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

2016-03-19王继成秦媛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高教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校

王继成 秦媛(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浅析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

王继成秦媛
(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千禧年之后,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更加迅猛,为我国科研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持。可以说研究生教育事业为我国人才培养和国家建设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伴随着研究生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也日渐凸显,尤其是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形势愈发严峻。各种抄袭剽窃、枪手代写、数据、学历造假等问题常常见诸报端。因此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应该长抓不懈,日益深入。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各高校探索经验,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分析并提出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对策。

关键词:学术道德;高校;学术道德失范

Abstract:After the millennium, the graduate education of China is developing more rapidly, which is providing strong support to China's scientific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at is to sa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aduation education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to the talent cultivation and nation development. However,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education, the graduates' academic ethic problem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 obvious, especially the academic ethic problems in universities. Plagiarism, ghost writing and counterfeit of research data and degrees are often exposed in press. Therefore, the reinforcement of academic and ethic regulation shall be put in more and more efforts. This essay adopts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and the experience of universities, combined with the real situation of universities, analyses the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academic ethics in universities.

Keywords:academic ethics; universities; academic dismorality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科技日益发达和深入生活,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各种新的变相表现与日增多,一批从事学术研究的群体为了个人学术名利不顾学术道德规范,利用互联网获取国内外学术资源的便利,大肆篡改或翻译国内外学术成果,导致国内低水平学术研究成果日渐增多。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更是成为这一现象的重灾区。突出表现在科研立项、学术研究和学术成果发表抄袭或翻译他人,再利用数据造假以及学术评审中拼关系人情,大量的学术问题因此产生。本文结合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实际情况,对高校学术道德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研究,并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阐述,希望能对高校的学术道德体系和机制建设有所裨益。

一、概论

高校学术道德失范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相关的研究资料和文献也很多,这些材料为高校学术道德体系和机制建设提供了各种研究借鉴和执行经验。尤其是有些研究会专门讨论学术道德失范的概念和本质。例如:谢俊在《论学术自由视野下的学术道德》[1]中指出:“学术道德保障学术自由之精神的发扬。一方面,学术道德使学术工作者保持内心的宁静,保持一种‘为学术而学术’的独创性精神,防止社会功利的过分追求对学术自由精神的侵蚀,以致于丧失学术的自觉与学者的自尊。另一方面,学术道德为学术工作者在特定领域的学术活动提供了行为准则和规范,保障真理的探寻和造福人类社会。”学术道德是一种内在约束,同时它也表现为对于良好学术研究的预警和引导作用,保障学术研究使命的完成。江新华,陈新松在《学术道德的本质初探》[2]中认为:学术道德就是指从事学术活动的主体在进行学术研究活动、学术评价(审)活动、学术奖励活动的整个过程及结果中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等方面关系时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学者顾海良[3]认为学术失范的现象,集中表现在胡乱拼接的学术成果,具体表现为:学术成果的低水平重复,学术成果东拼西凑,隐匿学术源流,抄袭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抄袭国外学术成果的核心观点,无偿占有学生的学术成果,攀附著名学者,自我包装低劣学术成果,一稿多投等。

目前,虽然各高校针对道德失范问题纷纷启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借鉴国内外学术道德问题研究现状,配套严格的学术规范和制度,然而各种学术道德问题仍然以各种复杂的表现形式危害着学术研究的良性发展。本文综合评述目前高校学术道德问题的表现和原因,进而希望对于尚在寻求解决方案的高校有所启示。

二、高校学术道德问题的表现

目前高校学术道德问题主要表现在科研立项、学术成果、论文发表和学术评审四个方面。

(一)科研立项

在科研立项过程中,学术经历和学历造假是最常见的现象。《当代中国高校学术道德问题研究》的撰写人员曾在南方某几所高校作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显示,有43%的人听说过教师在科研课题申报活动中有造假行为,有拔高学历、拔高职称、杜撰参与者和虚构前期成果的行为[4]。

而单单的造假是容易被发觉的,重要的是造假者往往在造假之后使用了行政权力。通过行政权力交易和人情关系,学者能够轻松获得课题资金支持,甚至成为某一方面专家。而这种交换越多,以权谋私的现象越多,科研立项就会逐渐被一个个利益群体掏空,进而导致各种低水平科研成果充斥高校学术圈。

(二)学术成果

占用他人成果或者学术成果搭便车是学术成果领域学术道德失范的两大表现。一些拥有行政权力或学术权力的领导往往由于政务缠身无心学术研究,但依然成果等身。这里面就不乏占用他人学术成果,从参与者或者未参与变成第一作者。

而对于学术成果搭便车,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不情愿,搭便车的风气却从没有停息迹象。尤其对于中国这种重人情和面子的氛围,朋友、领导和同事开口要帮忙,往往都是难以拒绝。

(三)论文发表

论文剽窃、代写、数据和引用文献造假都成了高校学术论文问题的主要表现。随着中国高校研究生数量日益增长,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教师科研水平良莠不齐,学位论文剽窃屡见不鲜。剽窃在《著作权法原理》中定义为“无法律根据而将他人作品的一部分据为己有的行为”。高校教师、学生的剽窃行为常见诸报端、网络和视频媒体,但是仍然屡见不止。

对此,各高校也纷纷启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和严格的配套制度,保证高校学术道德机制的良性运转。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引入的初衷是为了阻止学术不端行为,但是学术不端行为也并没有就此被完全遏制。为了避免严格的处罚,一批人打起外国学术资源的主意。以至于抄译之风盛行。为了通过系统的检测,很多作者用网上免费在线翻译工具或者人工翻译将论文进行翻译再将其中的句子段落进行语序调整或支离分解,甚至将他人论文中的文字转换成图片作为自己的成果。这种做法只会使人把学术研究的侧重点放在形式模仿和肤浅的论述,而忽视内容方法的深化和创新,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严重影响着中国高校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

