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构建研究

2016-03-19曾怡华

高教学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高职院校

曾怡华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构建研究

曾怡华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摘要:当今时代是一个创新人才竞争的时代,时代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强,能力出众的高技能人才,然而,目前我国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缺乏、创业比例低,创新创业能力较差,创新成果少,高职校院领导和教师对创新创业认识不到位,重视不足,激励机制不到位,这就要求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加强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增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满足时代的需要。我们认为,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应从宏观与微观、内部与外部、奖励与惩罚等三个方面来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激励机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思想、新观点。因而,在当今创新驱动背景下高职院校构建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激发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鼓励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这不仅有利于缓解我国就业压力,更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社会科技进步。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内涵

“创新”是指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和设备、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下,为满足社会需求或自身需要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提出新的方法、路径,发现新的元素,并能获得一定效果的行为。创新的本质是适应新的情况和环境,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发掘出新的事物或新的方法、路径。“创业”是指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资源或平台,通过自己的努力,创新创造出较大的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指开创自己的事业。这样看来,创新与创业是统一的,没有创新就没有创业。因此“创新”与“创业”是有机统一的。“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运作原理,借指事物的内在工作方式,包括有关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种变化的相互联系。“激励机制“是指在组织系统中,管理者或相关部门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并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而与激励对象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激励机制是用一系列客观理性的制度来反映激励的主体与激励事物相互发生作用的方法。激励机制一旦形成,它会作用于系统本身的内部组织,使组织在特定状态下,并进一步影响其发展。激励有两个功能,促进性和削弱性。这里,我们所讲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是指政府或高职院校采取多种激励手段和措施,鼓励高职院校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

二、高职院校构建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一)是激发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需要

据调查,我国高职学生毕业后有创业意愿的只占19.6%,实际真正自主创业的只有11.8%,46.7%的学生从未考虑过自主创业。因而,尽管国家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但由于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和传统就业思想的影响,大多数高职毕业生都选择了打工就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意识非常薄弱,创业比较低。很多高职创业者对创业理论知识不够了解,仅凭着自己的创业热情和家庭是开公司或个体经营户的影响选择自主创业,对选择开办什么样的企业,如何进行市场定位,如何管理好企业等完全没有头绪。因而,成功创办企业的比率很低,大多数企业没有发展潜力,有的甚至难以成活。此外,高职生在科学研究、专业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表现也不尽人意,创新成果寥寥无几。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加强创新创业理论研究,完善管理机制,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是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跟上时代步伐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根本要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的灵魂在创新,科技的活力在改革,科技的根本在人才。因而,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创新创业教育,但由于高职院校领导重视不够,资金不足,没有良好的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水平依然不尽如人意,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任课教师大部分认为高职生的素质较差,能力偏低,即使认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学校也没有相关的奖惩机制,无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对创新创业教育热情不高;学生认为进高职院校主要是学好一门专业技术,今后成为一名熟练的高级技术人才,因而,只要学好专业课程,今后去企业打工就行,对“高风险、高难度”的创业不太关注,热情不高,有的甚至置身事外,漠不关心;至于创新,那是科学家们去干的事,对于普遍存在自卑和安于现状心理的高职生来说,认为更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因而,高职院校必须尽快构建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改进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态度,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水平,使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是彰显高职教育“职”之本色,“高”之特色的需要

高职院校是应用型职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其目标是培养能适应未来职业变化发展需要的素质高、技术精、能创新的高等职业技术型人才。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期,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劳动者有较强的技术转换更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如果劳动者不能及时转换技能,那么将会出现“企业招工难、人才就业难”两难并存的局面。因而高职院校必须以“职业本色”、“高等特色”为教育目标,为我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培养和输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发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一致,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育脱离经济发展与社会实践的缺陷,从而让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主流方向,体现出高职院校“职业本色”、“高等特色”的双维特征。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构建的内容及对策

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的提出了X-Y理论。他把传统管理学称为“X理论”,把他自己的管理思想称为“Y理论”。

X理论认为,大多数人天生懒惰,没有抱负,没有责任心,把个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因而,对他们必须要采取强迫行为,实施软硬兼施的管理手段。

Y理论的看法与之完全相反,它认为,大多数人都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有工作责任心,有理想和抱负,因而,可以通过满足职工的需要,使个人的需要和组织的目标一致,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所以,高职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热情,态度不积极,能力不高,并不是他们懒惰,而是缺乏激励,没有将他们的潜能激发出来。只有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力,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一)构建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1.政府应出台强有力的政策激励制度

政府应该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出发,出台相关的创新创业指导意见和配套优惠政策,指导和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鼓励高职学生创新创业。一是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基金和专项贷款,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提供经费支持,为创新创业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专项贷款。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经费安排不足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流于形式,未能取得明显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30%以上的大学生创业不成功的原因是缺乏资金,因而政府应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基金和专项贷款解决这一难题。二是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教师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比如,将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评价体系,或为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好的教师提供特别政策。三是为创新创业的高职毕业生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援助,减少税收等相关政策,从而真正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2.社会应倡导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观

受传统观念“官本位”和“重农轻商”等思想的影响,社会上普遍认为考上公务员、“升官发财”才是最有出息、光耀门楣的事情,退一步也要进大企业或事业单位找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而自主创业、经商则是没出息的表现。这种传统文化思想从小就影响着家长和大学生们,使他们毕业后或选择考公务员、或进企业打工、或继续进大学深造。所以,社会各界应该对此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来缓解或改善这种不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努力完善社会的导向机制,使得社会舆论向着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方向转变,为高职大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创业人才营造出积极乐观的环境。在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才能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3.高职院校应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环境

