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探析
2016-03-20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一小学宋丽丽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一小学 宋丽丽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探析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一小学 宋丽丽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主要体现在课堂上的生活化和数学上的生活化。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脱离生活现实,教师必须改变这一状态。教师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能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本文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发展。
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当前,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数学学科与生活紧密联系,所以数学也得到空前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服务提供便利。日常生活中,我们处处可见数学知识。它能帮助人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题,它是一种思维方法,存在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入门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结合课本中的知识以及生活情况,这是最新的课程标准规定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与生活场景结合,通过实际运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实践数学知识,使数学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1.日常生活数学化
对小学数学来说,教材上的知识易使学生乏味,从而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材外的知识很受小学生喜欢,并且吸引他们主动学习。根据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认知特点,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运用到教学中,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
教师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可以带学生去超市,让学生参与活动,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日常生活中,学生跟家长去超市,往往做主的是家长。而教师带学生去超市,做主的是学生。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活动经费,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用有限的钱,买到一定数量的产品。这考验学生对同类商品价格的考量,以及对自身的预算。学生要思考怎样能花最少的钱买到规定范围内的产品。此次活动不仅涉及数学知识,还增加了小学生对数学的实践能力,教会学生合理消费的意识。学生对商品价格的比较以及对完成任务的计划,有利于学生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是将教学生活化。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家长非常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考试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在实际运用体现得不多。教师如果只重视学习成绩,很难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很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教师单方面注重数学的实用性,可能导致学生的成绩下降。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学校限制教师对数学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之间会有矛盾发生,教师要做是教授学生学习方法,保证学生成绩的同时,将教学生活化带到实际教学中。
2.更新教学观念,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
很多教师通过设计生活场景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根据《标注》的要求,教师必须结合生活环境,结合学生的知识及其生活经验设计生活场景。应试教育对一些农村小学的影响很深。一些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数学教学过程中采取题海战术,枯燥乏味的教材容易使学生失去对数学的兴趣。加上家长方面的压力,学生受到双重压力的同时,很难提高数学成绩,造成个别学生数学成绩不高,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
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入生活化元素,促使学生愿意参加数学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对实践的认知。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去超市购物的场景。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对比商品价格,学会加减法。学生可以用尺子测量身边的物体,学会测量。对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比学习成绩重要。
数学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实际生活和生活场景,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工具、教学素材,使学生获得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使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3.整合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数学教材在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方面有一定提高。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并不是普遍使用。城市和农村的生活环境不一样,相关学者在教材设计上要注重选择常见的、共同的元素,找出最适合的生活情景编入教材,将教学内容同教学素材有效结合,实现教学目标。
实践证明,新课程改革是适应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关数学的问题,让学生爱上数学,主动学数学。教师要在数学中融入生活元素,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运用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和数学的实用价值。
[1]罗海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趋势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
[2]陈 璐.浅论数学生活化对教学方法的影响[J].金田.2013
[3]缪亚红.论如何让小学数学在生活化教学中绽放活力[J].陕西教育(教学版). 2013
ISSN2095-6711/Z01-2016-09-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