找枪手代写也日渐成为一些不劳而获或者无法独立完成研究任务的高校师生常常采取的一种做法。各种论文代理广告信息常出现在校园各个角落。各级别的论文代写明码标价,轻松易得。尽管这样做可以避免剽窃抄袭的风险,但是同样属于弄虚作假,违反了学术道德。

数据引用造假能在很大程度上加快成果产出,降低研究成本。在学术成果中,引用他人数据和观点不加以标注,伪造参考文献等现象常常由于查找工作量大而被忽视。但是其危害却显而易见,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少。

(四)学术评审

如今在高校学术评审中评判标准因人而异的情况并不少见。无论是学位论文评审还是项目课题评审,熟人介绍、领导以及自己的学生等都会得到较好的评判,而其他人则较为严苛。这种现象往往导致以权谋私、学术资源交换甚至赤裸裸的金钱贿赂。尤其是对于很多项目等身的人,往往要长期出差跑项目,应付各种以请教名义衍生的送礼公关。

三、高校学术道德问题的根源

尽管各高校治理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措施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格,但是并未从根源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作者认为学术道德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整体学术环境影响,学术评价机制不健全以及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缺失。

(一)学术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互联网由于其便捷性日益成为学术信息获得的主流,而此时社会上对互联网信息的抄袭和篡改的风气以及严峻的就业和学术压力却给高校师生的价值观带来巨大冲击,这使得一些人的精力难以完全集中在学术的原创和创新,放弃了学术水平的提升和自我完善,渐渐地对各种学术不端行为熟视无睹,学术道德问题也就被视而不见了。潜心研究逐渐被追名逐利和浮躁虚妄所代替。尤其是对一些学术自律弱的师生,禁不住周围环境的腐蚀,日渐融入到这种不良的学术怪圈中。

(二)学术评价机制

高校学术评价机制到目前为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质量评价体制过分强调学术成果的量而弱化了对质的要求。某些高校过分依赖论文重复率检测而忽视了对学术规范和道德的要求,导致学术成果的质量处于监督缺失状态。随着各高校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学生数量日益增长,学生素质良莠不齐,指导教师精力有限,往往对自己所负责的学生无暇顾及,导致这种现象愈演愈烈。

(三)学术道德教育的缺失

出现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高校对学术规范和道德教育未能落地实处。学术道德教育缺失主要体现在诸多高校没有根据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特殊性开展相关道德教育,对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生活进行深入培养和教育[5]。很多高校的学术道德教育都仅停留在表面且并没有真正做到切合实际,导致研究生学术道德观念和诚信意识淡薄。

(四)学术规范训练的匮乏

学术创新是保障学术研究活动得以正常实施和健康开展的前提,是确保学术规范的基础[6]。目前,高校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中不乏优秀之作,但是平均水平的表现并不佳。论述创作不规范,学术论证不全面,研究治学态度不严谨,基础知识不扎实等往往导致科研人员学术道德自律意识薄弱和自制力差,学术的功利性强,最终制约学术成果质量的整体水平提高。

四、解决学术道德问题的对策

高校学术道德失范有多方面原因。具体表现在学术规范和学术评价执行不力,市场的利益诱导和高校科研的功利性,高校对研究生学术道德素养的忽视,学术制度不完善以及学术观念缺失和错位等。所以基于以上各种因素,作者认为规范高校学术道德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并不断完善。本文基于各高校学术学位的管理经验和各高校的有益探索,认为高校学术道德的规范机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有效的监督与惩罚机制

改变传统的导师终身制,对研究生导师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诚信档案,对研究生导师的研究行为做好诚信记录,对学术道德差的研究生导师,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加强学术规范教育

学位论文相似度检测只能在形式上规范学术成果产出,起主导作用的还在于导师。学生在学术写作中是否抄袭与导师在学术规范教育和指导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加强学术规范教育,使导师与学生将对学术道德和规范的遵守由外部压力转化为内在的领悟与发自内心的遵守,才是高校学术道德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实施教育的主渠道是研究生导师培训期间及新生入学期间开设有针对性的学术规范教育课程。将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教育的内容纳入到课程中,并结合相关事实,引导师生在科研中遵循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对于自己的学术行为能认真负责,不去触碰违反学术规范和道德的行为底线,充分了解学术写作规范和学术道德原则。

(三)加大宣传,培养科研工作者求真的科学精神

培养科学精神还需要有一个宽松的、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允许不同学术观点的自由争论。以对不同学说的怀疑批判来强化对科学求真精神的培养。

学术道德的形成与培养,不能仅仅依靠学校道德教育课程和社会公德宣传教育,而要更多的依靠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例如通过科学家传记、报告文学、先进事迹等宣传手段使科学工作者从中受到有关科学道德教育。

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学术道德规范、严格的监督与惩罚机制以及与时俱进的学术道德建设体系,加强科研工作者的自律,实现学术共同体内部的学术自由批评,不断完善科研工作者学术道德,净化学术风气,才能最终推动高校学术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谢俊.论学术自由视野下的学术道德[J].高教探索,2008,6.

[2]江新华,陈新松.学术道德的本质初探[J].理论月刊,2004,2.

[3]顾海良.弘扬学术道德推进学术创新笔谈[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9.

[4]李珊珊.当代中国高校学术道德问题研究[D].2014.

[5]王学风.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

[6]俞吾金.学术规范的灵魂是学术创新[J].中国教育报,2004.

作者简介:王继成(1985,11-),男,民族:汉族,籍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学历(学位):硕士研究生,职称:助理研究员,职务:科员,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1-0138-03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