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能曲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与王占阳“新社会主义论”商榷

2016-03-19刘德中

邓小平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公有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机制

刘德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 100732)



不能曲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
——与王占阳“新社会主义论”商榷

刘德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100732)

〔摘要〕王占阳大量论著及其“新社会主义论”,提出并系统阐述了关于普遍幸福主义、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结合的观点,从中多次沿用邓小平的论述予以论证,这显然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曲解。王占阳认为,邓小平主张市场社会主义,强调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是公平分配而不是公有制,在分配制度上强调社会主义再分配而不是按劳分配,这是没有理论依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市场社会主义,它仍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王占阳主张的市场社会主义观也与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大相径庭。废除公有制的社会主义不是科学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对公有制的信心是社会主义信念的基础,要深刻认识到集体经济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深化社会主义研究需要重视两个问题: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释社会主义;理论界必须加强意识形态斗争与理论建设。

〔关键词〕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公有制;“团体激励”机制

王占阳大量著述论及其“新社会主义论”,在《新民主主义与新社会主义》一书中提出并系统阐述关于普遍幸福主义、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结合的观点〔1〕以来,他多次沿用邓小平的论述以反复宣传其观点。但是,有些论点显然是建立在对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曲解之上的,有必要对其进行认真分析和甄别,溯本清源,以正视听。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市场社会主义

王占阳自己可以主张市场社会主义,但是不能把这种观点强加于邓小平,在歪曲邓小平观点的基础上来立论。他认为,邓小平主张市场社会主义,始终认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是公平分配而不是公有制,始终强调的是社会主义再分配而不是按劳分配。在这个重大问题上,王占阳并没有给我们什么过硬的经典依据,因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并非如此,邓小平本人没有明确提出过这样的观点。

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2〕,“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3〕。他还明确指出:“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4〕可见,邓小平是把公有制与共同富裕联系起来加以思考的。

王占阳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始终认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是公平分配而不是公有制”,“邓小平强调的始终是社会主义再分配,而不是按劳分配”〔5〕,这是没有理论依据的。

王占阳认为,“邓小平已经从国民收入再分配广泛发展的事实中看出,只要有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那就能够实行社会主义的再分配,从而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发展非公经济就是发展资本主义,也不是以非公经济为主体就是资本主义,更不是在非公有制经济的基础上不能实行社会主义分配制度。这就是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深层内容,就是市场社会主义的新思想”〔6〕。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配制度不可能脱离经济基础。离开这个基本原则,何必还打社会主义的旗号呢?

王占阳所说的“市场社会主义的首要特征就是市场经济加基于私有产权的社会所有制”,“实质就是市场条件下的自由人联合体”,“金融危机不是资本主义制度出问题,而是市场社会主义的自由人联合体制度出问题”。〔7〕这不仅与邓小平毫无关系,而且成为他为资本主义辩护的手段,其中存在着明显的逻辑混乱。金融危机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共同问题,中国没有发生金融危机,怎么是他所认为的市场社会主义制度出问题呢?

王占阳的市场社会主义观与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也大相径庭。市场社会主义是西方倡导和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与模式的思想理论。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是市场社会主义初步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最著名的就是“兰格模式”:生产资料实行公有制,小型工、农业可保持私有。该模式仍然有明显的计划特征。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东欧、苏联经济学家主张在计划经济框架内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研究中心是如何通过市场使西方走向社会主义,主要代表有米勒的“合作制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罗默的“证券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斯韦卡特的“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等。〔8〕根据沃德、柏格森等学者的概括,市场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仍然是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反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只是他们对公有的具体形式有不同的看法,如国家所有、集体所有、股份制等。

笔者认为,王占阳自说自话,也可以自成系统,但没有必要披上市场社会主义的外衣,也许命名为社会市场主义或是别的什么主义更能表明其独特性和创新性。

需要着重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公有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下,市场只是配置资源的手段,而不是社会的支配原则。没有公有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平等和民主。以非公经济为主体只能使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根本不可能有共同富裕。

