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专题学习微课的思考

2016-03-20昌吉学院刘君玲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专题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微课

昌吉学院 刘君玲



构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专题学习微课的思考

昌吉学院 刘君玲

本文在回顾微课发展及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反思微课的现状及应用问题,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学》课程的特点及教学问题,提出从专题视角出发建立学生学习和微课资源建设的指向标——专题学习“微课树”,在保障知识体系完整的基础上为学生学习提供全面指引,展望专题学习微课研究,期望能对微课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与探索提供参考。

专题学习 微课树 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互联网、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产物迅速在社会普及。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数字化资源,是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的一种媒介,以短小精悍、授课形式丰富多样等特点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一、微课发展及研究回顾

我国的微课发展始于2011年,即胡铁生发表的《“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一文首次在国内提出“微课”概念。2012年是微课发展的元年。这一年开始,国内学者对微课的研究进入热潮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微课资源的建设问题。例如,如何设计开发微课,利用何种技术、工具制作微课等问题。这表明微课研究开始进入成熟期,人们开始关注微课的形成、使用等问题。理论研究开始走向微课的开发方法、技术运用、评价等方面。

我国微课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微课概念界定、理论基础、技术研究、应用研究、资源建设、实践成果以及评价七个方面。其中在概念界定方面,早期研究者如胡铁生、焦建利和黎加厚,主要探讨微课定位的构成等问。随着学习理念的不断更新,学习方式的不断变革,部分学者如张一春、郑小军等,开始将微课与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移动学习以及碎片化学习等学习方式联系在一起。虽然我国学者对微课的理解各不相同,但学者在微课的构成和作用两个方面有共同点。理论基础方面的相关研究不多,学者提出认知负荷理论(陆长灵、胡君)、掌握学习理论(孟祥增)等,对微课实践有较大的启示作用。技术研究方面,大多数基于相关技术、模式的平台和课程建设,还有关于微课开发及制作方法的文章,软件开发工具有思维导图、Snap、Camtasia Studio、绘声绘影、几何画板等。应用研究方面涉及领域包括教师培训、校本教研、学科教学、职业培训、成人培训等,偏向微课在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内容集中探讨微课的应用方式、方法和策略等。资源建设方面主要涉及微课的设计及制作、微课平台建设、微课网站及系统开发以及微课资源库建设及其方法、策略研究等方面。实践成果方面内容集中在教学设计、实践案例等方面,有关环境和模式建构研究较少。评价研究方面,学者余胜泉结合网络学习评价的特点将发展性评价理念融入微课,并针对一节摄影课建立课程评价体系,学者孙聘从用户体验角度借助 Nielsen 计算机系统可接受性模型,分别从教学有用性和微课可用性制定两个维度八项二级指标的微课评价体系,其他鲜有文献构建微课的评价体系。

二、微课建设和应用现状反思

微课能满足不同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是教育工作者在微时代提升教学水平、拓展受众范围和课堂界限的最佳选择之一。然而,无论是教育团体、机构或企业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的微课资源,还是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各种形式的微课大赛而积累的微课资源,微课在应用过程中呈现出来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许多微课设计者在内容选取上着重于根据课程标准、考纲、教材等相关材料标示教学重难点、疑点、考点、易错点等,这使微课程内容呈现“点”状、碎片化特点,难免割裂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一些学生只注重对知识点的掌握,不注意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导致部分学习者学习某门或某个微课后无法确定下一步的学习方向。微课的零散、无序状态难以真正满足广大学习者的微型学习、个性化学习、碎片化学习、移动化学习的需求和期望。

三、小结

我国微课资源建设目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部分网络平台微课资源不成体系,尤其缺乏微课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一些微课资源的开发处于零散、无序的探索实践状态,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等问题。本文从专题学习的视角切入,以专题的高度,探讨专题学习“微课树”的建设问题,以期改变零散、无序的微课资源开发现状,进一步丰富微课建设理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1]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

[2]王 琦,余胜泉.从学习元看微课评价的设计[J].中国教育网络,2013

[3]徐明发,聂承启.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知识表示模式[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版),1997

[4]胡宁静,谢深泉.ICAI课件的领域知识库中知识点间联系的划分[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0

[5]张 生,王丽丽,苏 梅,齐 媛.微课程设计要素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14

(本文系基金项目昌吉学院2015年度教学研究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5jyyb005;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45017)

ISSN2095-6711/Z01-2016-09-0015

刘君玲,女,昌吉学院,高校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微课、移动学习资源建设

猜你喜欢

专题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微课
省妇联召开 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 专题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开展腰痛专题学习的必要性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物理专题学习的“分类+变式”设计——以直流电路动态分析专题学习为例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榆树市档案局召开专题学习会议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