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论与实践
2016-03-19陈志超
陈志超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继续教育中心,辽宁 朝阳 122000)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论与实践
陈志超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继续教育中心,辽宁 朝阳 122000)
摘要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既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和方法.本文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基本路径分析入手,对融合特点的分析、基本内容的设定、契合点与实践应用等4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对指导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改革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在信息技术时代,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挑战.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深层变革,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世界范围的信息化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促进教育的重大变革,为实现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和跨越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崭新空间,以信息技术为强大支撑的新一轮学习革命已见端倪.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提高教育管理质量提供了新方法和新途径[1].微课、MOOC(大规模的在线课程)、“Flip teaching”(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翻转教室)等社会化知识组织方式日益成熟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这些方式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也对高等教育课堂教学的运行模式产生影响.“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2].”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热点[3],通过在教育教学研究中逐步深入地思考,使传统教学模式向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效深度融合转变.
1国外、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研究现状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研究与实践,西方国家相对我国较早,尤其是英、美等国家90年代已经开始深入研究.2000年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曾经比较系统地阐释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并从3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整合的目标与意义;第二,整合的定义与内涵;第三,整合的途径与方法.这是国际上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权威论述[4].2008年美国可汗学院的创办者萨尔曼·可汗把教学视频放在了网上,供学习者使用,可汗的教学视频时间为10 min,这种视频当时非常受学生的青睐,可汗课程主要突出学生的“学”.2007年美国教授戴维·维利开发一门“开放教育导论”的在线课程,引起各国学习者的广泛参与.201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两名教授开发出“人工智能导论”在线课程引起世界各国十六万多人的注册学习.第一门真正意义上的MOOC是在2008年加拿大两名教授共同开发了一门“连通主义和联结知识”的在线课程.2012年以后,大量MOOC出现在网络,MOOC的产生将传统教学过程进行了拆解,运用信息技术在网上建构了新的教学流程,对传统的教学模式造成了极大冲击.
在我国,有许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特别指出的,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克抗教授在《教育信息化与高校教学深化改革》一文中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做了全面论述[4].2012年3月13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指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既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和方法”[2].2014年第七届“北京·长江教育论坛”上,顾明远等专家就如何开展好研究,更好推进教学信息化改革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5].具体在课堂内(课堂教学)来研究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与实践运用上,我国许多学者对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提出比较系统完整的理论,系统地思考在理论研究指导下整个教学过程中各教学要素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回应了国外对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3个基本问题:整合的目标、整合的内涵、整合的方法.纵观我国的研究现状,主要以这3个基本问题为研究基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根据不同学科与专业的特点,设计出多样式、实用有效、易于操作融合的教学新模式,并结合信息化硬件设备、网络环境、教学资源和人才等实际情况,创建新的教与学模式、重新调整教与学结构、重组教学资源.
2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理论探析
2.1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基本属性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使得原先一些先进、前卫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实现成为可能,使先进教学理论的接受和应用成为可能[6].”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既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或学的工具,又要突出在信息技术运用中创新教学环境,在创新的教学环境中,不仅能很好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传授与接受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改变了学习者,改变了学习方式[7].因此,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过程中,其基本属性有以下3个方面: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来打造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实现新型的教学方式、改革传统教学结构.
2.2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内涵本质
分析其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基本属性,结合何克抗教授的研究,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就是通过创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融合到学校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又能体现学生主体为特征(自主与探究)的新型教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使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4].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而言,他们能够借助于丰富的信息技术手段形成表征信息;能够借助于交互工具促进事实性知识之间的联结;能够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提供更好平台;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沟通、交流工具;能够促进在线学习的形成和发展;能够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并维持学习的动机.
2.3运用信息技术条件进行教学设计的主要关注点
(1)教学设计的理论支撑.信息技术条件下,对传统的“传授—接受”教学理论进行分析,其主要问题是教材结构、设计、内容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又增加了教师更多的负担,适用学科的范围有限.随着信息技术引进教学过程为其赋予了新的活力,其实就是对原有的教学结构进行改革,促进教学形式、手段从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互联网时代使得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也进行相应重组及置换[8],教学改革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非常合理[4],因为该理论能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提供强有力支持,便于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在其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
(2)围绕新型教与学模式的创建来进行融合.以培养目标为导向,在相互融合中,构建一种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无论学习者的层次高低,都为其提供最平等的学习环境.在融合中,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比其它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极大地激发了教育者的创造能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服务学习者作为本质目标[9].
