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培养中学生创新素养的反思
2016-03-20河北省霸州市第十五中学王耐英
河北省霸州市第十五中学 王耐英
信息技术课培养中学生创新素养的反思
河北省霸州市第十五中学 王耐英
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当前教育迫切任务。经过长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与反思,笔者发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与模式,给学生自由的思考与表达权利,唤醒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与情感,给学生以鼓励,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创新,以此提升教育效果。
信息技术 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科技创新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成为当前教育的迫切任务。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想象能力。学生是富于想象的,因此在中学阶段,学校要不失时机地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想象力,以初步培育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是现代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与其他课程教学在很多方面具有共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它为学生创设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思维、实践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更新教学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以传道授业解惑为目标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没有突出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要明确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明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完善科学的教育模式。
二、给学生自由思考、表达的权利,唤醒创新意识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自由思考、表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学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尊重学生思想表达的自由开始,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创新条件。教师应启发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意识。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信息技术教育学科的特点,建立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和信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愉快的氛围,使学生好奇地问、自信地说。教师“多表扬、多鼓励”,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以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唤起学生创新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形成开放型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铺平道路。
三、激发探索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多角方向,集中思维能决定思维的途径,同样是创造思维需要的。因此,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学生要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学生对学习材料有浓厚兴趣后,注意力会更集中,对学习内容会有更强的探究欲望,以此想出更多办法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电脑绘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电脑网络展示优美的电脑图画,让学生说一说每幅画分别用了什么绘画工具、什么顺序进行创作较容易成功,你有什么想法。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先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再让学生照着课本中的图画临摹,教师或先学会的学生演示较难部分及不同形式的画法技巧,引导学生发展思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完成课本规定的图画时大胆创造,添上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师要及时表扬在原画基础上有创新的同学,加强学生之间对绘画作品的交流与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绘画不再不拘泥于范本,他们会在一座房子的周围主动添上蓝天白云、树木花草,会在雨伞周围画满雨滴、水洼,还会画出撑伞的行人等景色。学生的电脑绘画作品千姿百态,极大地丰富了作品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通过电脑绘画,教师为学生架设了创新思维的桥梁,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设计探索过程,培养创新技能
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应遵循:其一,建立教学民主的学习环境;其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独立思考相结合;其三,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解放思想的教学三原则。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创造的声、色、形的动态多维立体逼真情境,能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学生接受具有时空感的情境信息,并加工和接受这一信息。学生有了对新事物的认识,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利于技能转化。例如,教师教学生学会Windows桌面背景设置后,可以要求学生根据电脑界面上的选项设置不同的屏幕保护程序。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设置各种各样的屏幕保护样式。屏幕保护程序的变幻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再如,学生学习创建文件夹、创建快捷方式、修改任务栏等方法后,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时间,使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进行操作,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探索潜能得到发挥,从而提高操作技能。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加、实践和教师、其他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干,有充分的时间和条件自学。文档修饰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实行尝试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例如,画图工具箱工具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简单的工具后,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索其他工具的用法。学习用word进行文档修饰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摸索,使学生充分发挥探索能力,把文档修饰得更美丽。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模仿,不仅能够使学生学到电脑操作技能,还能培养探索习惯、学习兴趣以及创新技能。
五、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
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操作训练以其独有的优势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发展机遇,充分调动不同阶段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教学用CAI软件的交互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设置不同的练习。例如,指法教学过程中,学生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加强对生疏键的练习密度,且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反复多次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养成根据自己学习情况设置学习进度的方法。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可以与其他科目结合,将信息技术转变成其他学科的工具,培养创新情感。例如,网络模块学习与社会课结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学校的虚拟网传递信息、查找资料,将学习资料应用于社会课的学习中。学生可以运用电脑办英语、语文小报,制作电子贺卡等,以此调动学习兴趣,增加对电脑学习的信心,培养创新情感。
六、持之以恒,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和富于创造的科学态度,是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化。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其中技能性也是操作性,占据主要地位。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决定我们必须把培养信息技术基本技能作为该课程的主要任务。学生动手是领会、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有效手段,是培养技能的基本途径。
实践能力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能力是将创新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能力的总和,是创意与创新的桥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想象、思维实践的过程。学生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体验创新快乐,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掌握理论知识,深化理论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技能水平随练习提高,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人们进行某种操作或活动的速度加快,是技能形成的一般趋势。信息技术技能也不例外。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教育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动手,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动手创新能力和信息技术基本技能。
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形成。信息技术教师要持之以恒,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发挥电脑的特殊工具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李 艺.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朱彩兰,李 艺.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建设任务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
[3]李冬梅.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2001
[4]钟柏昌,李 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整合的状况分析(上)[J].学科教育,2004
作者介绍:王耐英,河北省霸州市第十五中学教师,一直在教学一线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教学经验丰富,多项科研成果获奖,成绩优异
ISSN2095-6711/Z01-2016-09-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