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视角下的高校会计教学模式构建与创新
2016-03-19于静丹东广播电视大学辽宁丹东118000
于静(丹东广播电视大学,辽宁丹东118000)
职业化视角下的高校会计教学模式构建与创新
于静
(丹东广播电视大学,辽宁丹东118000)
摘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校在会计专业的学科教学的主攻目标,按照职业化的要求,对课程设置、教材形式、教学方法等改革创新,建立新型实验教学模式,着重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而提高学员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职业化为视角,就当前高校会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入手,就如何构建切实培养应用性会计人员的教学模式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职业化;高校;会计教学模式;构建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is the main target of accounting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e need to raise students' professionalism and overall quality by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teaching method, establishing a new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 developing the practical ability and adaptability of accounting majors.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fessionalization, several ideas have been put forward on how to build a teaching mode for developing practical accounting staff, hoping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current accounting teaching mode.
Keywords:occupation; university accounting teaching mode; construction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我国各行各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持续增加,这就给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科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实施导向,高校是我国各类会计人员的培养场合,从当前的学科分布来看,我国各类层次的高等院校,上至985 和211、中间层次的一本二本院校、下至各类职业院校都开设了会计专业,每年我国也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会计人才,但根据社会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众多单位仍然存在招聘不到业务熟练、技能突出的高素质会计人员的现实难题,这就需要对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认真反思,改革当前教学中不科学的环节,以职业化为视角,构建出能切实培养应用性、实践性会计人员的教学模式。
一、当前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中需要改进的环节
我国各类层次的高等院校,具备学科条件的,一般都开设了会计学科专业,有些院校由于办学理念不明确、专业定位不清晰,导致了会计专业的学科教学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环节。
(一)理论内容的教学时间过多
不可否认,985、211这类的综合型院校,主要着眼于培养高级会计人才和研究性的会计学者,这类院校会计学科的专业教学中重在理论讲述,是不容置疑的。然而,一些本科院校在会计学科教学模式的定位中,存在不够具体的情况,误认为实践性教学是职业院校的学科定位,教师在教学中,也重在理论讲授,教师把一些理论要点全部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记住一些操作要点,平时教师也会给学生布置一些用来巩固所学知识的练习题,期末通过一张试卷上的卷面成绩,教师可以宣布学生已经修完这门学科。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说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可对学生而言,他们的收获并不太多,仅仅是学会了应对考试,不具备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相应处理能力的操作技能。
(二)实践环节也需要进一步改进
其一,部分院校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压缩实践环节的操作时间;其二,原则上,每所院校的会计学科,都安排了相应的实践课时,学校会联系相应的企事业单位或者一些会计机构,让学生在其中从事一些实践操作活动。但在具体实施之中,实践指导教师很难布置具体的实践内容,只能听任实践单位的相关安排。针对这群实习生,有些单位往往把他们当作普通劳动力来看待,让实习的学生从事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很难涉及到具体的会计业务。实际上,每家单位的会计业务,都属于商业机密,具体的做账过程,这些单位也不可能让实习生参与,为了应对学校的检查,一些单位也只是让这些学生来熟悉一些已经做好的会计账目,或者用一些仿真的会计单据让他们进行简单的账务处理,这种常用的实践方式,学生们自然难以得到真实的实践处理机会,也很难得到相应的收获。
(三)教材内容更新力度不够
会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管理学、经济学、经济法学、税务学、审计学以及会计专业的相关内容,这门学科需要相应的门类齐全的配套教材。就会计专业而言,国际国内范围内,这门学科的知识更新力度比较大,我国的会计准则也进行了多次更新,这就使得会计专业对学科教材的要求相当严格,要求学校及时更新教材内容,订购到最新版本的相关教材。可是我国高校教学和教材订购隶属于不同的部门,教材科有时很难满足教师对最新版本教材的教学需求。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中,一些教材比如《经济法与税法》、《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与报表分析》和《成本会计与中级财务会计》等,相互之间存在着大量的重复内容,这就造成了教学浪费,无形中占用了本来就不充分的教学时间。故此,我国相关院校会计学科的教学模式应进行适当调整,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跟得上会计准则的调整进度,相关教材应进行适当的整合与调整,避免出现重复内容,节约教学时间。
