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语文教育原则新探
2016-03-20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李彤彤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彤彤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语文教育原则新探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彤彤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教育思想在我国有了很大变化。目前,见诸论著、教材、论文中的语文教学原则或过于宽泛,或形势落后,已不能指导当今的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语文教学原则要与时俱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四条新的原则:目标定位上,以语言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全面发展原则;内容定量上,以语文能力训练为重心的优先原则;组织定型上,学科类教学与活动类教学相辅而行的和谐发展原则;成品定向上,基础教学与个性培养协调共进的健康发展原则。
新课程标准 依据 语文教育原则
一、语文教学原则制定依据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引领下,确立和完善语文教学原则是学校语文教育势在必行的任务。语文教师要明确语文教学原则的制定依据。
首先,语文教学目的是制定教学原则的首要依据。语文教师明确语文教学的目的,才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教学原则。语文教师要明确区分两个概念,即教育目的和教学目的。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教育目的与教学目的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国家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反映社会成员在教育上总的需要。教学目的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要求,反映教学主体的需要。教育目的引导教学目的,教学目的必然受制于教育目的。教育目的要转化为教学目的,使社会需要具体化为教学主体的需要。语文教学目的在语文学科领域内,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这是语文教学原则制定的基本依据。其次,制定原则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凡事都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及原理,语文教学领域也不例外。无论是学生发展的自身规律,还是教学中存在的一般原理,都需要列在教学原则制定考虑的因素范围内。再次,语文教学的总体状况。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总体上不容乐观,尤其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提出,语文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念认识模糊甚至有误,出现“只问产出,不问投入”的现象,去语文化现象日益严重等。语文教学原则的制定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以学生为主体和根本出发点,完善教学原则。
二、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1.目标定位上,以语言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全面发展原则。现阶段,学界对语文教学目标的定位说法不一。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引下,语言素质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语文教师要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以语言素质培养为核心,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内容定量上,以语文能力训练为重心的优先原则。有限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学内容的设定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知识与能力的教学内容比例需要教师细细揣摩。教学既可以发挥传授知识、促进发展的积极功能,也可能出现浪费时间、压抑发展的消极功能。课堂45分钟的时间可能很有效,也可能被白白浪费。所以,语文教学要以语文能力训练为重心,“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在内容定量上,语文教师要坚持以语文能力训练为重心的优先教学原则。
3.组织定型上,学科类教学与活动类教学相辅而行的和谐发展原则。部分教师的语文教学偏离语言教学的正确方向,使学生陷入纯知识的记忆。学生学习许多年语文后,听说读写能力得不到明显提高。语文教师的课堂组织形式单一,属于单纯的学科类教学,有的语文课堂活动过于空洞热闹。新课程实施中,有些教师片面理解新课程改革关于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教学理念,片面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热闹和活跃。于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但学生在热闹的课堂中收效甚微。因此,课堂组织定型上,语文教师要坚持学科类教学与活动类教学相辅而行的和谐发展原则,使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课堂交往,以此使教师达到设定的教学目的,使学生有效地接收信息、掌握知识、创新思维,发展活动能力。
4.成品定向上,基础教学与个性培养协调共进的健康发展原则。语文教学中,因材施教受到严重挑战,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语文教师要明确基础教学必不可少,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当前,虽然很多教师力图通过复杂多样的教学活动丰富课堂,但由于只重视语文知识教学,轻视甚至无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个性发展,因此培养出来的部分学生只懂得应试,语言运用能力较差,口语表达能力较低,写作能力欠缺。这种单一性的语文培养模式否定了差别,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导致人才培养僵化,造成语文教学效果较低,部分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在成品定向上,语文教师要坚持基础教学与个性培养协调共进的健康发展原则。
语文教师在理解和贯彻语文教学原则的过程中,一定要树立全局意识和整体概念,注意区分原则和非原则。原则涉及语文教学的全程和整体,贯穿在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局部的专项则称为规则、建议或体会,即出现在某一学段、阶段或者单元。在这样的理解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上四点原则建议,这是系统的、有序的、协同的表述模式,希望为广大教师提供理论参考。
[1]王松泉.语文教学原则新论[J].中学语文(武昌),2000
[2]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育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彭小明.“新课标”视野下的语文教学原则[J].教育学研究,2005
ISSN2095-6711/Z01-2016-09-0044
李彤彤(1993—),女,汉族,河北省邢台市,河北师范大学2015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