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篇教学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16-03-19耿娜燕京理工学院河北廊坊065201
耿娜(燕京理工学院,河北廊坊065201)
英语语篇教学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耿娜
(燕京理工学院,河北廊坊065201)
摘要:在当前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词汇和句子层面的教学,忽视语篇语义的教学。通过对语篇分析理论的阐述,分析了其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意义,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将语篇分析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语篇分析;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Abstract:Teachers give much more attention to vocabulary and sentence patterns rather than discourse analysis in the curren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is paper aims to investigate how discourse analysis facilitate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with the analysis of discourse analysis and its significance 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Key words:discourse analysis;college english;reading comprehension
一、概述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词汇和句子层面的教学,忽视语篇语义的教学。作者对所教授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调查研究发现,有89.5%的教师在大学英语阅读课上主要以讲解课文知识点、分析句子语法结构、翻译句子为主。忽视了课文的语篇语义信息,把整篇课文分解成了多个词汇点、语法点讲解。有85%的学生表示教师虽然讲解了课文中的语言点知识,但是并未理解整篇课文的主旨大意,对于课文的语篇信息模棱两可。有37%的教师在课上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阅读题目的设置只是针对课文细节及表层信息的检测,没有对语篇分析进行有效输入。文章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试图通过语篇分析的方法来探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本质,以期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所启发。
二、语篇分析理论
语篇是指一段有意义、传达一个完整信息、逻辑连贯、语言衔接,具有一定目的和功能的语言单位或交际事件。[2]语篇具有七个特征:衔接性、连贯性、意图性、可接受性、信息性、情境性和跨篇章性,其中衔接性和连贯性是语篇的主要特征。语篇分析就是从整体理解语篇内容入手,分析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衔接方式、连贯方式和语言形式方面的内在联系。语篇分析的关注点是语篇各个部分之间的衔接关系,它们是如何组织在一起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通过对句子、语段的分析,进而对语篇所表达的文化、深层次语义进行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分析。语篇分析能够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析句子、段落之间的衔接连贯的关系,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主旨。
语篇分析分为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两个方面。宏观分析指对语篇的体裁结构和表现形式的分析。通过对不同体裁结构的文章进行语篇分析,从宏观角度理解文章的层次、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实现对文章全面而深刻的理解。通过对英语和汉语在选词、造句以及篇章结构上的差异,尤其是英汉语在衔接和连贯手段上的对比,以及文化冲突方面的对比,让学生把对文章关注的重点不仅仅放在字词句上,而且更加重视语言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尤其是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造成的语言表达的不同。
语篇的微观分析主要指衔接和连贯。衔接是通过文章中的语篇标记实现的,语篇衔接主要有语法衔接、词汇衔接和逻辑连接等形式。语法衔接包括照应、替代和省略三种形式。词汇衔接是指语篇中的一些词在上下文中重复出现或者由其他词汇替代的现象,通过词汇的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互补等关系使语篇语义连贯。逻辑连接指两个或多个句子之间的某种逻辑手段,以及句子在什么意义上互相连接在一起的。连贯是对于篇章有意义的整体,而非无意义的堆砌的一种感觉。[3]刘辰诞认为连贯与衔接的不同在于,连贯是主观的,而衔接是客观的,衔接是篇章的一种特征,连贯是对篇章评价的一个方面,它只能由读者的评价来衡量。[2]语篇连贯的评价标准是语段要有一个主题,而语篇中的其他部分都是为这个主题服务的。
三、语篇分析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意义
语篇分析理论以学生为课堂阅读活动的主体。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是以教师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只是被动的回答教师提问,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语篇分析理论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通过对所学语言知识的运用,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每段的主题句,概括每段段落大意。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是监督者和指导者,而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语篇分析理论的着眼点是通过对语篇的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学生借助篇章语境信息对文章中的句子、段落内容加以分析,找出段落主题句,进而理解整篇文章主旨大意。通过对文章题材结构与特点的讲解,以及句子间、段落间的衔接方式与连贯方式的分析,使学生从语篇层次上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的特点。学生的英语语言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会逐渐提高。