二、职业化背景下会计类毕业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专业属于应用性学科,我国各类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相应的操作能力,胜任用人单位的职业要求,这也是职业化教学对会计学科的相关需求。职业化重在强调毕业生的职业能力。然而,从一些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从一些高等院校刚毕业的学生,或者是毕业了很久、从事了相当长时间的业务操作的毕业生来看,绝大数人身上都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降低了他们的职业竞争力。
(一)理论知识过硬,操作能力不足
这些刚毕业的学生,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科内容,说起来都是头头是道,理论功底相当扎实;职业技能方面,他们也熟悉相应的业务流程,明白会计人员的职业要求和业务技能,也能严守本单位的财务纪律,职业操守不容置疑,但是,具体到业务操作,他们就显得手忙脚乱,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处理一张大宗业务往来时,他们不清楚应该收集哪些业务凭证、原始票据之类的相关内容,一些简单的业务工作,他们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处理,其中还会出现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财务部门的工作进度;有些毕业生处理的账务,往往还需要返工;财务报表中错误环节的处理方式,更是五花八门,红笔蓝笔的使用方法经常发生错误,等等。这些错误表面上看起来是问题不大,没带来实质性影响或者是经济损失,但背后反映出来的是他们的业务操作能力严重不足,那些专业的财务人员自然就会质疑我国院校会计学科的专业教学了。
(二)应试能力突出,业务思维不足
这些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计算机操作能力、日常软件的应用能力明显高于年龄大的同志;在参加单位进行计算机处理能力测试、会计理论知识竞赛、会计职称考试之类的活动之时,他们往往都能轻松应对,一般的理论测试往往都是刚毕业的学生获得一等奖,这说明了他们经过四年的专业教育,具备了深厚的理论功底,但他们的理论知识是由试卷来反映的,这些毕业生的应试能力自然就是一流。具体到业务工作之中,他们的业务思维就严重不足,刚开始他们还需要向身边的老同志学习,掌握一些基础业务工作的处理方法。在工作中,他们缺乏开拓性、创新性工作思维,只能在不断地模仿、学习、探索、摸索之中,慢慢积累出一些工作经验,往往还需要接受由单位开展的、持续的业务培训之后,才能独当一面,胜任业务需求。还有些毕业生,平时很少涉及到大额资金往来,在刚开始工作时,遇到银行贷款、借款、收款之类的资金业务时,往往就出现提心吊胆的情况,总担心出错,结果害怕什么就来什么,业务差错就会发生,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些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缺乏真实的操作经历。
(三)业务处理中侧重于业务汇总,缺乏工作创新
但多单位对新进的会计毕业生,戏称为“记账员”,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说法并不过分。在学校中,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涯中,经受了教师的灌输教育,课堂上会抄笔记,课后会处理练习题,期末会应对考试,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会了记忆与模仿,创新思维得不到激发,久而久之,就限制了学生总体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工作后,这种思维就影响了他们对工作业务的处理能力,其会侧重于进行会计汇总,缺乏工作创新和财务资料分析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他们以后的工作发展前途。
三、我国高校职业化会计科学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我国教育部近期公布了一份文件,要求我国600所地方本科院校积极实施发展转型,按照应用性的原则进行挑战发展思路和办学定位,逐渐向职业类教育发展,最终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职业化本科院校。可以说,这一份文件的公布正当其时,给我们相关院校的应用型专业指明了发展思路,在这种发展思路下,我国相关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科教学中,就应认真调整办学思路,给会计专业进行清晰合理的教学定位,制定出适合职业化需求的会计科学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实施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积极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工具,把会计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全面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器官,通过老师和学生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互动和反馈,鼓励学生及时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并不断进行演练和实践。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传授学生如何学习会计,如何思考和分析问题,如何利用获取的知识来合理配置资源及动手分析和决策,提升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技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实施多样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会计学科的授课教师可以实施多样化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逼真的会计实物,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理论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邀请成功的企业家、会计主管、本校优秀毕业生等走进课堂,给同学们讲课,讲授他们的切身经验,为学生营造真实的企业环境,帮助学生提前熟悉企业的财务操作情况,以及加速对现代企业的认识。
(三)优化实践教学
我国相关院校在会计专业的学科教学中,应会计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校还应改革实践课时的教学内容,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试验,倡导自选性、协作性试验,鼓励高水平教师承担实践教学,尤其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学校还应同相关企事业机构加强合作,建设稳定的企事业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固定的现场实习场合,提高企业实训的实践效果。
总之,我国高校应基于职业化的思路要求,对课程设置、教材形式、教学方法等改革创新,建立新型实验教学模式,着重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仲藜.提升综合素质,展现精英风采[J].会计研究,2009(1).
[2]郭永清.论我国高级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8(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1-00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