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初探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高职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研究》成果介绍

2016-03-20乾润梅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心理学心理健康

乾润梅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0)

一、课题研究背景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美国著名积极心理学家Seligman指出:“心理学不仅研究病态、弱点和损害,还研究力量和优点。处置不仅是修复被损坏的东西,而且还是培养好的东西。”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核心任务是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终极目标是奠基幸福有成人生。积极心理品质是一种比较持久的、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对个人成长而言,积极的心理特征主要指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智慧和灵性。

高职女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学习动力缺乏,生活目标模糊,职业发展规划不清,是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性别差异,使得女生更容易情绪化、感情脆弱、心理问题增多,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以往对高职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与心理品质的提升研究,大多数从“修复”的角度而很少从“建造”的角度出发。高职女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现状呼唤新的心理品质培养策略的出现。

本研究借鉴孟万金、王新波等人的研究结果,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拟定出高职各年级女大学生应重点培养的积极心理品质。采用问卷调查法、个案跟踪法、对比法、综合分析等方法进行高职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策略研究,并对成果进行了对比与检测,提出“5+1”高职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体系。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拟定高职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重点目标

课题组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借鉴王新波等人的研究结果,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我院高职女大学生特点,拟定出高职各年级女大学生应重点培养的积极心理品质。(见表1)

表1 高职女大学生需要重点培养的积极心理品质

(二)探索高职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路径

在借鉴张高产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开设选修课程、开发网络资源课、专题讲座、个体辅导、团体成长、校园文化建设等探索高职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路径。

(三)探索高职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教学模式

开设选修课《大学女生心理与内修》,探索高职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本课题研究提出“5+1”高职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体系,它是5大培养路径与“面、线、点”相结合课程教学模式的组合。

(一)高职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5大路径

高职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5大路径,包括课程教学与渗透、专题讲座、个体辅导、团体成长、校园文化建设等5个方面。研究表明,这5大路径构成了提升高职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有效策略体系。

1.课程教学与渗透

(1)开设选修课。公共任选课《大学女生心理与内修》围绕高职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这一总体目标开设。

课程设计思路:“134”教学体系,即一个总体目标、三大教学项目、四种实现方式融为一体教学体系。一个总目标为培养高职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高职女大学生生活适应能力与职场竞争力;三大教学项目为悦纳自我、调控自我、提升自我;四种实现方式即为课堂教学、课外心理成长小组、网络互动教学、校外实践教学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2)开发网络资源课。课题组在开设选修课的基础上,开发了《大学女生心理与内修》网络资源课程。网络资源平台上放置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如电子课件、“1+1”教学设计、教学录像等,提供了许多实用的交互性环节,如在线咨询、心理沙龙、在线心理测评等栏目。网络资源课以高职女大学生为对象,以积极心理品质提升为目标,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相应的学习,随时随地查阅大容量的教学资源库。网络资源课是提升高职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

(3)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结合高职女大学生专业特点,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检测等环节渗透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这是培养高职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此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已在高职教育专业课教学中广泛应用。在活动课程中,可以开设以培养积极品质为目标、以活动教学模式(游戏活动、角色扮演、实战演练等)为指导的项目化培训,让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真正得以内化和提升。

2.专题讲座

专题包括:女性的审美与形象塑造、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与性心理、高职女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女性职业发展心理分析与职业幸福感、女大学生消费心理、积极力量伴我大学成长等。这些讲座针对高职女大学生大学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将积极心理学的观点与理念贯穿其中,是培养高职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

3.个体辅导

传统的心理治疗大多是从疾病和紊乱出发,把患者看成疾病的载体。而积极心理治疗理论认为,患者身上存在的首先不是紊乱而是被这些紊乱直接或间接困扰着的能力。积极心理治疗从人的发展可能性和能力出发并强调影响个体心理的社会因素的重要性。基于此,在个案辅导中,坚持以积极心理治疗模式为主要方法,这对培养高职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有重要意义。

4.团体成长

团体辅导是高职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培养的重要载体。结合对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特点的调查,针对高职女大学生需要重点培养的积极心理品质,课题组借鉴了国内外积极心理学者们的有益研究成果,精心设计团体辅导项目,编制了高职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团体辅导指南,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辅导。

5.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教育价值观的系统体现。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引导,增加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是培养高职女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路径。

(二)“面、线、点”相结合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教学模式

面上集中释疑。“面”即面向全体学生。根据项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大学女生心理成长困惑与实际,从普遍性入手,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课堂教学途径,采用理论教授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电影欣赏等方法来完成教学目标。

线上互相解疑。“线”即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主要是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互助,以帮助学生巩固基本理论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还可以通过成立课外心理成长小组、搭建网络心理沙龙等,促成学生在小组、沙龙内互动、互助,交流成长。

点上个别辅导。“点”即针对学生个体。教学中这对个别学生个体成长困惑与需求,进行个别辅导与心理疏导。辅导方式有借助网络平台在线心理咨询、咨询室面对面交流等。

四、课题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一)研究的特色

1.积极心理学的理念

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学为学术支撑,融合了积极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与理念,关注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提升,体现了前瞻性。“5+1”高职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体系的探索,是对积极心理学在应用研究领域的有益尝试与突破,这对丰富积极心理学应用领域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女性的视角

高职女大学生是高职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专业设置的特点,使高职女大学生除具有女性大学生普遍的心理特征外,还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比如护理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占绝大多数,男生占的比例不足3%。本研究以女性心理学为指导,从女性心理学的视角出发,以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关注女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采用适合女大学生性别特点的策略与路径对高职类女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困惑展开研究,体现了独特的研究视角。

(二)创新之处

1.积极心理学在应用领域的创新

积极心理学作为21世纪一种新的研究领域被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以来,相关研究人员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付出了许多艰辛的努力,试图让积极心理学在应用领域的研究有一些更加有益的探索。“5+1”高职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的研究以高职类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支撑,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为目标,关注高职类女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这是积极心理学在实践运用上的丰富与创新。

2.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与方法的创新

很长时间以来,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更多地关注疾病与修复,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误区,降低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从“建构”的角度而非从修复的角度出发,不仅关注学生问题而且关注学生的潜能与发展,这对转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与方法有积极意义。

五、课题研究的推广应用价值

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和我院一样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入口问题。生源数量、质量下降,相当一部分高职高专的学生,精神懈怠、自主学习习惯较差,高职生心理上的动荡进一步加剧,他们所面临的社会心理适应问题是前所未有的。积极心理学纠正了传统心理学过于偏重问题的片面性,重视人性中积极方面,关注人的优点和价值,提出用积极的心态对心理现象做出正面、积极的解读,从而挖掘人本身潜在的能力。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由对少数人问题解决改变为对多数人的挖掘与提升。因此,本课题研究成果,对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女大学生心理教育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二是出口问题,即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但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技能,还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认真严谨、吃苦耐劳、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恪守信用等职业道德;在具体工作中,围绕岗位工作和行业特征,需要具有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协同工作能力策略决策能力等都是职业人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这些品质的培养都以积极心理品质为原点。因此,在高职院校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对提高人才竞争力、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社会价值。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心理学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