学习兴趣,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教材设立的“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等板块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每节课创设的情境,使每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中回味无穷。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让我们根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的思维与心理特征,捕捉学生的兴奋点。好奇心是初中学生的共同特征,强烈的好奇心往往能诱发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观察和探索问题,使学生全身心参与、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创设一种知识点存在于其中的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情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能发现一些东西,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给学生信心和兴趣。
例如,《展开与折叠》这一课中。剪开一个正方体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想能剪出几种图形,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体验与自己所想的是否一致。在想与做之间,学生体验想象与现实的关系,从而对知识的形成产生兴趣。
在《从不同的方向看》中的随堂练习处理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想象一下汽车从面前开过时先看到什么,再看到什么,并给图片排序。教师把生活中的例子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索问题的冲动,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
又如,《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课中,教师让学术折纸。首先,教师让学生想一想如果对折20次,那么一张纸可能会多厚。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说什么的都有。然后,教师让学生计算一下。计算结果出乎大部分学生的意料。这样能使学生在想与做之间产生矛盾,从而产生疑惑,产生对学习浓厚与持久的兴趣,激发小时探索规律的兴趣。
教师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必须积极将新课程改革落实到实处,通过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找出更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合作
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和福茨指出:“如果让我们举出一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美国教育学者澳迈特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我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并倡导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从而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及交流等数学活动。合作交流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当今社会,合作精神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学习的方法是教师应认真研究的问题。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探讨、互相促进。
例如,《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中,教师给出一列算式,让学生小组讨论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给下式合理的解释:
学生对此回答得非常热烈,而且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分析,说得非常不错,有时还能出乎教师的预料。这说明学生小组讨论非常成功,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使小时有机会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过去一些需要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可以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学生的主体得到体现,产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
三、人本主义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学习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所以教师应要学生掌握知识的来源,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境界,使学生自己亲身体会得到知识的快感与满足,从而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数学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北师大版教材很好地突出了这一点,每个知识点都很好地创设了一个和生活实例密切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知识得到的过程,从而产生快感与满足,对学生为人处世方面进行了教育。
例如,《从不同的方向看》这一节课中,教师要教导学生不要只从自己有利的方面看问题,而应转变角色,从另一个角度观察问题,多为别人想一想,以此在课堂上达到育人的目的。
又如,《有理数的加减法》学习中,教师让学生结合生活中实际例子给予合理解释,从而达到育人先育德的目的。这种例子在新课程中还有很多。人本主义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面对全体学生,以全体学生的整体发展为目标。
总之,随着时代的前进,新的改革是大势所趋,我们要适应新挑战,树立新理念,确定新角色,找准新定位,改变不利于教
育教学的行为,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展现新风采。
[1]B·A·奥加涅相.中小学数学教学法[M].北京:测绘出版社,198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ISSN2095-6711/Z01-2016-09-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