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有”新人与干部“四化”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

2016-03-19

邓小平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四有四化干部

李 丁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政治学教研部,四川 成都 610071)



“四有”新人与干部“四化”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

李丁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四川成都610071)

〔摘要〕邓小平提出“四有”新人和“四化”干部的要求与标准,在党的干部工作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它不仅解决了干部代际代内的“新”的问题,也解决了“好”的问题。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邓小平“四有”新人和干部“四化”的内涵,“四有”新人是党培养好干部的前提条件,“四化”既是党和人民选拔、培养、任用和评价合格优秀干部的标准,也是领导干部自我鉴定、自我激励、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自律准则。必须准确把握邓小平干部标准的深刻政治思想意蕴,坚持人民利益是最高准绳的根本原则,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其中,人民利益准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贯彻和政治体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人民利益准则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二者高度统一,赋予了邓小平“四化”干部科学标准的深刻理论品质。“四有”和“四化”对当前的干部人才科学培养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四有”新人;干部“四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怀着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以极其巨大的改革创新探索勇气,在继承我们党重视干部人才培养光荣传统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培养造就“好干部”的新思想、新要求和新举措。为了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教育培养的有关讲话精神,需要再一次重温我们党关于干部培养标准的重要思想观点。对此,站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关键节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重要阶段,全面、深刻、准确把握邓小平关于“四有”新人和干部“四化”标准的科学论述,探明其丰富深刻的时代内涵,揭示其重要的启迪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深刻理解邓小平“四有”新人和干部“四化”内涵

党的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是带领和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前进的根本动力。我们党一向高度重视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在实践和理论探索中,积累形成了一系列有关合格干部、优秀干部和好干部的正确思想和科学观点。邓小平作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所提出和一贯坚持的干部选拔与培养标准,在党的干部工作史上承上启下,对当前我党好干部的教育培养及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党和人民的事业是伟大的,而伟大的事业不仅道路漫长、曲折,工作艰辛、繁重,而且发展阶段和目标任务亦无止境。为了这一伟大而无止境的事业,我们党需要不断地培养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能担当大任的优秀干部。这就需要我们党始终以新的理念、新的勇气、新的干劲和新的智慧,持续地培养和造就出能顺应时代和审时度势、履行职责和自觉奉献、充满理想和坚持进步的好干部。邓小平提出的干部标准,不仅解决了干部代际代内的“新”的问题,也解决了“好”的问题。

(一)“四有”新人是好干部的基础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既寄予着党和国家对少年儿童这一祖国未来的希望,也涵盖着党和人民对“下一代”领导干部的殷切期望。这也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对未来领导干部的客观要求。既然“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1〕,而且“这个先锋队的力量比它的人数大10倍,100倍,甚至更多”〔2〕,而只有这样的先锋队集体,“才能领导自己的国家”〔3〕;那么,党和人民及其伟大事业就必然要求那些可以被称之为“干部”的人们,要有比一般人更远大的抱负、更高尚的优良品性、更具真知灼见的智慧和堪当重任的知识技能、更讲纪律守规矩的自觉性,以不断保持其工作和生命历程中必须奋斗的目标、方向和动力,始终秉承敬业和奉献的党性要求,持续提高实际领导工作的效率和效益,不断促进党的团结和增强共产党人廉洁自律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毋庸置疑,邓小平关于“四有”新人的政治见解和科学观点,为党在和平与发展条件下加强干部的教育培养指出了正确目标和方向,提出了原则和要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有”新人成为党培养干部的基础前提,具有深刻的必然性。1980年5月,邓小平给在《中国少年报》和《辅导员》杂志的题词时指出:“希望全国的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立志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4〕1982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中把邓小平的题词延伸为培养青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强健体魄的新一代。1985年,全国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在四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共产主义新人。所谓“四有”,一是要有理想信念,要求党和人民事业的接班人在思想上牢固地树立起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之而奋斗终生的决心和信心,有为之而付出青春甚至生命的坚定勇气。二是要有完善的高尚的道德人格,懂得并能够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国家等各方面的关系;在狭隘私利的“自我”和“本我”面前舍得放弃和摒弃,在公而忘私的“大我”和“超我”面前舍得付出、舍得牺牲、舍得奉献。三是要有坚持学习、善于学习和培养本领,以克服能力不足、发挥不足、贡献不足的自觉意识与实践精神;四是要有组织观念、纪律观念、制度观念和法治观念,把私欲驯服在笼子里,把权力置于理性的阳光下。