二、废除公有制的社会主义不是科学社会主义

对于公有制的重要意义,只要认真读过《共产党宣言》就再清楚不过了。可是对于不愿意看的人来说,却可以视而不见。王占阳提出,“公有或私有并不是社会主义的界限。公有制若不利于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它就不是社会主义。私有制若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它也属于社会主义。所以公有化或私有化也并不是界限”〔9〕。公有与私有并不是随便贴在社会主义身上的标签,而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

他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实际始终主张回到《共同纲领》的‘以公有制为主导、私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而且进一步断言“他主张的‘公有制为主导’实际是指‘以公共财政为主导’而不是‘以国企为主导’”,“邓小平所说的‘全民所有制’既不是指国企的所有制性质,也不是指当时已经确认其中包含资本主义因素的“三资”企业的所有制性质,而是指‘中国增加的收入都归全民所有’,即指通过税收形成的财政资金的所有制性质是‘全民所有制’,而且是无论公有制企业、私有制企业还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它们缴纳的税金所形成的公共财产资金的所有制性质都是‘全民所有制’”。〔10〕我们看到的是邓小平反复强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王占阳把主体改为主导有什么根据呢?难道真的只有他能读出邓小平的这些意思?

除了纳税,中央企业还要上缴最高达到30%的收益,这是公有制企业承担的更多的社会责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二二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11〕这应该在一步步落实,以前可能也在上缴,但是比例没有现在要求的这么高。王占阳先生对此不会一无所知吧?税收成为政府财政收入,政府以此进行再分配,要说这是全民所有的与事实有出入。

王占阳主张,“社会主义的根本要义在于满足公民普遍幸福的需要,而不在于把某种结构奉为圣物来崇拜”〔12〕。由此,他认为,民主社会主义不是空想的、胡来的,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这实质就是美国已在逐步向社会主义和平演变了——需要指出,这种社会主义是典型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对公有制的信心是社会主义信念的基础。我们要深刻认识到集体经济“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13〕。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提出了这个命题。这应该是改革开放以来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牢记这一点,脚踏实地地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加速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人们常常以为集体经济体制下监督成本高,造成干多干少一样,干好干坏一样,劳动者没有积极性,集体经济没有效率。有的人想当然地认为,给公家干与给自家干不一样,却没有深究是不是不给公家干就可以只给自家干,作为打工者给老板干活与作为主人给公家、给自家干活是不是一样?

南街村以及其他一些地方进行的集体主义经济探索所取得的经验和成就说明,重复博弈和团队激励机制可以克服集体经济的“搭便车”难题,集体经济具有复合激励效应,在实践中验证了集体经济的可行性。南街村之所以能够克服搭便车,是因为在多次重复博弈(非“一锤子买卖”)中,“合作”行为(即不“搭便车”)是可能产生的。南街村采用增强农村社会原已存在的“社区性”、提高成员“退出成本”的办法,增加博弈的可重复性,使集体成员具有长远目光,不按“一锤子买卖”的逻辑想事和行事。南街村不断发展公共福利,一系列非货币性的公共福利配给增加了南街村村民的“退出成本”(非货币化的福利不能带走和转让),进一步加强了农业社会的社区性,增大了集体成员之间博弈的可重复性,使“合作”(不“搭便车”)成为可能。

在重复博弈中,“合作”是可能的,但并不是必然的。“合作”的实现依赖于博弈各方存在相互兼容的、促进合作的预期,“好领导”的功能与艺术即在于创造出这种预期,并使之得以持续下去。南街村起家的经验充分说明“合作预期”是可以被创造出来的。南街村起家是从“玩泥蛋”,即建砖厂开始的,卖“预售砖”让干部先买, 群众以为干部又要搞特殊化,也要求买预售砖,结果很快就筹到了建砖厂所需的资金。在建面粉厂时,村干部率先捐款,群众也纷纷捐款集资,这说明村干部“吃苦在先”的行为就能把群众的预期转变到促进合作的行为上来,“搭便车”的心理和行为可以被个人与集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心理和行为所代替。“搭便车”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都可能成为集体成员的“平衡策略”,即单方不愿改变的策略,究竟事实上的平衡如何产生取决于领导的行为是“吃苦在先”还是“以权谋私”,这是引导群众预期的关键。当人们预期集体经济的壮大自然会给个人带来实惠时,“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合作策略就压倒了“搭便车”的不合作策略,并由此而得到一种全局结果的最大化。当这种最大化的全局成果又被公正地在集体各个成员之中进行分配时,相互兼容的促进合作的预期就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如此循环往复,就产生了一种良好愿望与良好结果之间的良性循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并不是一种高不可攀的境界,它和“搭便车”一样,也是博弈中一种可能的平衡策略,一旦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像在南街村那样),集体经济所能带来的合作优越性就发挥出来了。