(3)融合中要重视教与学结构的改变.通过融合,改变课堂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媒介)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关注教学要素之间的互动联系,学教并重,不要把融合变成技术手段的运用.信息技术条件下,所有的学生和教师都要拥有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实现教与教、教与学、学与学之间的全面互动,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对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产生深刻的、革命性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数字化教学内容,使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信息技术将课堂延伸,使其立体化.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大大延伸学习者的学习功能.
(4)融合过程要注重教与学资源建设.不注重教学资源建设,学生不能实现自主学习,原有教学模式难以改变.信息技术最大的优点是方便了资源的传播和整合,为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打破了原有的学生和教师获取学习资源的方式.教学资源建设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重要方面,教师应重视收集整理各种教学资源.
(5)加强课程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中,课程是重点,信息化条件下对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核心就是将信息技术全面融入到全部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评价中,建构不同学科有效融合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改革、建立新的教学过程的基本工具,对学科课程进行最基本的升级改造,运用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建立信息化课程[10].
3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对策与建议
3.1积极完善教育信息化条件下基础设施建设
硬件设施是融合的前提条件.校园网等基础设施(硬件)的薄弱阻碍了教学信息化建设进程,各学校必须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切实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大力宣传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优势,不断提升学生合理地利用信息化教学获取知识的能力与水平.信息技术是21世纪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手段,但是,由于基础设施的缺乏,信息技术在与教学融合中就会无法有效推进.各地政府部门、学校要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信息技术硬件设施配置缺乏的问题,不断完善信息技术条件下校园网、数字化校园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融合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3.2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标准与规范,形成教学信息化制度体系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融合中合理运用会创造出许多教育教学优势.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推进与实施,各学校及广大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重新调整学校的教育教学结构,重新制定教学计划,研究制定相应的教学标准与规范,完善信息技术运用教学过程中的奖惩、监督和激励机制,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监控,并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加强师资、技术、管理队伍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条件下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健全保障体系,改革教学管理体制与机制,构建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平台,提高融合的力度和使用效果.
3.3切实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接受的都是被动接受式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弱化了学习激情.信息技术不断拓展与丰富教学信息资源,而且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的组织环节,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培养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来提高学习能力,加强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真正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在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产生影响.
3.4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广大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学习与研究,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信息技术水平,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适应能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都要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与方案,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有计划、有步骤组织教师进行技术培训,切实把培训的重心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到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现代化教学模式中来,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充分认识与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和重要意义,使其主动采取信息技术手段组织教学活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3.5加强应用信息技术服务教学的理念研究与创新工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更好地方便教师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加强教学研究工作,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的引导者、辅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研究如何把大量优秀的教学资源、课程素材通过信息技术展现在学生面前,方便学生学习与资料查找,更好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因此,教师必须加强教学的研究与理念创新,为学生创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思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
4结束语
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改革,创设智能化的教学环境,遵循教学规律,调控受教育者和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和谐发展,并使教育者从拥有、传递信息的专业人员转变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探索及持续技能获取提供帮助的协作者,使学生获取学习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最终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未.抓住MOOC发展机遇,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4(3):32-40.
[2]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2012-03-13.
[3] 李艳馥.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微积分教材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7):96-98.
[4] 何克抗.教育信息化与高校教学深化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66-73.
[5] 郜云雁.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势在必行[EB/OL].http://www.jyb.cn,2014-03-04.
[6] 蔡旻君,卢萍萍,黄慧娟.信息技术与教学缘何难以深度融合[J].电化教育研究,2014(10):23-28.
[7] 张长利,张宏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与学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5(3):128-130.
[8] 闫帅.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5(7):115-117.
[9] 刘艳丽.信息技术发展促进远程教育成功的内在因素[J].继续教育研究,2015(9):66-68.
[10] 张云起,李军.对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改造课程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10):90-92
(责任编辑:张冬冬)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deep integration betwe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eaching
CHEN Zhichao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Chaoyang Teachers College,Chaoyang Liaoning 122000,China)
Abstract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is not only the core of informatization of education,but ways and means of realizing educational information.Here in this article,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analysis of integration features,basic content creation,meeting point and practice are deeply studied,conducted by ways of analysis on the basic path of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ing,which is of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to guide teaching refor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formation.
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education and teaching;depth of integration
收稿日期2016-02-10
作者简介陈志超(1971-),男,辽宁北票人,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继续教育中心副教授,硕士.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篇号1008-2441(2016)02-00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