“四有”新人作为培养干部的基础前提有其必然性,因为这一前提不但是党和人民选拔培养以及评价干部的基本尺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干部的基本要求;它也是近一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干部成长历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所证明了的正确而科学的原则。昨天的少年儿童是今天的干部,今天的少年儿童是明天的干部。每一代党和人民的干部,始终都是从儿童青少年成长起来的。因此,邓小平对“四有”新人的期待和要求,始终是“未来”时期党和人民所期待的好干部成长的基本准则。

(二)干部“四化”是好干部的标准

“好干部”最起码的条件应该是“合格的”即“称职的”干部。这是普通干部向“优秀干部”成长的基本前提。这里的基本前提,就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其中,革命化是政治要求,年轻化是年龄要求,知识化是文化要求,专业化是技能要求。这四项要求,既是党和人民选拔、培养、任用和评价合格优秀干部的标准,也是领导干部自我鉴定、自我激励、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自律准则。

邓小平是我们党历史上较早提出干部“四化”标准的重要领袖。他一向重视干部标准的“德才兼备”原则。他认为,“所谓德,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在这个前提下,干部队伍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且要把对于这种干部的提拔使用制度化”〔5〕。1980年12月,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又指出:“提出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三个条件,当然首先是要革命化,所以说要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前提。”〔6〕

邓小平干部“四化”标准有着自身的严格要求。第一,革命化首先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同时,必须具备党性,能够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思想好、作风好、表现好。第二,年轻化是对干部任职年龄的要求。依据其精神,领导干部必须是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堪当重任的。第三,知识化是对干部文化水平的要求,既要注重学历,又要注重真才实学。第四,专业化是对干部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要求,要求领导干部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术。

干部“四化”,在党从革命党发展到执政党、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条件下,对党担当执政大任、履行使命职责、践行宗旨承诺,具有重要意义。它使我们党依靠各级领导干部践行党性、真抓实干,更好地胜任时代和实践的客观要求,回应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殷切期待。这一原则,也实现了干部队伍建设上政治素质、年龄要求、知识条件、专业标准的有机统一。〔7〕可见,“四化”标准全面涵盖了和平发展时期国家各项事业对领导和干部工作的全部要求,代表着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类历史渐次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和根本方向。

二、准确把握邓小平干部标准的深刻政治思想意蕴

邓小平“好干部”科学标准的政治思想意蕴主要有两个方面,即:人民利益准则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人民利益准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贯彻和政治体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人民利益准则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二者的高度统一,赋予了邓小平“好干部”科学标准的深刻理论品质。

(一)坚持人民利益是最高准绳的根本原则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一开始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对于这一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的贯彻和坚持。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共产党人,邓小平自始至终把人民利益放在自己参加革命、参加建设、领导改革的核心位置,始终将其作为党的根本原则、根本立场、根本宗旨加以继承和贯彻。可以说,人民利益原则既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同样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中先进分子的集合体。既然是来自于人民之中先进分子的集合体,那么党就必须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一句话,“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个党员的最高准绳”〔8〕。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为了不使自己和党脱离群众,除了应成为执行共同纲领和遵守法纪的模范之外,还需要具有纯正的作风,要有不怕麻烦、谦逊朴素和实事求是、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要发扬革命和拚命精神、严守纪律和大公无私、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以及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每一个称职的党员干部,为了不使自己和党被人民所鄙夷和抛弃,必须在发扬上述作风和精神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而且,必须坚决地克服一切超乎人民群众之上、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观念和倾向、行为和表现。

党和人民群众在九十多年共同探索和奋斗的过程中,建立起了血肉亲情,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已是历史和现实所反复证实的客观事实,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改变。历史经验证明,在任何条件下,党都必须同人民群众建立密切联系,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心群众,越是复杂危险的时候,越要爱护群众、保护群众,甚至为群众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同时,党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更好,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更好,把经济发展的成果在人民生活的改善中反映出来。党必须清楚,党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必须符合人民的利益,对于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情必须加以反对,加以纠正;对于人民的困难必须毫不犹豫地采取办法,有步骤、有方法地加以解决。党还必须深信,凡是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受到广大人民拥护的事情,不论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多少困难,一定会成功;反之,党如果脱离群众与人民群众相背离,就会丧失力量的源泉而一事无成,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邓小平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教训,得出一条带规律性的基本结论,那就是:党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将“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败的最高标准和基本准则。

(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可见,实事求是是根据,是目标;解放思想是动力,是途径。在一切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解放思想;而真正解放思想,就是要落实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就是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9〕我们党的所有干部都要明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目标和重心在“是”,基础和依据在“事”,要害和关键在“实”,希望和前途在“解放”和“求”。这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科学基础,也是激励、指导和促进全党同志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及自觉贯彻人民利益准则的思想基础。

