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发展现代农业路径的探讨
2016-03-20崔玉波张国发
崔玉波,张国发
(1.大庆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2.大庆师范学院生物工程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大庆市发展现代农业路径的探讨
崔玉波1,张国发2
(1.大庆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2.大庆师范学院生物工程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现代农业是继传统农业之后的农业发展新阶段。当前大庆市农业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但还存在农业产业发展滞后、农业防御体系薄弱、耕地土壤退化严重、土地规模经营程度低、科技含量不高、特色农业品牌经营不够等问题。大庆市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从农业产业结构市场化、农业生产方式集约化、农业经营形式产业化、农业生产技术智能化、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农业人口流转合理化等方面开展工作。
大庆市;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范围内农业产业迅速发展,伴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大量现代工业装备和现代物质的投入、农业企业不断壮大,许多国家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商品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农业发展成国民经济中高度发达的现代基础产业。“十二五”期间,大庆市将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农业产业取得重要进展。在新的形势下,研究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问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大庆市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大庆市现代农业不断发展壮大,但总体来说离现代农业的标准尚有较大差距。
(一)农业产业发展滞后
从全市总体发展来看,农业、农村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农业投入不足,农村基础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亦有较大差距。各级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对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思想认识、思路转变、解决办法还不到位。个别农业干部在抓农业生产上认识有差距、方法很传统、推进不得力、落实不及时、效果不理想,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农业防御体系薄弱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大庆市地处全省西部干旱区,农业受制于水的矛盾十分突出,尽管近些年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设施,但仍有较大部分农田不具备旱涝保收条件,农业靠天吃饭的情况改变不大。人员配备不强、机械设备不足、附属设施不配套、统防统治能力不高,潜在的隐患巨大。
(三)耕地退化严重
全市现有耕地面积1090万亩,其中有300万亩中低产田,占总耕地面积的近1/3,主要是盐碱地和沙土地,土壤肥力差,单产水平低。频繁的灾害天气、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不科学的肥料及水分管理又使这一矛盾不断加剧。
(四)土地规模经营程度低
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农业生产,在土地分产到户的过程中,考虑到“好地”“差地”的公平,使每一户土地分散到村庄前后左右的不同方位。碎块化的土地生产一方面导致同一区域农田种植的作物、管理方式、肥料投入等极大不同,多年种植下来后,使不同地块间甚至相邻地块间的肥力水平、土壤结构相差较大。另一方面大型机械无法发挥作用,制约了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发展,导致农业生产高投入低产出。
(五)科技含量低
农业生产在品种选用、生产管理上还以经验式生产为主,如近年来从“南面”引进的个别品种造成减产或绝收,主要就是引种时不懂品种对“有效积温”的需求而造成的。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一方面受制于农业的产出效益低,农村有一定文化的青壮年大量涌入城市务工,老、弱、妇从事农业生产的比重不断升高,接收新思想、新技术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受制于机构编制所限,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设置和农技推广人员配置严重不足。
(六)特色农业品牌经营不够
一是没有把传统的品牌优势做大做强,如肇源大米、古龙小米、八家河江鱼、民意花生、茂兴地瓜在省域范围内均早有名气,但由于缺少品牌意识,市场上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情况普遍存在,影响了市场价值。二是对新兴的品牌扶持力度小,如福兴蔬菜、庆福香瓜等品牌还主要由农户自发开拓市场,没有形成系统管理和集成效应。
二、大庆市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
(一)农业产业结构市场化
在农业生产品种选择上,宜在因地制宜、保持原有品种优势的基础上,选用新、奇、特品种,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改变内需型生产,扩大外向型农业,综合利用当地气候、环境、土壤、交通、人文等因素,种植耐贮运、便于运输的作物。在种植、养殖上,要确定适宜开发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引导发展“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市场农业,努力开发开拓国内外市场,形成高度开放的外向型农业。同时,选用产量潜力高、品质表现稳定、对不同土壤及环境条件适应广的优良品种,而且要根据区域资源优势及农民的种植习惯发展特色农业,突出品牌策略,注重乡土特色,实行专业化生产,推行同一片农田在同一季节种植同一作物品种,以利于机械化生产和集约化生产,形成产品总量优势,提高乡土品牌知名度,为集中打开产品销路创造条件。
(二)农业生产方式集约化
现代化农业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农业机械化率,以当前条件,实行大规模机械化的时机还不成熟,可以考虑遵循因地制宜、连片开发、规模发展的原则,在一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较好,具备一定土地规模的地方,将分散的土地适当集中,利用小型农业机械,以家庭或生产小组形式实行小规模的集约化,改变粗放型、兼业化的生产方式,形成规模化生产。
对区域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进行总体规划布局,按照自愿、互利、互补的原则,鼓励和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户联合与合作,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适应城镇化水平提高和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的趋势,按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逐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机制体制,引导分散于各个农户的土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田能手、专业大户或家庭农场适当集中流转,使其形成一定规模。
(三)农业经营形式产业化