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他们创新创业的热情。因而,高职院校应着力于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环境。一是大力宣传国家、地方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当地或本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和成功企业家的创业奋斗史。经常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学术交流会、学术报告会和讲座等,邀请知名企业家或当地、本校优秀创业人员来学院给学生上创新创业指导课,传授创新创业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启发他们的创新创业思路,开阔他们的眼界。这样,让大学生无形中接触到创新创业这一全新的领域,并逐渐产生兴趣。二是设立创新创业奖励学分,对课堂上认真思考、踊跃发言、提出新思想、新观点的大学生增加学分;对创新创业培训培训课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增设奖励学分,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和积极性。三是高职院校应加强校企合作,争取社会行业、企业的参与和支持,设立创新创业专项经费和援助金,为创新创业的学生提供经费资助。对大多数高职学生而言,不管是开展创业实践还是从事创新实践,尤其是创业初期,充足的资金支持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构建外部与内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影响人的积极性有与工作环境有关的外部因素,即保健因素和与工作本身相关的内部因素,即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即外部激励因素主要包括管理政策与制度、监督系统、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工资、福利待遇、工作安全等内容。激励因素包括工作成就感、工作挑战性、发展前途、成才与晋升的机会等内容。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外部激励因素往往满足的是一些低层次的需要,内部激励满足高层次的需要,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在不同的条件下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采用外部和内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创业。

1.根据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同的创新创业课程

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大体一致,这是不太科学的。因为不同的专业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一样,感兴趣的东西也不一样。因而,高职院校要根据不同专业,开设不同的创新创业课程,做到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财经类专业大部分已经开设的市场营销、管理学、电子商务等课程,那创新创业类课程就可以开设带操作性的创业平台模拟实践、怎样开办网店等课程,而理工类专业就可以开设商务谈判、市场营销学、中小企业管理等之类的通识课程,增加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2.加强校企合作,多给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

实践出真知,只有多给学生实践机会,才能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才能创造出新的事物。也只有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学生才能从实践中产生创新创业的兴趣,在实践的成功喜悦中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培养创新创业的能力。因此,高校职院应多与行业、企业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开办校园商店和校办工厂,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创新创业平台,以此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勇气和信心。

(三)建立奖惩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1.给予创新创业成绩突出的教师或大学生物质奖励

一是高职院校应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成果专项奖金,对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明显的教师和取得创新创业良好成绩的学生进行专门奖励。通过物质利益来刺激教师和学生的物质需要,以此来激发他们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将“院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奖励金额数量较大的奖项与创新创业成绩结合起来,而不只是单纯考虑课程学习成绩。因为创新创业能力是检验一个人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通过这些物质奖励,激起学生热爱创新的意识,引导他们探索创新,提高创新能力。

2.全校公开表扬鼓励创新创业成绩显著的教师和大学生,给予人格上的尊重

高职院校可利用网站、院报、院刊、广播和宣传橱窗等宣传工具,或召开专门的表彰大会,公开表扬创新创业成绩突出的教师和大学生,满足他们得到他人尊重的精神需要,从而激发他们创新创业的热情。此外,在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热爱创新创业的学生,不论家庭、品行、学业的好差,都需要得到同等的待遇,在创新创业的路上肯定会有挫折和曲折,教师要尽量保护每个学生的尊严,特别对表现不好的同学,更应该鼓励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然他们很可能半途而废,自暴自弃。

3.处罚不完成创新创业任务和态度不端正的教师和大学生

一是对在创新创业活动中不认真、不积极、完不成任务,或者态度不端正的大学生予以批评、通报批评,扣除学分、甚至延迟毕业等处罚措施,以此来扭转、改变、引导这种行为的发生,从反面激发高职学生主动创新创业。二是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师绩效评价指标,规定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好、态度的不能评为优岗,或予以通报批评,以此来激发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叶玲.高职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价值工程,2010,16(26):14-16.

[2]崔凌霄.高职院校经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J].价值工程,2011.

[3]阚婧.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以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为例[D].2013.

[4]李学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9):90-91.

[5]王恒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 (3):80-82.

[6]陶礼军.职教集团平台下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调研[J].职教论坛,2013(5):91-93.

[7]朱爱胜,许敏,俞林.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优化策略研究[J].江苏高教,2014(6):120-123.

[8]王昱燚“.前店后厂”校内创业教育模式创新研究——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食品科技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31-32.

[9]王希颖.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长效机制的再思考[J].太原城市学院学报,2014(11):115-116.

[10]徐晓霞.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2014.

[11]吴智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2015(8):107-11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4-0003-03

作者简介:曾怡华(1976-),女,湖南新化人,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在省部级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学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Abstract:In the modern age,the essence of competition is the competi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The era requir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ultivate highly skilled talents who have strong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and pioneering and outstanding skills.However,the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and pioneer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lack;Entrepreneurship ratio is low;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pioneering is poorer;Innovative fruits are few;The leaders and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ay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innovation and pioneering.Therefore,it requires to build perfect incentive mechanism of innovation and pioneering,strengthens the education of innovation and pioneering,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and pioneering of students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pioneering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era.It is believed that perfect incentive mechanism should be construc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acro and micro,inside and outside,reward and punishment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education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pioneer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nnovation and pioneering;incentive mechanism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激励机制高职院校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