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思考

2016-03-20河北省唐山市第四中学才建芝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三角形情境探究

河北省唐山市第四中学 才建芝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思考

河北省唐山市第四中学 才建芝

创新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人类的进步发展源于创新。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理念。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

氛围 兴趣 情境 潜能 创新 思维

创新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人类的进步发展源于创新。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理念。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施以创新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营造自由、宽松的创新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新能力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环境,会让学生心情愉快、无压抑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拟方案、自由组织、自主搜集整理数据、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在活动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积极的状态,有的学生能提出大家想不到却在情理之中的方案,有的学生能发现预案之外的结论,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迸发创新的火花,生成创新的元素。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如果教师剥夺学生自主自由的权力,就等于扼杀了一颗创新的童心。

二、抓住心理特征,培养创新欲望

1.生活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源泉,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吸引学生。例如,“买楼房时,人们常说要采光好,工人师傅如何解决采光问题呢?”“楼房装修时,各居室地砖如何搭配才能最合理和美观”等问题,教师要把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使学生感到数学不是枯燥的符号、抽象的推理,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于我们身边。

2.引入兴趣,把好奇心渗透到数学学习中。初中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这些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其适当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探究、尝试”的过程,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他们创新的潜能。

3.借助数学史渗透品质教育。数学的发展是一个探究的过程,许多数学前辈为了真理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大数学家欧拉为了计算天体运动轨道,劳累过度而是双眼失明。数学学家的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刻苦学习的品质。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思维境界

学起于思,思起于源。数学教学应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学生在情境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问题是思维的灵魂,有了问题,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问题,思维就有了动力。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思维过程中,能提高创新能力。

进行相似三角形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情境:①三角形相似与三角形全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②判断三角形全等方法有哪些?③三角形全等的判别可以引入三角形相似吗?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和严谨性。

四、巧用鼓励机制,激发创新潜能

如果创新活动是墨守成规、刻板划一的活动,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会受到束缚、得不到尊重,久而久之,学生的先天的、自我创新的潜能会因受到压抑而逐渐丧失。教师应对学生大胆的想法和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给以支持鼓励,使其完成探索活动的任务,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创新能力。

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探索活动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常把“你还有什么和他不一样的想法,讲给我们听听好吗”“请你想一个和他们不一样的办法”“让我们来听听你的好主意”“你的办法是自己发明出来的吧?真棒。”等激励话语挂在嘴边,给学生的思想、行为松绑,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使学生迸发出创新的灿烂火花。

五、把握素材时机,训练创新思维

教师要挖掘整理数学教材中的思维素材,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1.利用一题多变,训练发散思维。教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方法、提高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一题多解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好素材,教师可以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鼓励学生求新求异,从而扩充思维的机遇。

2.善用互逆因素,训练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人们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做与习惯思维完全相反的探究。顺推不行时,人们可以考虑逆推解决,探究可能性发生困难时人们可以考虑探索不可能性,由此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正向思维定式经常制约思维空间的拓展,有时正面解题很难,不妨改变思维方向,就会柳暗花明。

3.抓住分析时机,训练联想思维。联想能使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进行大胆联想,寻求答案。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有利于训练联想思维的时机,强化训练学生的联想思维。

4.抓住猜想时机,训练灵感思维。知识是思维的基础,人们总是通过知识揭示、探索和认识事物。有些学生往往忽略知识的灵活运用,受某些知识的局限,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影响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多角度思维,设法克服学生的某些思维定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激发学生的数学直觉灵感,促使学生直接越过逻辑推理,寻找问题的突破口。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寓创新思维于教学之中,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领学生探索、发现,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迸发创新的火花,为他们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

ISSN2095-6711/Z01-2016-09-0093

猜你喜欢

三角形情境探究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