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2016-03-20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殷晓莉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殷晓莉
浅谈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殷晓莉
各层教育部门非常关注高校奖学金问题。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
高职院校 资助管理 对策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贫困认定标准不统一。目前,各高职院校普遍以学生开具的生源地贫困证明作为对贫困生认定的主要依据,但是各地区的贫困标准不一,不同的工作人员对贫困生认定的标准不一样,可能造成真正需要帮扶的贫困生得不到应有的经济资助,从而偏离国家发放助学金的初衷。
2.缺乏专业的评定机构及人员。随着国家层面对贫困生资助问题越来越重视,各级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都根据要求成立贫困生资助管理部门。但是这些部门都不是专门针对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其一般设置在学工处,由学工处教师兼职管理,贫困资助工作只是学工处很多工作内容的其中一项,缺乏专业评定机构和人员,很难保证资助工作质量,很难做到真正的公正公平。
3.存在重复资助现象。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工作中,最重要的参考因素是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学习成绩,有时会资助名额重复出现在一个学生身上,造成给该生的经济资助超出本身的学业需要,对其他贫困生不公平。
4.缺乏社会力量参与。目前,高职院校贫困生的资助来源主要依靠国家和政府,力度远远不够,无法很好地满足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社会对捐资助学的认识比较浅薄,有些企业为宣传,选择在各名牌大学设立奖助学金,一般不会选择高职院校。因此,高职院校很难得到企业的资金帮扶。社会上没有形成社会助学的风气。
5.心理健康教育不够完善。高职院校学生很多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一些贫困生有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经常不愿意向同学提及自己的家庭情况,会因自己的家庭经济困难而自卑。有的学生为不让其他同学知道自己真实情况,选择放弃申请贫困资助。高职院校尤其要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能安心完成学业。
二、对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1.科学确定受资助对象。高职院校需要从新生入学报到开始,多方收集学生的相关信息,注重仔细观察学生的日常消费习惯,以便真实了解学生经济情况,可以派调查员前往学生家乡进行考察,通过走访邻居和村委会深入了解真实情况。在每个贫困生认定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都要坚持规范操作和公平公正,初步确定受资助贫困生名单后及时向全校范围公示,接受大家的监督和意见。针对某些受助对象提出异议的,高职院校一定要认真对待,反复确认和查实情况,给出最终的处理结果。
2.建立专业评估机构和人员。目前,高校的奖助学金评定机构不太专业,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可能出现不公平现象。因此,各高职院校需建立专业的奖助学金评估机构,安排专业人员开展奖助学金的评比工作,确保在评比学生具体情况时能客观公正,不带有任何感情因素,确保比赛结果的公平,使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生得到资助。
3.避免重复资助。各高职院校在确定学生资助方式时,要认真理解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对表现优异的贫困生,在评定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优化利用,让奖助学金能尽可能多地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而不是重复资助到某些学生身上。重复资助不利于奖助学金的良性循环,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对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学校应给予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可以为他们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让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一定的报酬。
4.力争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社会力量助学机制。目前,各高职院校对贫困生的资助主要依靠国家提供的各种奖助学金,力量有限。为帮助更多的贫困大学生,有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社会力量应参与助学。为贫困生资助的企业,相关部门可以对其适当减税或给予相应的社会荣誉,提高企业的助学积极性。
各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尽可能多地开展校企合作,形成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创双赢局面,争取国内外企业、团体以及个人在内的社会力量参与助学,最终形成多元化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5.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学校的心理健康中心要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关注和教育,一旦发现有心理问题的贫困生,要及时正确进行干预和引导。高职院校可以建立贫困生心理健康档案,以便定期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情况跟踪。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以为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高职院校不断改善贫困生资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能真正落实国家出台的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相关政策,使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生得到应有的帮扶,减轻他们的经济和心理负担,使其专注学习,有利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
[1]李 宾.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探讨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
[2]李良田. 浅析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难点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5
[3]钟小玲,王煜珺.农村贫困大学生资助探析[J].现代妇女,2014
[4]杨银平.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帮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
ISSN2095-6711/Z01-2016-11-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