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师要做汉语规范的表率

2016-03-20夏松平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亲属现代汉语成语

夏松平 夏 荷

语文教师要做汉语规范的表率

夏松平 夏 荷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遵循汉语发展规律,树立并推广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为此,对那些给语言造成累赘的现象,我们应该予以纠正。但是,我们有些语文教师有意无意地忘记了这一点,对那些在语音上、语汇上和语法上有毛病的或不合时宜的用法和说法津津乐道,甚至把它们奉为圭臬。毫无疑问,这些与汉语规范背道而驰的做法,对学生学习和考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下面,笔者以 “您的令郎”和 “谐音成语”为例,谈谈语文教师要做汉语规范的表率这一问题。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在称谓上,一般遵循对自己谦虚、对别人尊重的原则,于是就有了 “家”“舍”“令”等这样加在称谓前面的词。“令”,意为美好,所以在对别人的家人称呼时,前面习惯加上 “令”字,以示尊敬。如称呼别人的父母为 “令尊” “令堂”,称呼别人的子女为 “令郎”“令爱”,等等。

那么,在 “令郎”一族的前面能加 “您的”等人称代词吗?

先看例句:

具有不同专长的大学生暑假愿意登门为您的令郎、令爱辅导功课。

此句中有 “您的令郎”一语。“令郎”一词,原称“令郎君”,后省作“令郎”。所谓“令郎”,《汉语大词典》释为:“称对方儿子的敬词。”《现代汉语词典》也释为:“敬辞,尊称对方的儿子。”据此判断,上句中的 “您的”属于蛇足,应当删去。

对此,有人认为:“为了加强对 ‘对方’的强调,‘令尊’‘令郎’的前面是可以加‘您的’的。”[1],笔者读后,认为这种说法是有违汉语规范的。

“令”的本意是号令,但在很早就产生了“善”“美好”之意,首见于《诗·大雅·卷阿》:“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圭”是古代帝王诸侯举行礼仪时所用的玉器,上尖下方;“璋”是古代的一种玉器,形状像半个圭。所以“令闻”就是美誉;“令望”就是美名。《说文解字段注》认为 “令”作“善”讲,是“灵”的假借用法。例如:

此令兄弟,绰绰有余。(《诗经·小雅·角弓》)

这时的 “令”还没有产生谦敬用法,“此令兄弟”的 “令”还是 “善”的意思,与后来的 “令兄”“令弟”意思不同。

古人称品行良善之人为令人,称才智之士为令士,称圣明的帝王为令王。用 “令”作敬词,正是由此而来。一般认为,“令”用作敬词的最早用例,是汉末 《孔雀东南飞》: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这里的 “岂合令郎君”的 “令”是敬称第三方亲属 (并非媒人的亲属)。

唐宋时期,“令”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取代了六朝《颜氏家训》规定的“尊”“贤”等字的地位,在称谓对象上甚至可以称呼说话人自己的亲属。例如:

吾家令弟才不羁,五言破的人共推。(李颀 《放歌行答从弟墨卿》)

明清以后,“令”主要用于敬称对方的亲属,不再敬称自己的亲属,但仍可用于敬称第三方亲属。同时,在 “令郎”的前面还加 “你的” “您的”和 “他的”来明确用于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例如:

抛球择配,各听天命不得争执的。彩球既然中了匡义,不中你的令郎,可知与你令郎没有姻缘之分,理应由匡义迎娶成亲。(民国《宋代宫闱史》)

她脸也红啦:“公公,您老人家不要这么样说!我虽然跟您的令郎蔡虎没有举行什么仪式,但是我们早巳是夫妻啦。”(民国 《雍正剑侠图》)

陈念义是越中的名医,俞仲华曾将他写入《荡寇志》里,拟为神仙;可是一到他的令郎,似乎便不大高明了。(鲁迅 《朝花夕拾》)

又倘使他有一位老兄或令弟叫阿富,那一定是阿贵了;而他又只是一个人:写作阿贵,也没有佐证的。(鲁迅 《阿Q正传》)

至近现代,敬词 “令”的使用更趋成熟,绝大多数是称谓对方亲属,有时仍可用于第三方。例如:

他的令郎也跟他一样。这孩子才十六七岁,已经很老成。(汪曾祺 《八千岁》)

20世纪50年代以后,“令”的使用陷入低潮。改革开放以后,“令”的使用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又有所恢复,有时用于书信一类书面形式。

现在,“令”字常用于第二人称,相当于“您的”,这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用法。例如:

通宝兄,尊驾贵恙刚好,令郎的事,你只当不晓得罢了。 (茅盾 《秋收》)

诚然,毋庸讳言,从以上一些语料来看,在 “令郎”一族的前面加 “您的”等人称代词未必是语义重复。再说,不管是 “您的令郎”还是“他的令郎”,对于说话者来讲,都是“别人的”,所以 《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把“令郎”释义为“敬称对方的儿子”,在语义上确实不够全面。《现代汉语词典》把“令爱”“令堂”“令尊”等词释为“敬辞,尊称对方的……”,在语义上同样也确实不够全面。《辞源》把 “令郎”等词释为 “敬称别人的……”,在语义上相对来说确实比较全面一些。

