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构建中初中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2016-03-20黑龙江省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林肃秋
黑龙江省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 林肃秋
高效课堂构建中初中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黑龙江省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 林肃秋
高效课堂构建与推进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高效课堂构建的要素,即模式、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展示几方面,指出问题所在,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趣味性 教学模式 调研
近年来,受山东昌乐二中、杜郎口中学、兖州一中等学校的影响,高效课堂的构建与推进在全国基础教育领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笔者从事语文教研工作多年,经常到大庆市各初中学校听课调研,多次赴全国知名学校学习考察。调研考察中,笔者发现构建高效课堂以来,课堂教学的确发生很大变化,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但是,其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高效课堂构建的几个要素,即模式、导学案、小组活动、课堂展示,阐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建议。
一、囿于模式,框范教学
学习借鉴优秀学校的课堂模式,很多学校提炼出适合自己的模式,并运用模式组织教学,以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但是,许多学校囿于模式,不能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适当调整模式。一些授课教师能熟练运用课堂教学模式,达成“双主互动,情智内化”的模式宗旨。但是,教学课程中,教师提出的一些内容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没有任何关系,显得突兀。程红兵老师说:“没有模式时我们努力创建一种模式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当形成一种模式并能够熟练驾驭该模式时,我们还要善于跳出模式,形成教育教学特色”。笔者赞成程红兵老师的观点,建议教师教学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学生及不同教学内容,适当调整模式,使其为教学服务,不能用模式框囿教学。
二、导学案没有真正起到导学作用
导学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抓手。但是,导学案的编写普遍存在着问题。一些教师的导学案虽名为导学案,实则以预习提纲、习题或问题设计为主,缺乏给学生留白的达标训练和学法指导等,不能真正起到导学作用。例如,《赵普》一课的“导学案”中,教师融入适量达标训练,既检查学生课内文言文学习情况,又做了适度的拓展延伸,扩大了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视野。又如,一位教师在《散步》一文的“导学案”中,加入学法指导,在学法指导中融入人文关怀。它的诵读指导这样表述:“建议你这样读,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建议你这样读,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作示范一样。”但是,这两份导学案中的目标设定与表述存在着问题。教师对导学案的编写要重视整理旧知、分析学习内容、设计巩固练习、学法指导等因素,重视探究问题的提出,适时、巧妙地给学生铺台阶、架梯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自主、合作、探究,实现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教师要认真思考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为了能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涉及的每一个问题,教师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实际上,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内容,不用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整体上看,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有待提高。理解分析层面上的知识,教师可以适当地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例如,说明文复习课上,教师首先让学生围绕“说明文限制性词语是否可删去”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了准确完整的答案。之后,教师让学生讨论下定义和作诠释两种说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仍无法得出结论的时候,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学生学习理解分析层面的知识时,教师应认真设计问题,适时适当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预设合作学习的时间、合作学习达到什么样的度。
四、展示环节存在误区
任何一种高效课堂构建的模式,目的都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给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一些教师的课堂展示环节用时过长,展示的量过大,参与展示的人过多,导致课堂无序、拖堂。
例如,教师在学生赏析课文后,让学生进行景物描写练笔。课前,学生预习了课文内容,解决了部分问题。所以,课堂开始后的一大半时间都用于学生练笔。之后,二十多位学生分三批到黑板前,将自己的小练笔写在黑板上。为了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展示,教师很少和学生一起指出展示作品的优点与不足。教师也没有知道学生如何完善。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练笔、习作的量虽多,但是写作能力不会得到有效提高。
教师要精选展示的内容。展示的内容应紧密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预习阶段暴露出来的难点、易错点、分歧点。教师要紧扣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有探究价值、有一定难度、学生经过努力能有思路有见解的问题。教师要把握展示的量,教学设计要围绕一个重点,设计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在突出“一个重点”的前提下,适当兼顾其他,以解决重点问题和其他问题。教师通过板书展示的内容要适量,板书要书写正确,笔顺要规范。教师要总结课堂展示,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课堂上,教师必须树立“该出手时才出手”的观念。学生自学、合作学习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干预。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课堂新生成的问题,以及合作学习的分歧,教师应讲解、点拨、启发、追问,使问题得解决。学生小组展示结束后,教师必须针对关键问题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总结方法、掌握规律,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
总之,教师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要重视以上四个要素。教育是慢功夫,是潜移默化的熏陶,是润物无声的渗透。因此,教师要踏实、持久地抓好常规教学,抓好常规教学中备、讲、批、复、考中的每一个环节,以保证课堂教学的规范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深入研究高效课堂的每一个要素,构建符合校情、学情的高效课堂。在不断的追求与探索中,教师与学生一起营造更具文化气息的智慧课堂、理想课堂。
ISSN2095-6711/Z01-2016-0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