即使是在非重复博弈中,“搭便车”也不是不可克服的,“团队激励”就是克服“搭便车”的方法之一。“重复博弈论”对南街村村民较为适用,但对流动性相对较大、“退出”较为自由的南街村外来打工者来说,“重复博弈论”的可适用性相对较弱。不过“团队激励”机制也是可以克服“搭便车”行为的。例如,在一条锅巴生产线上,如果一个班组完不成当班的生产定额指标,全组人员都要受罚,这就促使班组成员互相监督,从而使“搭便车”行为受到有效的抑制。

南街村与许多其他村相比,在起点上并无神奇之处。当年,笔者老家周围也曾经用差不多同样的方法建起了好几座砖窑,但是他们很快就不冒烟了,现在只有一家还在生产。南街村能有今天的成就,很关键的一点就是领导的品质、素质过硬,能够以身作则,先忧后乐,对群众做出“可信的承诺”。南街村领导班子的每个成员,都是能人,如果只考虑自己先富起来,都能成为“大款”。但他们硬是每人只拿250元的月工资,发挥“二百五精神”,这就对群众形成了“可信的承诺”,使群众相信共同富裕的集体经济是有奔头的,从而形成了共同合作的预期。

南街村的经验表明,所有制形态可以对企业内部的效率状态发生很大的作用,公有制可以同时调动起劳动者、经营管理者和所有者三个方面的积极性。与私有制相比,公有制(包括集体所有制)原则上更能发挥“复合激励”效应。私有制以私人所有者的利益为第一位,限制了经营者和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公有制企业的劳动者和管理者具有双重身份,他们还是企业的共同所有者。如果能建立起真正可行的民主监督管理机制,公有制下的劳动者、管理者和所有者三方的根本利益就是一致的,从而 “复合激励”效应就能够发挥出来。贫富不仅体现在物质资料上,还常常表现在精神状态上,贫富是同一人群中人们相互比较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感觉。物质资料同样匮乏时,只要人们有精神支柱支持着、有共同信念鼓舞着,人们感觉到的并不是贫困和苦难,所以,贫富差别是在不平等的“集体”中产生的,也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最终消灭贫困,没有集体所有制就没有共同富裕。在“共同富裕”中绝对值不断上升的“平等的收入分配”,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复合激励”效率得以提高。这是“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而非互斥的一个例证。

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并取得成功是对世界许多劳苦大众的激励,具有世界历史性的贡献与意义。中国搞资本主义未必成功,即使成功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希望,全党、全社会都大力营造优先支持集体经济大发展的良好氛围,适时实现邓小平所设想的第二次飞跃。

三、深化社会主义研究需要重视的问题

1.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释社会主义

王占阳提出,“现代社会主义并不是以消灭资本主义为前提的社会主义,而是实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结合的新式社会主义”〔14〕。这是机械理解社会形态理论,否定社会发展中的“跨越”现象。王占阳认为,现代社会主义并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后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主义,这种观点也是一种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表现。在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上,不能突破的底线就是真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仅属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代,而且属于当代,具有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必须能够解决我们当前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事实上,也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对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科学的解释和现实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必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每个时代和国家的实际相结合的,沿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方向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向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普遍性存在于它运用的条件性中,是与特殊性结合在一起的。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永无止境的过程。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清洗”出去,就不再是马克思主义了,更谈不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和新境界。抽掉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就成为一种旗号。这种东西,可以叫任何名称,可以是任何主义,没有必要还贴上马克思主义的标签自欺欺人。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简言之,就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阶级观点、阶级分析方法。在时代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只要阶级分化和阶级对立还存在,这种方法就是认识社会的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不会过时,它的基本原理具有当代价值,最主要的根据就是马克思主义能为观察和解决新的问题提供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马克思主义不可战胜,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提供了寻找时代问题答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而不在于它为现在和将来的所有问题提供一切锦囊妙计。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毛泽东说过:“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是不能违背的,违背了就要犯错误。”〔15〕这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2.理论界必须加强意识形态斗争与理论建设