理论和实践表明,“好干部”好就好在既有“好的”科学理论和思想基础,又有源于真理的政治信念和价值追求。科学理论和政治宗旨相统一,使“四有”新人和“四化”干部自始至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切实走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正确道路。

三、好干部离不开“四有”和“四化”思想的科学指导

邓小平关于“四有”新人和干部“四化”的要求,在党的干部工作史上承上启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首先,我们党一向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教育培养和选拔任用问题。我们党九十多年的探索和奋斗历程,也就是不断培养干部和干部工作不断成熟的历程。早在1937年10月,毛泽东在给陕北公学成立暨开学典礼题词中就提出了具有政治远见,充满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坦白、忠诚、积极、正直,不谋私利、不怕困难、脚踏实地的“革命的先锋队”的条件和标准。新中国全面建设时期,毛泽东又向全党提出了“从上到下地、普遍地、经常不断地注意培养和造就革命事业的接班人”〔10〕的战略任务,尤其向党的各级主要领导干部提出了“首先要带头教育子女”〔11〕的政治任务。关于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毛泽东认为,一是要培养青年人;二是要使青年人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12〕三是必须对青年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毛泽东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析时代形势和洞察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已经明确提出了干部接班人“又红又专”的正确标准。关于培养干部和接班人的重要性、紧迫性问题,毛泽东指出:“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13〕干部教育好了,我们的事业就大有希望。不教育好干部,我们就毫无出路。在继承和坚持毛泽东干部科学标准的基础上,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培养接班人的“四有”原则和“四化”标准,起到继往开来的积极作用。江泽民提出了党性修养、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理论素养标准。胡锦涛提出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科学标准。一以贯之、一脉相承和以更大的改革和创新勇气,下大力气、下苦功夫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培养和造就“好干部”的正确策略和科学方法。

其次,“四有”和“四化”是培养和造就干部与接班人的原则与经验。党和人民在各个时期的优秀干部总是在党的教育培养下茁壮成长和不断进步。党在历史上的任何环境和条件下,又总是把坚持党的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宗旨和政治担当,将革命化作为选拔任用干部、培养造就接班人的第一基准;把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作为十分重要的因素加以考量,纳入干部和接班人识别和判断标准的基本要件。“四有”是干部和接班人的基础和前提,具有一般性、普遍性、必然性;干部“四化”则坚持了“四有”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同时还体现了时代性、特殊性和发展性。就前者而言,“新”不仅找到了代际衔接和传承的问题,还解决了干部适应时代及形势、胜任目标与任务的问题。“四化”则不仅找到了干部的代际转型之路,也找到了干部的代内转型的有效办法。由此可见,邓小平所提出的“四有”新人和干部“四化”,不仅理论和逻辑上是内在有机联系的,而且实践和事实上也是融合统一的,指导我们培养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干部和合格接班人。

四、坚持邓小平干部人才科学标准自觉成为当代的好干部

邓小平提出的“四有”新人和干部“四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时代化的思想理论结晶,很好地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干部和接班人要求的科学原则和实践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当前,党的干部培养问题形势依然严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了我们党特别是邓小平关于干部培养与选拔的科学思想和优良传统,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培养“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极强的现实针对性。遵照这一新原则和新准则,一切“有志气有抱负的中国青年”,〔14〕务必牢记党历史上对干部培养的优良传统,在组织上不断改进培养和教育方法的同时,自己务必要主动增强政治自觉性、学习自觉性、实践自觉性、自律自觉性,在“四有”和“四化”的基础上,切实地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三严三实”,将党性做实,促人性升华,助青春放飞,以实干圆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文稿: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17.

〔2〕列宁.列宁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8.

〔3〕列宁.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49.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639.

〔5〕〔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6,361.

〔7〕陈凤楼.中国共产党干部工作史纲(1921-2011)[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204.

〔8〕邓小平.邓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7.

〔9〕邓小平.邓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91-292.

〔10〕〔11〕〔14〕杨超,毕剑横.毛泽东思想史:第3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329,330,329.

〔12〕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80-781.

〔1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责任编辑王生胡学举)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16)02-0020-07

〔作者简介〕李丁(1968),男,四川达县人,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政治学(科社)教研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日制统招四年制博士,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公民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

〔收稿日期〕2016-01-09

猜你喜欢

四有四化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进社区 争“四有”
自我管理出“四有”孩子
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古诗教学,须从“四有”起步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