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将教师树为高校道德榜样

2016-03-20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师德榜样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刘 晗



论将教师树为高校道德榜样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刘 晗

全社会大力宣传道德楷模的今天,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为大学生树立高校道德教育的榜样。本文结合我国高校教育实际,分析使教师成为高校道德教育榜样的原因,提出树立教师为高校道德教育榜样的建议。

道德榜样 教师

如何转变学生的不良倾向,提升高校学生的道德水平,已成为学校需要面对的事实。我国重视榜样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什么样的榜样能为广大学生接纳,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道德教育离不开榜样的引导作用,在高校中树立教师为道德榜样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一、树立教师为高校道德榜样的原因

1.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国自古以来重视榜样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古代的道德教育依靠鼓励人们效法先圣时贤,不断完善自我。例如,人们经常提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伯夷、叔齐等,借以鼓励他人培养良好品德。大禹治水,与民同甘共苦,“三过其门而不入”。曹操在《短歌行》中称赞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孔子是人们效法的楷模。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赞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我国处在大变革、大发展的新时期,需要不断地强调榜样的重要作用。如今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趋势,道德观念呈现复杂多变的特征。社会发展需要人们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这是我国道德建设的新机遇,是我国道德建设面对的新挑战。我们要褒扬道德模范,弘扬社会正气,树立道德新风,以社会主义的主流道德价值观引领社会道德风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2.我国高校使命的要求。大学不仅是客观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职能。我国高校在履行人才培养的职责使命时,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把对学生人格的养成、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训练有机统一起来,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将个人成长成才与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紧密相连,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作为高校教育的主体力量,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青年学子的引路人,是完成高校人才培养使命的决定性力量。

3.教师具有天然优势。“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人对教师职责的描述。学校生活中,学生主要的接触对象是教师,教师有意无意地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对青少年而言,他们处于青春期,会有意无意地模仿教师的行为。教师的言行举止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直接影响学生道德的形成。这种影响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如果教师道德修养欠佳,会使学生因失望而陷入道德迷惘。如果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素养,将使学生在敬佩中受到熏陶。

教师与学生的特殊关系以及教师的工作职责,使教师的行为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为人师表,做学生的道德楷模,对自己要“学而不厌”,对学生要“诲人不倦”,要以自己的负责精神、谦虚态度和博学多知教育学生、感化学生。现实生活中,很多事例能使我们发现教师是学生敬仰的、终生难忘的人。例如,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许多著名人物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当年的老师。可见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影响很深。

二、树立教师为学生道德榜样的现实阻力

1.现有榜样教育难以深入人心。第一,榜样要么从特定的人群中选出,要么远离当前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觉在被动接受,容易产生陌生感,影响教育效果;第二,现有的榜样教育方式单一,多以课堂讲授、报告会、课外参观等形式举行,流于形式,内涵挖掘不足,成了简单的说教和文字表述,甚至出现只喊口号、不见行动的情况;第三,现有榜样体现的精神往往跟磨难、灾祸、甚至死亡相联系,整体上来看,这类榜样很难让大部分大学生产生心理认同。学校道德教育树立教师为学生道德榜样可以解决以上问题。

2.部分教师存在道德失范。市场经济大环境下,部分教师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发生错位,难以起到表率作用。他们在利益的驱使下,不安心教学,缺乏以身立教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例如,有的教师政治信念不坚定,不能为人师表。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而课后不能身体力行。有的老师不但不能给学生解惑,甚至用偏激的言论误导学生,缺乏敬业精神,教学马虎应付,出工不出力,或身兼数职,忙于开各种补习班,无法专心授课。教师心思不在教学上,哪里有时间关心学生的德育教育。高校新校区建设以及合校带来的多校区情况,从客观上造成部分教师只进行课堂讲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答疑解惑等漠不关心,影响教育效果。

3.不少学生对道德榜样持怀疑态度。学生对道德榜样持怀疑态度,关键在于当今高校的道德教育所立的道德榜样远高出学生的实际道德水平,与现实脱节。同时,榜样教育手段过于形式化、单一化,缺少吸引力,不利于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什么样的榜样能为广大高校学生所接纳?笔者认为高校道德教育榜样的树立应由崇高走向平凡,再由平凡走向崇高。

三、树立教师为学生道德榜样的建议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树立教师为学生的道德榜样,必须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使教师成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传播者,成为具有高尚思想品德的身体力行者。南宋理学家朱熹说:“盖君犹表也,民犹影也,表正则影无不正矣;君犹源也,民犹流也,源清则流无不清矣。”这句话强调的是修身的重要性。教师要想为人师表,做学生的道德榜样,就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素质,要以言传道,以行垂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学会爱与尊重,学会自律和心理减压,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要继续培养自己的人文素质,建设完善自己的健康人格,吸收一切有价值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心灵,勇于承认和改正自己的过错。教师在身体力行的基础上,优化师生关系,完善教化手段,在教学中强化集体观念,增强互助精神。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生存实际和心理实际,加强教育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促进学生自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良好整合,使学生生成积极向上的道德行为。

2.不断创新榜样教育方法。学校树立教师为学生的道德榜样,需要不断创新榜样教育方法。教师要改变单向的教育方法,要有课堂讲授、报告会等灌输形式,更要讲求教育的科学和艺术,建立师生互动、对话的榜样教育模式,建设高校榜样教育所需的校园文化,营造榜样教育的人文环境,不断拓宽榜样教育的渠道,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创设榜样教育网络平台,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正面引导大学生建立坚定的道德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产生正确的道德行为。

3.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学习树立教师为学生的道德榜样,就必须加强师德建设。加强师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学习必须完善当前高校改革发展需要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才能保证师德建设的顺利进行。

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建立师德规范教育制度体系。学校要将师德规范纳入学校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师行为规范教育。第二,健全师德评价体系。学校要将师德评价体系作为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起到实实在在的激励作用。第三,建立师德监督激励机制。学校要将监督结果与教师评优奖惩挂钩,教师的职称评定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第四,建立师德建设领导体制。学校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师德建设,加强组织协调,将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形成长效机制。

[1]唐未兵.高等学校的职责使命[N].光明日报.2016

[2]盛 荣.高校师德建设宜重视具体规范和措施[J].当代教育论坛,2004

[3]赵 静.榜样教育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J].基础教育研究,2008

[4]刘 琨.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榜样教育[J].教育探索,2011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5-sz-136)

ISSN2095-6711/Z01-2016-09-0152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师德榜样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