但是,与此同时,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还应该看到,在 “令郎”一族的前面不加 “您的”等人称代词已经形成汉语规范也是不争的事实。另外,《现代汉语词典》是为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服务的,适合现代使用,《辞源》重在究源竟委,适合研究古代语言和文化使用,它们的性质并不相同。更为主要的是,现代汉语虽然已经相当成熟、完善,但是还没达到完全统一,仍然需要进一步规范化。如“令爱”,也写作“令嫒”(令爱之“爱”俗作 “嫒”),但绝不可写作 “令媛”。虽然蒲松龄《聊斋志异·胡氏》一篇中作“令媛”(客曰:“确知令媛待聘,何拒之深?”),但《现代汉语词典》并未收录 “令媛”一词。又如 《红楼梦》庚辰本、己卯本、甲戌本、梦稿本、俄藏本、程甲本、程乙本第二回有云:“因此,他令尊也曾下死笞楚过几次,无奈竟不能改。”这里,贾雨村对冷子兴称甄宝玉的父亲为 “他令尊”,而 《红楼梦》南图本与蒙府本第二回作 “他尊人”。“尊人”,对他人或自己父母的敬称。显然,“他尊人”之与 “他令尊”,就比较符合汉语规范。

再就 “家” “舍”“令”等这样加在称谓前面的词来说,汉语规范告诉我们,“家”“舍”是谦称,只用于自己的亲属 (如 “家父”“舍弟”);“令”是敬称,只用于对方的亲属(如 “令尊”)。“家”“舍”是分辈份和年龄大小的,大者用 “家”(如 “家母”),小者用“舍” (如 “舍妹”),而 “令”则不分辈份和年龄(如“令堂”“令妹”);换句话说,“令”的使用范围相当于 “家”和 “舍”的范围之和。“家”“舍”“令”等字用在称谓语之前,相当于一个前缀,就已经表示了与说话人的关系,因此不必在它们之前再加上人称代词了。

综上所述,在语言的理解和使用中,我们既不能 “以今律古”,也不能 “以古限今”,在认识到汉语的 “昨天”的同时,更要认识到汉语的 “今天”。

曾几何时,把成语做谐音变换的做法,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广告和标牌广告中见到。如补品广告:“鳖”来无恙;空调广告:终生无“汗”;打印机广告:百闻不如一“键”;涂料广告:好色之 “涂”,等等。

对此,有人认为:“现在化用成语,已经成为一种时髦的文化现象。如一些广告语:‘咳’不容缓(止咳药广告);默默无‘蚊’(蚊香广告);随心所‘浴’(热水器广告);步步 ‘糕’升 (食品广告)。常见一些文章标题也喜欢化用成语,亦庄亦谐,妙趣横生。”笔者读后,认为这种说法不但是有违汉语规范的,而且是有违法律法规的。

不可否认,这些利用汉字的谐音对成语进行篡改的做法,赢得了短暂的商业利润。但是,它们丢失了传承至今的祖宗文化。

2007年4月1日,浙江省颁布了 《浙江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第16条规定:在广告中篡改成语的谐音字的做法属于违法。截止目前,北京、上海、江苏、江西等全国许多省市也都通过了与浙江省类似的法律法规。

2014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发出相关通知,要求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通知指出,这些做法不符合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的基本要求,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相违背,对公众尤其是未成年人会产生误导,必须坚决纠正。

有语言专家认为,商家 “篡改”成语、常用语所产生的语意歧义,已对学生们的中文学习造成事实上的误导。(《北京日报》2003年6月4日)比如在批阅作文时,我们不时会发现有学生将 “依依不舍”误写成 “衣衣不舍”,将 “脱胎换骨”误写成 “脱胎换轱”等等。重庆渝中区某小学语文教师陈老师说,有一天,她上课时曾讲到 “随心所欲”这个成语,竟有同学举手纠正:“老师,你写错了。随心所欲的 ‘欲’错了!”学生的理由竟然是:电视上浴缸广告中写的是 “随心所浴”。

综上所述,从成语发展的角度来说,“谐音成语”完全是游戏性的篡改成语,没有任何的创意,实质是在亵渎成语和民族文化,对汉语言的发展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和积极作用,理所当然地要禁止使用。

总之,语文教师要做汉语规范的表率,认识到现代汉语规范化的目的是使语言更纯洁、更精确、更富有表现力,以便更有效地发挥民族共同语的交际作用,切不可对有违汉语规范的用法和说法推波助澜,混淆学生视听。

注释:

[1]胡礼湘:《“令尊”的前面,能否加“您”》,《语文学习》,2016年第7期。

[2]赵成昌:《从课文中的一个词语修改说起》,《语文学习》,2016年第6期。

[作者单位:(夏松平)安徽省宿松县第二中学;(夏荷)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编辑:金润根

责任编辑:文海

猜你喜欢

亲属现代汉语成语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什么?亲属之间不能相互献血?
拼成语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English Abstracts
猜成语
狗也怕醉汉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认知功能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