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大选背后撕裂的海岛

2016-03-19

党政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亲民党贫富差距台湾地区

台湾大选背后撕裂的海岛

1月16日晚,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新领导人。民进党时隔8年再次上台,蔡英文也成了台湾地区首位女性领导人。现摘登雪珥发表在《中国经营报》的一篇文章,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本次台湾“大选”。

在不少同学眼中,36岁的黄算是成功人士。高中毕业后,他考上名校商学院,随后申请奖学金赴美攻读企管硕士,回到中国台湾后顺利进入一家知名外企。工作五年下来,他不但很快还清了助学贷款,还存下了一栋老公寓的头期款。2013年,黄的年收入近200万元(新台币,下同)。

他的一位高中同学、与黄同龄的“小胡”是富二代,大学毕业后就接手家族逾两亿元的房地产投资,家族人脉、金援加持,加上大胆采用高杠杆操作,胡在房市打滚七年,手中资产成倍数成长,身家超过10亿元。2013年,他单靠房地产投资,就已净赚1.8亿元,是黄的90倍。

台湾《天下》杂志在刊文介绍了这两位同学的巨大差异后,感慨:“两人收入决定性的差距,和努力工作与否无关,而是谁有资本钱滚钱”,并认为,这正是台湾最富有的1%与其余99%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形成阶级鸿沟的真实案例,更是台湾近年所得分配日益恶化的具体写照。”

对于台湾贫富分化的说法,官方并不支持。马英九在“2014年全国中小企业发展会议”的开幕致辞中就提到:“台湾贫富差距,在全世界也算是很低的。”台湾在经济起飞的阶段,对于贫富差距的控制,确实达到相当卓越的程度,造就了“均富”的“台湾奇迹”。但当台湾进入经济转型期后,“均富”奇迹终结,贫富差距开始拉大。

但事实上,台湾的所谓“贫困”,依然是“丰裕社会”的贫困,即以相对贫困为主,兼有绝对贫困。真正无法维持生存的人属于极少数,即使是依靠政府救助为生的穷人,其生活水平也远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贫民高。那为什么台湾的民意会对贫富分化如此敏感和尖锐,远超其他那些贫富分化更为严峻的地区?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离不开一个台湾特色的原因:“夹生民主”所带来的政治操弄……

其实,将贫富分化的议题放大,以此攻击执政党,在台湾的政党轮替中已经成为常态。民进党如此,国民党也如此。连战在2004年竞选时,就认为台湾的中产阶级、小康家庭正在弱化,而新的“新贫阶级”正在形成,所面对的是一个严苛的社会救济标准与不完备的社会安全制度。

吊诡的是,同出一门的亲民党,在2016年选战中,最近也突然在贫富差距问题上猛攻国民党。7月1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立法院”公布首波5名区域“立委”提名名单,重炮猛轰国民党无能,“你是蓝还是烂?”

毫无疑问,对于分配正义的追求,已经成为台湾民意的主流。还是《中国时报》近期的一篇社论说的好:“两岸道路问题确实是选战的重要议题,但不是唯一的议题。因为老百姓最后看的是,谁能让我日子过得更好。‘笨蛋,问题在经济!’屡屡成为最后选战分胜负的关键。”

(摘自《报刊文摘》2016年1月22日)

猜你喜欢

亲民党贫富差距台湾地区
反向而行,探索有意味的形色语言一一以台湾地区张美智《春天在哪里》为例
当代台湾地区法学教育与司法官训练制度之现状与启示
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中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几点思考
报告
台湾地区拟修订车辆容许耗用能源标准
台湾地区食品标签标准及其管理机制研究
资本占有量差异、收入机会不平等与财产性收入增长——基于扩大贫富差距的机制分析和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