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提升大学生可雇佣能力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16-03-19娄丽景石家庄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高教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娄丽景(石家庄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基于提升大学生可雇佣能力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娄丽景
(石家庄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提升大学生的可雇佣能力不仅是学生未来就业的实际需求,也是大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的重要条件,近年来受到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就提升大学生可雇佣能力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可雇佣能力;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Abstract:Promoting student ability to be employed is not only the actual demand for students' future employment, but also an important condition for studen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setting up the consciousness of lifelong learning. which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of many scholars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analyzes existing problems in college English course system of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y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ability to be employed;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system

前言

随着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到来,英语水平与专业技能已经成为社会各类企业对大学生毕业生的普遍职能要求。尤其是在我国,不管是外资企业,还是国民企业,对工作人员的英语水平都有着一定的要求,大学英语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与普及性日益突显,因此,提高大学生英语的可雇佣能力至关重要。

一、可雇佣性概述

上世纪九十年代,英国、美国以及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学者开始将可雇佣性理论运用在大学生英语课程教学中。英国的学者奈特提出:可雇佣性就是指个人的品质、专业技能以及学科理解等方面的结合。英国研究可雇佣性的专家哈维提出可雇佣性就是指个人具备的潜能,一般体现为学生能否获得与持续工作,哈维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当作可雇佣性中的一项能力发展指标,认为提升大学生的可雇佣性,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希拉吉与波拉德则对可雇佣性的实质内涵进行了拓展,认为可雇佣性就是学生得到最初就业、维持就业以及获取新工作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1]。

二、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就我国而言,高校教学虽然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教育改革,并且一直强调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但按照实际情况来看,由于高校班级容量与教学任务的限制,教师依然还处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学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难以真正体验与实践英语语言,英语课堂的互动性较差,无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英语课堂活动的实施,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造成影响。

(二)仍采用应试教学模式

在当前的高校英语课程教学中,英语四、六级考试歪曲了大学学习英语的目的,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死记英语词汇,重复做四、六级模拟考试的试题或者真题,将过级当成了大学英语学习的目标,当用人单位要求查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单时,大学生就更注重近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远期应用能力。相关的调查显示,在当前大学一、二年级的英语课程中,有85%以上的大学生对英语课程没有兴趣,大部分的心思放在了四、六级英语课程的考试与学分中,将学生大学期间的英语课程教育变成了应试教育。

(三)课程内容不够全面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英语课程设置都采用相同的模式,都是依据学生的英语成绩进行分级教学,课程内容通常分为精读、泛读以及听说,而学生对于这些内容都比较反感,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词汇传授、语法结构等方面的语言知识,而中学阶段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加上课程内容设置的枯燥乏味,致使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无法做到“学以致用”

在我国加入了WTO之后,国家急需高校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复合型人才。但是依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和麦肯锡中国分公司一起做出的报告《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中可知,在中国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中,只有10%能够达到跨国公司对于人才的要求,其中英语水平较低是各类跨国公司不愿意接受求职者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在大部分的大学生中,都认为自己在英语方面的听、说能力相对较差,甚至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白学了英语课程,学生在学校里学到英语知识和时代经济发展脱离,难以将在英语课程中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导致大学生在毕业之后无法适应实际的工作需求[2]。

三、如何将可雇佣性融入课程设置中

(一)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可雇佣性

(1)高校应该将可雇佣性能力开发真正的融入到英语课堂,把可雇佣性能力的训练纳入到实际的英语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正确的方法与形式提高自身的可雇佣性能力,把英语学科与其他相关的学科进行有机的结合,并依据当前经济与社会现状的发展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2)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找到正确的方法开发学生的可雇佣性能力,采用合理的教学组织方式,让学生进行可雇用性能力的训练,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成为英语教学的主体,激发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采用启发、互动以及合作式等教学方法,提升大学生的可雇用性能力。(3)开展校企合作的课堂教学,高校在对英语课程进行设置时,在大学生的选修课、模块课方面,可以适当邀请一些企业高管提供意见,或让其参加到课程设置的讨论会中。依据英语课程的特点与内容,可适当安排一部分教学内容让企业雇主或企业高管亲自讲授,在英语课堂上,把书本中的知识与工作实践进行结合,让课程教学和行业发展相适应。(4)高校可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增设一个单独的模块,培养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近年来,由于就业市场上的压力,很多高校都开始重视大学生英语课程可雇佣性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应该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设置一个专门的模块,来培养大学生英语的可雇佣性,在英语课程教学计划开始时,就以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目标,通过专门的“能力”模块系统,提高大学生的可雇佣性能力。