这些年来,我们对西方的东西不加批判地接受得太多了。社会科学领域的许多东西是不能一味地拿来,不管自己的实际情况就加以顶礼膜拜的。“纳税人说”就是其中一个尽管显得高深、主流,实则并不适合中国的情况,甚至会对中国造成危害的观点。

王占阳显然是赞同“纳税人说”的。作为西方政治学国家理论中解释政府与国民关系的一种视角,这种观点认为,代议制民主政体下的政府是由纳税人养活的,政府要对纳税人负责,纳税人有权监督政府。这种观点把政府与国民的关系建立在金钱关系之上,内涵的逻辑即:政府是由有钱人、富人供养的,政府要多为他们服务。事实上,西方国家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也确实是操控在富人手中,在制定公共政策与配置公共资源时自然会向富人倾斜,所以我们常常看到仅仅一街之隔,富人区与贫民区的公共设施与治安状况不啻天壤之别。再进一步推论,“纳税人说”意味着富人养活了穷人,政府对穷人的救济等于是富人对穷人的间接施舍,是富人花钱买平安。我们都知道,富人再能干,不剥削穷人也是不可能富的,所以,笔者认为,“纳税人说”既是反动的,也是颠倒黑白的。

根据马克思主义新型国家学说,人民政权是真正属于人民的,人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政府不再是外在于人民,居于人民之上的,政府靠组织人民通过劳动开发资源创造的一部分财富维持运转。在新型人民政权下,人民通过推举代表参与决策,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监督的重要性不如代议制政府那么突出。人民自己当家作主,在国家领导层有了普通工人、农民与知识分子的代表,因此人民群众焕发出极大的热情,干各项事业的积极性都大大提高,这才是政府有效地行使权力、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的根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理论语言,其实就是“受人钱财,为人消灾”。要使政府成为大众的政府,就不能从纳税人与政府的关系去界定政府的地位与功能。“纳税人说”之下的政府必然是精英主义的、为少数富人与利益集团服务的。政府为了维持平民本色、不受制于富人,就必须注意发挥好经济职能。

我们搞了这么多年社会主义,在大多数群众中社会主义的观念是深入人心的,这是我们的优势与立足点。我们需要完善的是人民政权理论及其运行机制,人民政府曾经取得过令世人震惊的业绩,更加完善的新型人民政府而不是改变了性质的“纳税人”政府必将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更大的胜利。

参考文献:

〔1〕王占阳.新民主主义与新社会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3〕〔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3,110,149.

〔5〕胡念飞,周虎城.我们对南方谈话还存在认识误区[N].南方日报,2012-02-09.

〔6〕〔10〕王占阳.所有制领域仍需思想大解放——邓小平所有制改革思想再认识及其他[J].探索与争鸣,2012,(4):27-32.

〔7〕〔9〕王占阳.走向普遍幸福主义新文明[N].南方都市报,2011-05-22.

〔8〕段忠桥.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三种模式[J].河南税务,2001,(6):46.

〔1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3-11/15/c-118164235.htm.

〔12〕王占阳.从功能上理解社会主义[N].学习时报,2006-12-25.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19.

〔14〕王占阳.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结合的四种形式[N].南方都市报,2008-05-18.

〔15〕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81.

(责任编辑肖雪莲胡学举)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16)02-0150-07

〔作者简介〕刘德中(1970),男,山东汶上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图书资料与信息网络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博士,《马克思主义研究》杂志统校,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5-12-25

猜你喜欢

公有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机制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从劳动主义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刍论社会主义公有制