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田径运动员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
2016-03-20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董丽霞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董丽霞
浅谈小学田径运动员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董丽霞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体育竞技在学校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作为体育竞技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员,是竞技的关键。运动员心理素质水平决定了体育比赛的成败,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素质水平的发展是运动员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小学 田径运动员 个性心理素质
一、田径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
任何一项田径竞技运动,尤其在运动员身体素质完善且掌握该项目技战术后,比赛结果的好坏取决于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高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依赖于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一些运动员自身素质和技战术能力一流,但个性心理素质不强,使其不能在比赛中获胜。因此,个性特征与运动能力两者间有密切关系。
二、小学田径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1.田径训练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心理、身体和技术训练。心理能力是运动员发挥身体和技术能力的首要保证。小学阶段是学生生理与心理成熟化发展的过渡时期,是不稳定的时期。因此,教练员要使运动员有好的心理,必须重视对其心理素质的培养,并将心理素质训练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
2.小学时期的田径运动员参与训练的时间较短,约为一至三年。这些运动员基本运动能力不突出,技术发挥不稳定,参加比赛相对较少,缺乏比赛经验。因此,小学阶段的田径运动员比赛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失利,不容易把自己最好的成绩发挥出来。运动天赋较好、即将升学的学生如果能在比赛中创造较好成绩,会引起后任教练的重视。因此,小学阶段的教练员如何科学安排训练方法显得十分关键。
三、小学田径运动员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
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但稳定不意味着不可改变。小学阶段的运动员处在心理素质发育的不成熟期,可塑性非常强。这一时期,教练员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能帮助运动员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具体可从理性认知、情感教育、意志品质三方面入手。
1.理性认知
理性认知是对学生进行运动的专项素质培养,运动员深入了解所练习项目,对项目的分类、动作、技能有正确认识,能区分好恶对错。一方面教练员要调动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对田径训练的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学习和训练。另一方面教练员要及时与学校、家长沟通,得到他们的支持与帮助,向社会寻求资源,使学生在心理上去除压力,在思想和心理上认可田径训练及比赛,激励运动员的斗志。教练员要全方位提高运动员的认知水平,使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个性心理素质。
2.加强对运动员的情感教育
(1)情感分为情绪和情感,两者是人类最显著的心理特征之一。不同的项目、不同的训练场地,会使运动员的情感表现方式不尽相同。强烈、极端、易变、多样等是比较常见的情感表达特点。运动员的情感时而积极,时而消极。因此,在一场田径训练或比赛中,教练员要随机应变,及时与运动员沟通、交流,针对运动员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教会运动员如何调动自身的积极情感、控制或消退消极情绪,使运动员以饱满的热情对待训练和比赛。
(2)消除运动员的心理障碍 。日常训练中,运动员有时会抗拒训练,顶撞教练员。小学时期的田径运动员大多是五六年级的学生,很多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逆反心理较重。运动员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有时候会“表里不一”,表面上听教练员的口令,但私下训练时我行我素。这是一种抗拒训练的心理表象,运动员的潜意识表明我不想做了,如果还要做只能是敷衍了事。面对这种情况,教练员要采用最有效也是最普遍的方法,即与运动员谈心。教练员要了解运动员每个阶段的心理状态,力争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感,以使运动员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3.培养运动员顽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人们自觉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是通过自觉行动来表现的,与克服行动中的困难相联系。
(1)以认识为基础,确立实践的目的性。运动员充分认识田径训练的意义、项目的不同、方法的多样后,能确立拼搏的目标,知道自己的前方在哪里,明确田径训练和比赛中将获得什么。
(2)用情感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人的意志行为常常伴随着情感。一名初期运动员的意志相对薄弱,面对一点小失败或不如意就有可能崩溃。合格的教练员明白坚强的意志对运动员的重要性,因此在队员迷茫彷徨、胆小沮丧时,教练员应该以长辈的爱与朋友的情打动学生,使师生之间建立亲切友好的关系。教练员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感染和鼓励运动员,消除运动员的压力与包袱,帮助他们充满信心,以稳定的情绪投入训练和比赛。针对队员自身的惰性,教练员要因材施教,将运动员的惰性变为动力,将关爱注入训练和培养的各个环节。
(3)注重运动员自我意志的培养。意志力包括顽强拼搏的精神,还有坚定的目标、自信心及自我调节能力。其一, 运动员的自尊心和求胜心能促使其建立期望目标,目标一旦确定,运动员在实现它的过程中就会增强自我意志。其二,所有的运动员不可能都具有天赋,训练中如果水平一般的运动员出色地完成某一组训练,教练员应对其进行表扬,并让他们做示范,借以激发他人的勇气和斗志,从而不断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其三,运动员要学会发挥主观能动性,面对挑战时要顽强拼搏并进行自我调控,面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学会放下。
(4)意志培养应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田径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培养田径运动员,意志培养方面不能“一锅煮”,应在日常训练中多观察、研究运动员,明确对运动员的培养方向和培养层次。同时,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训练项目的不同特点,为其“量身定制”意志培养计划,争取使每位运动员都拥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4.培养运动员的挫折承受能力
(1)挫折指人们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遭遇无法逾越的困难阻碍时,所产生的紧张的情绪反应和体验。竞争会产生失败、挫折和成功。当今社会竞争不断,挑战和风险从来都不可规避,但也充满很多机会。小学田径运动员要想成长为优秀甚至专业的运动员,就必须适应竞争的环境,并且具备吃苦耐劳、奋勇拼搏、面对挫折不气馁的精神。
(2)运动员对挫折产生理性的认识后能不受其破坏。因此,教练员应在正常的训练或课外学习中教授学生怎样正确看待挫折。教练员可以向班主任或家长寻求帮助,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体会挫折或失败后取得成功的体验。运动员不要把没有取得好的名次或好的竞赛成绩看作是失败。教练员应该帮助运动员从客观因素(外界因素)和主观因素(自身因素)方面,寻找运动员产生不理想结果的原因。
(3)循序渐进,适当地进行强制训练。田径运动员的个性心理培养是一个反复训练的过程。教练员可以在运动员的各个阶段提出不同的目标,循序渐进地实现这些目标。教练员可以针对个别极具特性的运动员,在他们的压力承受范围内,对其进行强制训练,逐步实现目标。
四、小结
小学田径运动员处于个性心理的不稳定时期,可塑性较强,田径教练员对其进行专门的培养,对小学生田径运动员的体育竞技及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体育教练员充分认识到心理因素的重要性后,需要系统、科学地培养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素质,以促进运动员的个性发展。
[1]李建周.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2]彼得罗夫斯基.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3]孔 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8
[4]王重鸣.心理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5]韩 虎.体育课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J].体育教学,2002
ISSN2095-6711/Z01-2016-09-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