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2016-03-20李福林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湖心亭看雪长堤湖心亭

李福林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李福林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绝、拏、强、更、痴”等字。

2.赏析雪景,体味白描手法。3.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赏析西湖雪景,把握写景、叙事与抒情的关系,体味白描手法。

【教学难点】

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教学方法】

读读、说说、议议。

【教学时量】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西湖四季风光图片与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有关西湖景色的诗词。

2.评价学生表现后,教师话题导入:有人说,西湖观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雾景,雾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在前人的笔下,西湖的阴晴风雨已经被描绘得变幻多端、摇曳生姿了,西湖的雪景又将有怎样一番动人的意韵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领略西湖的雪景。(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 《西湖梦寻》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正音: 更 (gēng) 定 拏 (ná) 毳(cuì)衣 雾凇 (sōng) 沆 (hàng)砀(dàng) 长堤 (dī) 一芥 (jiè) 毡(zhān) 喃喃 (nán)

2.学生自由读课文,参照注释,借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1)教师提示以下词语,帮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是日更定:是,这。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从晚上七点后算起。定,止、停。

余拏一小舟:撑,划。

拥毳衣炉火:毳,鸟兽的细毛。毳衣,毛皮衣。

雾凇沆砀: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冰花一片弥漫。

上下一白:一白,全白。(比较这里的“一”和 “湖心亭一点”的 “一”的区别。)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痕,指斑迹,迹印。

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还。

三大白:大酒杯。

客此:在此地客居。客,客居,作动词用。

及下船:等到。

(2)试译下列语句 (重点突出加点字的理解)

①是日,更定矣。

②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联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③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④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有两三粒而已。

⑤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⑦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齐读课文。

4.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四、感知文意,解读张岱

1.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评价作者。(痴)

2.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是个 “痴人”?

(学生找出原文,讨论课文所写 “痴人”的痴行、痴景、痴遇。)

痴行:大雪更定独行

痴景:上下一白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痴遇:知己之乐

3.通过文中行、景、遇,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有一份怎样的痴情?

(师生展开讨论得出: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痴情:痴迷山水、醉情世外

4.分组讨论:

①文中有两处明显的矛盾,试找出来,说说你的看法。

(第一处:“独往湖心亭看雪”与 “舟中人两三粒”——舟子不是看雪人,不能说同往看雪。另外作者很清高、孤傲,不愿与舟子为伍。第二处:“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表面上答非所问,但这恰是作者高明的表现。“客此”说明这两人也跟作者一样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有着同样的情趣和遭遇; “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曾是明朝的京都。作者强调 “金陵人”“客此”,暗示这引起了他知己难再见的惆怅和对故国的怀念。)

②为什么“金陵人”“见余大喜”,而“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首先让学生揣摩朗读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然后讨论:“金陵人”湖上遇张岱如遇知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张岱本不想喝酒但是此情此景不得不喝,而张岱是孤傲的,他选择这一特殊时间出行,本想独享西湖雪景之美,不想被人扰了清净,所以勉强喝下三大白就匆匆告辞。)

——由以上讨论得出张岱的痴心:清高自赏、故国之思。

五、赏析雪景,体味白描

1.指导朗读写雪景的两句话。男生读前句,女生读后句。想想前后两句所写景物有什么不同特点。

(前句写的景很大气,要读出气势来,三个 “与”要读得舒缓点;后句景物很渺小,要读出轻柔的味道。)

2.讨论

①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中,三个 “与”显得拖沓应去掉,你认为呢?

(不能去掉。“与”字写出天、云、山、水万物融为一体,难以分辨的浩大景象。去掉的话,仿佛物与物之间有了界线似的,分开了,没有那种天地苍茫的意境。)

②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能否改成 “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为什么??

(不能改。这样写,更好地表现了景物的渺小和朦胧感。)

3.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有什么特色?

(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文中的描写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上下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数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介绍: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黑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讲解的同时白描西湖雪景图。)其特点是:抽象、概括。与其相对的描写手法是渲染,其特点是:形象、具体。

4.判断哪些描写方法是白描:(A、D)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B.只有一棵树还没有倒下,好像有一双魔手把它的上半身削去了,单留着一人高的下半截。——西蒙诺夫《蜡烛》

C.灰色的平坝子上,蒙着一层惨白的月光,没有一点活动的影子,全现出了可怕的死寂,罩在头顶的天空,有着稀稀疏疏的星子,亮亮的,仿佛一些光明的泪珠,就要坠落的一样。城那边没有一点灯火,城墙垛子和一些树木,则朦胧地现在天空的那面,为灰白色的大路所划开的两片乱葬坟,在月光下显出一堆一堆青黑色的阴影。间或可以看见三两点荧光虫,在悠悠地浮游着,有时又为耸起的坟坡遮去,一点也看不见了,俄而又现了出来。坟地的青草里,有许多小虫在凄凄地叫着,把夜显得更加空寂、冷落、凄凉。——艾芜《一个女人的悲剧》

D.“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

六、熟读课文,当堂成诵

七、结束课文,布置作业

1.运用白描手法写人或景物片段。

2.背诵课文。

八、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岱

痴行:大雪更定独行

痴景:上下一白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痴遇:知己之乐

痴情:痴迷山水、醉情世外

痴心:清高自赏、故国之思

白描:抽象、概括

渲染:形象、具体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宁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编辑:苏雨

责任编辑:文海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 (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猜你喜欢

湖心亭看雪长堤湖心亭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教学小结
忆(通韵)
济阳坳陷长堤地区走滑构造特征及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湖心亭看雪
问客
《湖心亭看雪》中的文化审美价值观
《湖心亭看雪》中的文化审美价值观
从《湖心亭看雪》一文窥张岱的故国之思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