当前,大庆市农业生产还是以初始生产为主,农产品深加工、销售等环节还相对较弱,利润分配不合理,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农民只能得到极小一部利润。因此,壮大农业产业必须以农业生产环节为基点,向前后两端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一是向生产前环节延伸,包括种子、种畜、饲料、肥料、药品、农用设备、机械、农用设施、农村金融以及其他支农服务业等。二是向生产后环节延伸,包括农产品储藏、农产品流通、农产品加工、食品制造、食品销售等,逐步推动各环节在经济上结为利益共同体。发达国家大约有80%的动物产品和70%以上的植物产品要通过不同程度的加工才能销售,产后环节尤其是农产品精深加工已成为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手段,其产值是产中环节的5倍多,因此拓展产后环节应是延长生产链条重点。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农业龙头企业的牵动、带动作用,同时积极开拓外部市场,发展对外贸易,优化农业生产力的合理配置,逐步形成产量品质优势突出,乡土特色鲜明的农产品产业带和集聚区。
各县(区)域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推动同类农业生产要素集聚,形成区域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丰富完善区域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内容,寻找基础服务项目、优惠政策、市场企业、农民需求的最佳服务的结合点,加速同类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化集聚,加快农业资源资本化、规模化、市场化进程。大力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对有机产品、绿色产品、无公害产品的生产基地、生产方式、加工厂家、销售网点实行全过程监测,塑造农畜产品安全形象,形成“绿色品牌”,以安全度和可信度抢占市场。
(四)农业生产技术智能化
依托区域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软实力,加强校(所)地合作,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使现代农业获得强有力的技术依托。启动建设“三农”综合服务中心,统筹布局农业综合服务体,通过2—3年时间,在全市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备、技术先进、分工具体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加快国土、水务、农业开发、扶贫开发、农机、林业等农业项目有机整合,建立职责明确、体制理顺、设置合理、布局优化、运转协调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以农业项目为依托,搞好农业技术创新,联合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开展农业应用技术研究和农业科研攻关。围绕物理节水、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和节水灌溉等关键技术研究,克服区域降雨偏少、五年三旱的矛盾;开展土壤耕地质量监测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试验示范包衣肥料、缓(控)释肥料等新型肥料,减少土壤地力的损耗和理化性状的恶化。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旱涝保收田建设,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土地覆膜技术、植保防灾减灾技术、水稻大中棚育苗技术、有机蔬菜生产技术以及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地、节能“六节”的作物栽培技术;综合实现主要农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农业的可持续生产奠定好基础。建设政府支持、农技人员指导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完善农业机械化生产体系和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体系。在现有从事农业生产人员中,挖掘一些具备一定文化知识的农民,进行相关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如病虫害防御服务骨干、农机能手、科技推广骨干、涉农服务行业经理人。通过这些人,把先进行产技术、先进理念带到农业生产中,提高科技贡献率。
(五)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
一是对传统农业进行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使农业生产由定性走向定量、由经验走向科学、由粗放走向精确。在现有基础上建设完善通乡入村主干农业信息网,实现重点区域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光纤接入,开发智能化终端系统,如将测土配方技术、病虫害诊断防治技术植入手机,农民在田里用手机就可以进行科学的农事生产活动。二是建立县级农业大数据库,实现传统农业与现代互联技术的全面对接,将县域农业总体性评估和个性化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三是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农业科技信息、市场需求信息等以网络、电视、手机终端等形式提供给农民,为农民提供方便的信息服务,使农业生产由“分散、封闭”向“集中、开放”转变。
(六)农业人口流转合理化
农业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大量劳动力的闲置,如何合理配置、引导从繁重农事生产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农民,是农业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我国农村人口比例大,即使将来高度城镇化,仍然会有相当数量的农民生活在农村。因此,必须把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县、乡镇、村屯建设,一产、二产、三产协调推进,统筹并加强农村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延长和拓宽农业产业链条,使一部分从土地上解放的农民进入加工、销售、农资、农业经济人等领域,推进公共财政、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延伸、扩展,全面提高农村的现代化水平,让留在农村的人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让其能够安居、乐业。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取消原来城乡间的不合理政策,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减少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限制,扶植发展微小企业,扶持农民工创业带动就业,增加区域非农就业机会。同时,要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信息服务,做好从农业上转移下来人员的培训,加快建立政府支持、财政补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职业培训机制,多渠道拓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合理有序转移的就业渠道。
〔责任编辑:卫宇坤〕
S01
A
1002-2341(2016)01-0058-03
2015-09-16
大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项目“大庆市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5027
崔玉波(1979-),女,黑龙江大庆人,讲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