语篇分析理论有利于提升学生英语文化意识。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前,学生首先要熟悉与此主题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通过对文化背景知识的深入理解,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与深层次信息的把握。文化背景信息的渗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单词、句子以及段落之间的衔接与连贯。学生对于篇章信息的理解会激发其对于英语文化的兴趣。如此,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进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四、语篇教学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培养学生对于篇章层次的整体理解与分析能力
语篇分析理论指导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关注语篇结构和语篇语义的完整性。学生在阅读文章时需要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阅读模式,并且根据文章需要交替使用两种阅读方式。阅读教学既要关注到字词句等语言知识的教学,也要帮助学生以语篇为单位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教师可以根据课文标题让学生猜测文章的内容、探讨相关的话题,或者根据课文标题让学生推测文章可能的行文结构及篇章层次,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语篇衔接与连贯的理论分析文章。
教师可以给出学生关于课文主旨大意的几个选项,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快速阅读文章,选出与课文大意相匹配的文章主题。之后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独立归纳课文主旨大意。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文章每段的主题句,通过主题句的分析,划分文章层次,找出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语篇分析理论,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是怎么样通过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与连贯逐步展开的。
(二)培养学生以语篇为单位的阅读理解策略和技能
在语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策略和技能。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前,教师要布置学生去查阅和文章主题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1]课上阅读活动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文化背景知识的分享与展示,教师把每一小组的课堂表现记录到平时成绩中,以此激发学生对于背景知识的兴趣。
教师要在学生阅读之前、阅读进行中、阅读之后进行题目设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根据不同的阅读问题去调整阅读速度。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对课文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分类、比较。教师在阅读活动中要指导学生如何区分作者的观点和事实细节,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紧随作者的思路,去判断作者的观点是肯定还是否定,是客观还是主观等。在判断过程中尽可能贴近作者的思维模式,而不是以学生读者的身份去主观臆断作者的观点。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课文语境信息的提示分析其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提醒学生不要一遇到难词或者难句在第一时间就是查词典,而是通过课文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关系判断词语或者句子所传递的信息。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句的分析,不仅要注意其语言结构,更要注重其所表现的语义内涵。
(三)以阅读活动设计为导向培养学生语篇分析能力
文章中有很多表示指代的词语,这些词虽小,但是功能却强大,它们在文章中起着逻辑连接的作用。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时,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判断某些指代词语的内涵是什么。
在议论文中,作者经常会列举不同的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因此,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设计题目让学生能够区分出哪些内容是作者的观点,哪些内容是作者所举事实。记叙文中时空顺序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把课文中的事件顺序打乱,让学生按照事件发生时间先后进行排序;或者给出事件本身及其发生的顺序,让学生进行匹配训练;或者只给出事件发生的事件,让学生写出对应事件发生的事件有哪些。
在学生阅读完一篇文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所阅读材料内容进行信息转换,即把文章的主要信息分类、归纳,填入相应表格当中。[4]此外,教师也可以在文章的某一段内容中插入一句或者两句和此语段内容不合逻辑的句子,让学生找出这个不合适的句子。学生只有从整体上理解了语段的信息,才能发现这个不合适的句子,即语义噪音。
五、结束语
基于语篇分析理论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是提高大学英语阅读效率的重要途径,避免了传统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弊端。语篇教学关注的是语篇整体信息,尤其是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连贯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章层次结构和英文语言表达特点。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阅读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范菲.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理论的运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7):73-74.
[2]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MaCathy M. 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 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4]张献臣.加强英语语篇教学,提高英语阅读效率[J].课程教材教法,2009(6):51-5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7-0110-02
作者简介:耿娜(1984-),女,籍贯:河北唐山,现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