(二)在课程设置中融入可雇佣性

研究表明,“将可雇佣性融入到大学英语课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开发大学生的可雇佣性能力”,当可雇佣性技能融入到英语课程教学之后,会大幅度提高相关的技术和知识的地位,促使教师进行讲授。从本质上讲,就是说高校想要提升大学生可雇佣性学习与学习迁移的能力,就需要对可雇佣性技能的各方面进行整合,并将其纳入到英语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应该由该课程的专家、大学生、课程管理人员、教师以及用人单位等组成的课程审议群体共同进行,只有这样才真正的代表了研究者、实施者、学习者、管理者以及使用者各方的利益,并对大学、市场、政策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诉求进行充分的考虑,将大学生所需的可雇佣性真实的反映出来。

(三)在教学设想中融入可雇佣性

1.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

课程的设置与课程体系主要是指对相关课程教学的对象、教学计划、教学标准以及教学进程等进行合理安排和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大学英语课程完成的目标,提高大学生可雇佣能力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创新性,因此,高校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严格依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提高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适应性与综合性,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创新意识以及竞争意识,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真正的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3]。

2.构建一个科学的教学体系

高校应该改变大学英语课程传统的教学体系,依据高校的实际情况构建出一套科学的英语课程体系。如,可以将大学英语课程分为基础课程(EGP)与专业英语课程(ESP)两个体系,将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年作为英语课程的基础学习阶段,第二年则作为英语课课程的专业学习阶段,第三年与第四年适当增设一些选修课,给部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其中基础学习阶段主要包括语言知识、文化、教育、经济以及社会等方面,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专业课程的学习阶段应该注重专业特色,结合高校专业资源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可将课程分为“法律英语”、“国际经贸英语”、“计算机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以及“旅游英语”,可让学生自行选修,着重突出课程的专业性与实用性。

3.分析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

高校的层次不同,其培养人才的目标也会有所差异,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的要求也不一样,高校应该依据各个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涉及到的领域以及对英语的需求等方面进行英语教学内容的设置,如,一部分从业者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培养英语自学能力,为未来就业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一部分从业者则需要将英语作为工具,在交际、研究、查阅英文资料中运用。因此,高校的英语语言教学研究者与管理者,就需要依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对社会需求和学生的个人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进而制定出与本校学生个性相适应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4]。

4.开发第二课堂

长时间以来,大部分学者在研究大学英语教学与改革工作时,都过于注重第一课堂,而忽略了第二课堂的作用。但就实际情况而言,第二课堂就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扩展,因此,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该和课外学习、实践活动等进行有效的结合,对英语沙龙、演讲、辩论会以及英语竞赛等教学模式进行综合运用,引导大学生主动参加英语课外活动,通过图书资料、网上信息等方式获得更多的英语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和合作的精神,提升大学生的可雇佣能力。

四、结束语

当前,社会衡量大学的标准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学历,而是更加注重毕业生的可雇佣性,这一情况促使高校必须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现代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因此,高校应该将可雇佣性培养科学的融入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实践,构建出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雇佣能力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贾宁.基于可雇佣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研究[J].文教资料,2013,9(28):188-189.

[2]田双喜,田艳媚.以可雇佣性为导向的高校就业指导实践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35(1):107-108.

[3]赵莉.基于可雇佣性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及路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2,4(4):74-77.

[4]李锋.基于教学过程的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28(151):234-236.

作者简介:娄丽景(1982-),汉族,石家庄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与教学法。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提升大学生可雇佣能力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YYJG24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1-0034-02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